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

2018-03-03 11:47施宇张丽娜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施宇,张丽娜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

颅脑外伤指的是通过外力作用下促使包补遭受重击,进而引发脑骨折、脑正当及颅内血肿等病症,严重可对患者脑组织神经损伤造成损伤,甚至对患者运动功能造成影响。临床通常以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手段,但因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逃避治疗,大幅度增加了治疗及护理的难度系数。因此,有必要为患者术后提供一种带有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恢复而言,至关重要[1]。本文主要研究126 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后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126 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根据来院就诊编号分为参照组(n=63)、研究组(n=63),其中男性33 例,女性30 例,年龄32-68 岁,平均(48.25±1.89)岁;研究组男性35 例,女性28 例,年龄35-62 岁,平均(41.26±2.04)岁;纳入标准:临床相关检查明确被证实为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疾病及不配合本次护理者。各组资料进行比对,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及护理方法

1.2.1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药物治疗及日常生活护理等。

1.2.2 研究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①针对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患者,对患肢进行按摩或热敷及关节活动;针对意识完全恢复患者,耐心指导有关做起运动、握拳运动等锻炼,并结合自身恢复情况进行增减运动量。②加强体位护理,注重向患者强调有关卧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免因患者错误体位认知导致出现痉挛或水肿情况,尤其是对于偏瘫患者杜绝采取半卧位。③待患者各项体征平稳后,主动对患者指导有关主动、被动类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并保证患者运动量和活动时间适度[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焦虑、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缺损与运动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全面以“患者”为护理核心,注重患者内心需求、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拟定一套人性化、规范化、现代化为一体的护理干预模式,最终达到满足患者所有需求,拉近护患心理距离,促进预后康复为目的[3]。本次实验阐述了研究组患者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参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能力各指标水平分别较参照组呈不同程度提升,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83%,参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4.13%,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总而言之,选择早期康复护理可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获得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神经功能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