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2018-03-03 11:47王书国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炎性

王书国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颜庄中心卫生院,山东 济南 271103)

引言

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普外科中十分常见,致病原因多与疲劳过度和摄入脂肪含量过多有关[1]。发病时患者首先会出现右上腹绞痛症状,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则会引发胆囊穿孔、坏疽以及休克等严重症状,可能会夺走患者生命。目前治疗急性胆囊炎均采用微创手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为了探究上述两种治疗手段的优劣,已进行了大量研究[2]。本次研究以治疗急性胆囊炎为核心,对比了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结论。现进行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前往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8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电脑程序随机分组后,划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腹腔镜组69 例和小切口组69 例。在腹腔镜组中,男33例,女36 例,平均年龄为(44.7±4.3)岁;在小切口组中,男31 例,女38 例,平均年龄为(45.2±5.7)岁。经检验,上述数据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流程如下:首先在患者的右腹上方做一个长度约为六厘米的切口,然后切开前鞘,并使用电刀将腹直肌剥离出来,之后依次对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进行结扎操作,如果胆囊内的压力升高需要进行降压操作。上述操作完毕之后将胆囊进行剥离并切除胆囊管[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流程如下:在患者的脐部做切口,长度大约为十毫米,使用钳夹将患者的腹壁夹住,然后放置套针,通过向气腹管注入二氧化碳的方式建立人工气腹。上述操作完毕后依次在患者的右侧锁骨中线和腋前线肋缘下做切口,长度均为五毫米,然后在剑突下做切口,长度大约为十毫米。通过腹腔镜观察腹内情况,明确组织病变的具体内容,将胆囊逐渐剥离出来,对三角进行解剖操作,再参照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法,通常包括顺行、逆行以及结合方式[4]。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分析()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血清炎性因子具体包括IL-1β、hs-CRP、IL-8[5]。术后并发症具体包括切口感染、胆管受损以及胆漏[6]。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软件为SPSS 20.0。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使用t 检验和χ2检验,描述形式为平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数。输出结果为P<0.05,代表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分析 经过手术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IL-1β 含量为(0.44±0.16)μg/l,小切口组患者的IL-1β 含量为(1.43±0.32)μg/l,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hs-CRP 含量为(3.27±1.47)mg/l,小切口组患者的hs-CRP 含量为(6.64±2.05)mg/l,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IL-8 含量为(8.23±2.04)pg/ml,小切口组患者的IL-8 含量为(12.95±4.16)pg/ml,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组出现了4 例并发症,占该组总人数的5.80%,小切口组出现了13 例并发症,占该组总人数的18.84%,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普外科中十分常见,致病原因多与疲劳过度和摄入脂肪含量过多有关。发病时患者首先会出现右上腹绞痛症状,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则会引发胆囊穿孔、坏疽以及休克等严重症状,可能会夺走患者生命。目前治疗急性胆囊炎主要有MC 和LC 两种方法。从手术视野的角度来看,MC 的手术视野远小于LC,因此手术时需要手术医师对胆囊管的生理构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能够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判断,必要时还可以使用手指进行探查[7]。LC 则能够利用腹腔镜对患者的腹内状态进行全面的探查。从手术疼痛程度的角度来看,由于两种治疗手段均属于侵入式操作,因此不可避免地会给患者造成疼痛感。相比较而言,LC 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轻于MC,但患者的耐受性通常不会受到影响。从美观性的角度来看,由于两种治疗手段均属于微创治疗,因此不会破坏患者的体表,保留了原来的美观性。从手术费用的角度来看,LC 术的治疗费用比MC 术要高;从患者恢复速度的角度来看,LC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大于MC 术。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在评估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时,炎性反应指标至关重要。MC 术会经患者右侧的腹直肌做切口,手术视野较为狭窄,且术后会给患者造成较重的疼痛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炎性反应[8],相当于阻碍了患者的恢复速度;LC 术操作更加简便,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手术创伤,因此疼痛感较轻。此时患者的内环境稳态和免疫功能都受到了保护,炎性反应也能够得到迅速的控制,相当于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手术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IL-1β 含量、hs-CRP 含量以及IL-8 含量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出现了4 例并发症,占该组总人数的5.80%,小切口组出现了13 例并发症,占该组总人数的18.84%,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辅助下摘除胆囊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急性炎症,且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更加优质的临床价值,应优先考虑该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