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探析

2018-03-03 11:22王喜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王喜梅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有效的教务管理是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要不断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果,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教务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1 政治素质

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务管理人员要做到师高为范,成为教师的表率。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务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难免会过分计较个人得失[1],在服从上级领导和服务院系师生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自觉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时代背景和工作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素质。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工作内容比较繁琐,工作原则性、时效性强,工作落实起来有时会有困难,工作成效有时会让师生不满意,因此,有些教务管理人员觉得教务管理工作不讨好、工作量大等,这种思想若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必将导致思想动荡,工作懈怠,影响管理成效。为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端正思想,以校兴为荣,坚定全心全意为教师及学生服务的决心,充分认识到教务管理工作就是为教学工作的完成起服务作用的,提高认识,为教师和学生做好教务后勤工作。

2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方面[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相对于其他岗位工作,教务管理工作不仅量大还繁琐,这使得教务管理人员容易心理失衡,产生不公平感。如果教务管理人员不及时调整心态或疏导不良情绪,将这种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会产生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反应”,不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务管理人员是协调教师工作的主要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和教师产生冲突,有时甚至会夹在几个教师或部门领导中间,使教务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教务管理工作责任大,工作时间紧张,工作流程繁琐,使得教务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对于来自各方的压力,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学会释放压力,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动与教师沟通。一名合格的教务管理人员要不卑不亢,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勇于挑战和面对工作中的压力。

3 身体素质

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新形势下,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由于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任务多、强度大,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将难以承受较大的工作负荷。由于教务管理工作责任大,经常需要协调各方,如果教务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就很难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身体锻炼,进行如慢跑、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立卧撑或其他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

4 沟通能力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务管理人员沟通能力高低直接体现着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教务管理工作比较繁琐,牵涉部门较多,所以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能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教务管理人员是连接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桥梁,因此,教务管理人员既要搞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以获得领导的信任和赏识,也要与教师搞好关系,使自己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3]。教务管理工作繁琐,常常需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好各部门工作。

5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教务管理人员作为组织协调教学工作的关键人员,其管理能力高低决定了教学运行能否顺利,甚至是高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能有序进行课程管理,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专业建设,还要认识到目前工作水平与具体标准的差距,在开展工作时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注意到较深远、较不明显但今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问题,并在其发展成危机前改进[4]。具体到实际工作中,一是具体落实教务管理细节,做到件件工作在心中;二是协调教师之间的工作,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始终把人文关怀放在首位;三是管理学生成绩档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5]。教务管理人员应及时把握有利和有用的信息,准确分析有关信息,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教学运行中出现的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重大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务管理人员要拓宽工作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主动学习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勤于思考,养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好习惯,要精于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学习能力

和其他工作一样,教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由于现代教务管理涉及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所以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教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原则、流程、基本技能和方法,还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与业务水平。目前,高校各项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程序化,课程管理、师生信息管理、学科专业评估、数据填报等工作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实现了信息沟通便捷、资源共享,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软件和设备,甚至会处理现代化办公设备出现的简单故障[6]。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涉及报告、制度、通知等公文的起草等,因此,教务管理人员还必须学习公文写作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江志东.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6(10):45.

[2]洪丹丹.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0-31.

[3]连建华.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88-90.

[4]苏俐云.浅谈高校教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J].教育管理,2009(3):158-159.

[5]徐辉.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体现[J].科技信息,2009(17):135.

[6]刘晓谦.浅谈高校教务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J].考试周刊,2018(1):17.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写在最后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