个体化健康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度和低血糖反应的影响

2018-03-03 11:47杨娟娟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低血糖胰岛素用药

杨娟娟

(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江苏 海安 226600)

引言

2 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终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及其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T2DM 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受损,甚至可造成患者脑、心、肾、附近神经等多器官功能障碍[1]。大多T2DM 患者的年龄较高,对疾病、治疗和日常监测的认知度较差,大多数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是治疗的依从性不高,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低血糖反应是老年T2DM 患者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 时,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饥饿感明显、全身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颤抖等表现,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晕厥、神志不清和昏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2]。近年来,我们对老年T2DM 患者给予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度和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了低血糖反应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0 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出院的老年T2DM 患者120 例,均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并发症、精神和治疗障碍等。男性58 例,女性62 例;年龄61-75 岁,平均(67.3±4.5)岁;受教育年限3-14 年,平均(7.8±2.6)岁;病程2-13 年,平均(5.7±2.4)年;口服降糖药82例,胰岛素注射治疗27 例,联合用药13 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和定期随访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制定方案、健康宣教、生活干预、用药指导和日常督促一系列的个体化健康干预措施。①制定方案:根据每位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病情、饮食、运动和体质特点,进行护理体检和综合评估,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等方案,用食物模型将食物品种和数量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②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对糖尿病的认知度,采用微信、QQ、电话、上门家访和定期组织来院集中上课等多种形式,讲解糖尿病、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治疗方法、注意要点等,特别是胰岛素的注射技能的培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表现、危害、防治方法等。③生活指导:根据既定的饮食标准合理进食,禁止食用含糖、刺激性的食物,减少高脂肪和难以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优质蛋白、高维生素的禽蛋类和新鲜果蔬,可适当多饮水。多参加户外活动,科学安排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方法,量力而行,不可冒进和疲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④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各种降糖药物的基本原理、用药方法、时间、剂量和药物存储方法,对记忆力不佳的患者应对其陪护人员明确交代,及时提醒和协助患者正确用药。必要时采用备忘录或闹钟提示,杜绝私自增减药物品种和剂量。⑤日常监督:向患者告知监测血糖的意义和具体方法,养成监测血糖和临床表现的良好习惯,掌握如何正确处理低血糖反应的方法和应对措施。初步了解根据每天的饮食、运动量和血糖变化情况,简单作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表1 两组疾病认知水平的比较()

表1 两组疾病认知水平的比较()

1.3 观察指标 6 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疾病知晓度、药物理论认知、胰岛素使用水平、监测血糖、低血糖处理等疾病认知水平各维度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反应率、人均低血糖次数、低血糖入院率等低血糖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和(n,%)表示,组间用t 检验和χ2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认知水平的比较 护理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水平各维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1。

2.2 血糖指标的比较 护理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的FBG、2hPBG 和HbA1c 等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血糖指标的比较()

2.3 低血糖反应的比较 护理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的低血糖反应率、人均低血糖次数、低血糖入院率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低血糖反应的比较()

表3 两组低血糖反应的比较()

3 讨论

在T2DM 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患者本人是主体,不能仅仅依靠医务人员或者降糖药物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心理状态、饮食治疗、运动锻炼、用药观察、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等日常活动,均要患者或其陪护着亲历亲为;低血糖反应是老年T2DM 患者经常遇到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还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在老年T2DM 患者的治疗康复中必须要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对糖尿病充分认知,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和低血糖反应的危害。我们通过对老年T2DM 患者进行护理体检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方案,采取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的形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降糖药的基本原理、胰岛素的注射技能、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应对处理和预防方法,使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得到明显提升[3]。从每一口饭、每一步锻炼、每一次用药和血糖监测做起,使血糖指标水平得到平稳有效的控制。通过科学的健康干预措施,患者能够规律生活、按时进食、不随便延迟吃饭时间;根据病情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持续时间和强度符合实际要求;规范用药,严禁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血糖影响;加强血糖的监测,随身携带标识卡片和水果糖,以免发生低血糖造成严重后果[4]。

综上所述,对老年T2DM 患者实施实施个体化健康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治疗和康复的疾病认知水平,促进血糖较快地平稳控制,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和严重性,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提高内分泌科的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低血糖胰岛素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