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创伤护理在骨科急救中的应用

2018-03-03 11:47张建伟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骨科例数

张建伟

(一汽总医院 骨科,吉林 长春 130011)

引言

在骨科临床护理定义中,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对骨科急救患者实施综合全面分析断定,提早预知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再运用程序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骨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及患者满意度[1]。及时对骨科中、重度创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伤救治,是不延误患者治疗甚至可挽救生命的重要保障,为后续治疗打下预见性基础。为提高骨科急救护理工作效率,我院大力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具备预见性护理意识,做到迅速检伤,认症处理准确果断,及时处理骨科创伤患者以备后续治疗[2]。本文就在骨科急救中护理方式不同进行比较,以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改善抢救时间、治疗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在我院创伤骨科形成0.5h-2h 内登记入院患者8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平均分成研究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48.50±2.14)岁。对照组42 例,男22 例,女22例,平均(50.05±1.66)岁。其中多元事故创伤35 例、高空抛落创伤19 例,恣意殴打创伤30 例,创伤指数>10均符合中重度骨科标准诊断。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在性别、年龄、创伤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遵医嘱将患者调整到合适体位,创建血液循环静脉通道,时刻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研究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对患者伤势进行入院评估,在对照组基础上快速完成术前各方面检查,安抚患者心理,清洁创伤四周的皮肤,针对手术做好预防性措施;在术中急救中,及时使用抗生素以预防伤口二次感染,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与电解质平衡,遵医嘱妥善向其家属进行病卧教育,并每日按摩创伤骨受压部位;对患者呼吸道、尿道、皮肤等进行并发症监测并予以恰当护理,同时预防便秘与静脉血栓的形成。

1.3 观察项目指标 观察记录计算两组骨科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护理效果评判指标;护理满意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组间t 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n%表示。当计算P<0.05 时,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84 例患者在骨科急救中实施不同护理方式的救治情况 研究组数据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在救治成功率上相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骨科患者在护理方式不同下救治情况对比()

表1 两组骨科患者在护理方式不同下救治情况对比()

2.2 在骨科急救中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后 调查比较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可见,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9.05%,两组患者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72,P<0.05)。

3 讨论

临床上患者骨科创伤通常是由外伤引起,其急救最佳时间需在两小时以内,如何在短时间内实施恰当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使患者救助风险控制在最小状态,使急救被动型转变为预见性主动性,一直是我院所追求的[3]。

综上所述,在骨科急救中对中、重度创伤性患者实施早期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手术抢救时间、提升治疗成功概率,博得患者及家属一致的满意,在骨科临床上可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骨科例数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