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导在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2018-03-03 11:47胡少丽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胡少丽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铁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2)

引言

脑梗死为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预后差且并发症多的特点,易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负担。对脑梗死患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提升临床疗效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我院对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患者加强健康指导,成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收治的脑梗死老年病患74 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7 例,男21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66.82±3.45)岁;研究组37 例,男22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6.87±3.4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加强健康指导干预:①饮食指导:询问了解患者升高、体重等基础信息,依照患者个体情况确定营养摄入能量,饮食坚持低盐低脂及少食多餐原则,忌食油腻及辛辣食物。②运动指导: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觉到疲劳为宜。例如于床上进行独立坐起训练,适时协助患者进行扶床站立和行走,指导患者掌握身体平衡感。③语言功能训练指导:日常指导家属协助进行手势语言及肢体语言沟通训练,由简易难开始,可借助图片、儿童读物的等进行简单沟通交流。后指导患者进行鼓腮、伸舌及咀嚼练习。④心理指导:多数患者均存在失语或瘫痪症状,患者受挫感较强,易引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应配合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日常外在情绪变化及内心忧虑,叮嘱患者家属给予尽量多的陪伴支持。帮助患者回忆以往快乐时光,日常多向患者讲述社会趣闻趣事,燃起患者治疗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定参照NIHSS(研究院卒中量表)[1],包含共15 个测评项目,分值0-42 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定参照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2],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则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参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49±2.13)分,生活质量评分(68.31±5.43)分;研究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43±2.15)分,生活质量评分(68.43±5.47)分,对比无较大差异(t=0.121、0.095,P=0.452、0.462)。治疗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08±1.36)分,生活质量评分(74.57±4.38)分;研究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86±1.23)分,生活质量评分(82.73±4.22)分,对比差异明显(t=10.681、8.161,P=0.000、0.000)。

3 讨论

脑梗死亦名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坏死并造成脑神经损伤,该病发病突然且进展速度快、临床治疗难度大。当前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手段有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高压氧等方法,但各治疗方法对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并无特效性。另有部分患者受自身情绪因素及家庭社会因素影响,治疗期望水平低且康复护理配合性差,影响整体疗效及预后。本次加强对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期患者的健康指导干预,通过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等措施刺激周围神经,可提升脑组织细胞活动兴奋性,加速病灶周围组织及健侧细胞重组或代偿,对新神经通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恢复,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信心,提升其康复护理依从性[3]。本次对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患者加强了健康指导干预,从饮食、运动、语言功能训练、心理指导等方面开展康复锻炼,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

综上,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健康指导的作用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提升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