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腹腔镜与开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2018-03-03 11:47任颖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排气

任颖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 梅河口 135000)

引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的常见良性肿瘤,属于良性肿瘤[1]。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正常肌层细胞突变、性激素、局部生长因子作用等存在相关性[2]。子宫肌瘤虽对患者生命安全无影响,但可引起不孕、贫血、子宫出血等并发症,因此,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切除子宫肌瘤,以恢复盆腔环境。本次研究,结合我院实际病例,合理探究改良腹腔镜与开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6 月至2018 年5 月收治的84 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为女性,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共42 例,年龄24-38 岁,平均(30.89±2.25)岁,病程1-10 年,平均(5.45±1.46)年,包括单发肌瘤27 例,多发肌瘤15 例;观察组共42例,年龄25-38 岁,平均(30.71±2.12)岁,病程1-10年,平均(5.28±1.39)年,包括单发肌瘤25 例,多发肌瘤17 例。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本次研究均属于自愿参与,参与者与家属获知情权,组间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手术 对照组采用开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全麻后,取耻骨联合上2 cm 做长度6-8 cm 的纵型切口;游离腹直肌;暴露腹腔组织,观察子宫肌瘤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扎、离断与子宫相连韧带及血管;切除病变子宫组织,缝合残端;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腹腔,清点手术器械后,逐层缝合关闭。观察组采用改良腹腔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手术体位;在脐部上缘作1.0 cm横型切口,置入腹腔镜;在右下腹麦氏点作5 mm切口,置入5 mm 套管;经腹腔镜引导观察盆腔环境,使用双极电凝凝固双侧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等;电凝切断子宫动静脉,撑开阴道穹窿,沿穹隆环形切除部分子宫;经阴道取出切除部分子宫,缝合阴道残端、各韧带断端以及后腹膜,冲洗腹腔,排空腹部气体,逐层缝合皮肤组织。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临床指标,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所有计数资料,以()表示所有计量数据,差异明显用P<0.05 表示。

2 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90.64±25.75)min,术中出血量(90.86±31.25)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0.12±2.23)h,住院时间(6.72±1.24)d;观察组手术时间(133.42±30.24)min,术中出血量(42.12±20.1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22±2.14)h,住院时间(3.76±1.22)d。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0,t=8.497,t=3.825,t=11.028,P<0.05)。

3 结果

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由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支持组织存在,临床多表现为腰骶部酸痛、下腹坠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该疾病前期可通过药物干预控制病情,随着肿瘤生长,当直径超过5CM 时,需进行手术切除治疗,避免对盆腔组织造成压迫。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传统术式,可根据子宫肌瘤直径调整切口大小,在充分暴露视野后,完成手术操作,手术难度较小,但是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恢复较慢;改良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运用了微创技术,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较小[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上述两组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均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改良腹腔镜与开腹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改良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虽然长于开腹手术,但是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排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