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医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及对策

2018-03-03 11:22涌,吕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务职业道德工作者

姜 涌,吕 冰

(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健康发展。信息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将对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医师职业道德也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满足信息化时代要求,提高医师职业道德水平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师职业道德是协调医务工作者与病人、医务工作者之间以及医务工作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表现,是针对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引申而来的道德规范要求[1]。医疗工作的对象是人,医师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病人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

1 互联网影响医师职业道德

当今社会对医师职业道德的总体评价较好,例如在抗震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医务工作者表现出的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精神获得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新应用的出现,个别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被快速传播,使人们产生了医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印象,给医师形象造成负面影响[2]。

1.1 互联网促进医师职业道德提升的作用值得肯定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交换速度大幅度提升,目前已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海量网络信息中,不乏医务工作者于危急时刻挽救群众生命的事迹。例如,某医院医师为病人实施手术后体力不支瘫坐在地的图片,某年轻护士路边急救突发心梗大爷的视频等,这些感人的场景、片段被上传到网络后引得无数网友点赞,同时也激起更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因此,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有助于提高医师职业道德水平。

1.2 互联网背景下医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2.1 信息化使医师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信息的快速传播加快了人们交流的速度,各种社交网络软件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例如,通过微信朋友圈,可以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朋友,但少数人却将此作为自我炒作的途径,炫耀财富、宣传金钱至上等错误观念。少数医务工作者受此影响致使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追逐名利的欲望不断膨胀,将医生这一职业看作是获取利益的有效途径,开大处方、索要红包、索取药品器械回扣等。

1.2.2 虚拟网络导致情感淡漠 各种聊天软件、社交网络程序的出现取代了面对面交流,虚拟空间在方便沟通的同时也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少数医务工作者态度冷漠、缺乏耐心,甚至对急救病人都漠不关心。美国著名医学家霍尔·雷曾感叹说:“从现代医学舞台不幸消失的旧式医生尚能充分地了解每一个病人的人格、家庭、工作和生活方式,而我们今天正在受医学教育和已经成为医生的人反而缺乏对病人道德与伦理方面的关怀。”[3]

1.2.3 职业风险导致医师职业道德缺失 随着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相关法律的完善,医疗行业职业风险越来越大。据了解,个别病人携带录音设备与医务人员交流,就是为了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便可提供有利证据。医疗事故给医师个人名誉、经济和生活等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某些医师甘愿违背职业道德,采取过度检查、夸大医疗风险、增加病人签字等方式来降低医疗风险[4]。

2 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策略

医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关键环节。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医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根据网络化社会特点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

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医师职业道德建设也不应被限定在一个范围内。信息化时代的医院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院,开放的、高速的信息网络加速其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这样,一些积极的、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信息也会迅速被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

客观环境会对个人职业道德产生影响。随着医务工作者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过去封闭的、教材化的、枯燥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合,甚至可能会阻碍医师职业道德教育发展。医师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环境中进行。

信息化时代信息量庞大,其中难免混杂一些不良信息,甚至虚假信息。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不实信息,如传播医师职业道德缺失、金钱至上等信息,可能会影响一些抗干扰能力弱的医务工作者。因此,有必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免疫力”,防止各种不良信息对其职业道德造成侵害。

2.2 处理好网络交流和实际沟通的关系

医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病人交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技术快速传播,在加快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同时造成人际关系冷漠、交流虚拟化。医疗信息化给医师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环境中,要想建立新的医师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不仅要注重网络技术学习,还要加强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培养。

2.3 开放式医德教育模式

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管理,加大对传播虚假医疗事故或恶意夸大医疗事故行为的处罚力度,减轻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另外,在网络上就一些有争议的医师职业道德话题展开讨论,让医务人员表达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看法。这种开放、平等的交流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师职业道德水平,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我校附属医院的随机调查显示,85%的医师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94%的医师表示关注公众对医生职业道德的评价,77%的医师认为大众态度对自己有影响。

2.4 构建多种途径医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的公开程度和传播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医院应根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客观环境积极应对,制定相关制度,在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提高医师个人收入,消除医师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3 结语

网络是把双刃剑,处理得好不仅可以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师职业素养,还可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更客观的心态来剖析医师职业道德现状,用科学的方法构建信息时代医师职业道德,不仅符合时代要求,而且必将成为推动医疗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孙丽安.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8,19(3):158-159.

[2]姜玲.医生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32):44-45,90.

[3]张峰.医生职业道德自律内驱力的形成机制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4):113-115.

[4]姜红玲,帅起先.医生道德风险及其规避机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2):261-262.

猜你喜欢
医务职业道德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