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2018-03-03 07:43武丽
大陆桥视野·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乘客过程

武丽

【摘 要】地铁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铁的运营安全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解决了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解决措施

前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发达城市的汽车需求量逐渐增多,城市路面的交通使用面积已经难以承载日益增长的出行量,所以地铁应运而生。地铁就是一种相对敏捷且舒适安逸的城市公共运输工具,相较于其他的交通工具来说,地铁呈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城市地铁体现明显的优势,如果出现了安全事故,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危害,所以,城市地铁的运营安全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如何科学的评价地铁安全性,有针对性的采取具体的防御措施,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已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地铁的运营风险评价非常重要,作为城市地铁管理中的重要阶段,风险评估的过程能够以评促建,其真实可靠性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构建一条完整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还会涉及到适当的评价方法。

一、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一)人员因素

地铁运行需要人工的管理,尤其是在人为操作和控制的过程中,才能保证地铁的稳定运行,重视检测与检修的过程,确保地铁及时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1.职业道德。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相关行为会对地铁的安全产生极大影响,若是因为工作上的失误和疏忽,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地铁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运营系统,要想实现正常的运作和运行,就需要依靠完善的子系统和仪器设备。系统内部人员对地铁运营风险的影响主要包含着无证上岗、操作技术不当、责任意识较差、职业道德低下等。

2.乘客的不安全行为。乘客就是地铁系统除工作人员之外的又一大人员群体,作为地铁运营过程中的服务对象,地铁运营的过程中无法忽视一系列的外部因素。乘客们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将危险物品带入地铁,从而引发严重的爆炸事故,还有部分大客流对地铁运营产生冲击作用。现阶段,国内的乘客为地铁运营带来的风险中比较明显的行为是:不遵守基本的乘客守则、客流量大时易发生踩踏事故、危险物品随身携带等。

3.应急能力。应急能力主要是指系统内部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也包含着乘客们的应急能力。若是应急能力较好,就能及时降低地铁发生的风险,并且减少相应的损失。如果应急能力不强,将会引发不必要的混乱,从而导致更大的风险出现。

(二)设备设施因素

1.购置质量。在地铁建设并投入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对购置设备设施的过程提出严格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高低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后期地铁运营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是质量标准较高的采购,运营的过程中会减少设备风险的发生概率。采购的整体质量和供应商的供货水平息息相关。

2.耐久影响。耐久影响重点是指地铁上方的某些硬件设施在长期运用的过程中发生了问题,由此降低了使用的性能,无法达到准确的设计精度。若是未能经过定期的检测和检修,将会严重影响到硬件设施的耐久度,严重时会导致地铁出现脱轨或自动扶梯功能异常的问题。

3.维修保养。地铁就是多种系统与设备共同组合而成的交通工具,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其正常运作,需要对体系中的各个部位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针对发现问题的相关部位与机械,应该及时予以排除并维修,特别是对关键部位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维修保养如果没有落实到实处,可能会让器械出现故障问题,维修保养的配件也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作,如果不法商贩出售以次充好的配件,将会给地铁的实际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三)环境因素

1.自然灾害。在地铁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于火灾和地震两个方面。因为地铁大多是在城市的地下,若是城市中发生了火灾,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城市地铁,大量的洪水将会直接的涌入至地铁口,并且逐渐进入到地铁的地下空间。地震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地下空间的坍塌,致使众多的设备出现损坏或失灵的情况。

2.人为破坏。人为造成的破坏就是指一些素质较为低下的乘客对地铁设施和乘客们的搭乘环境进行破坏,即便国内并未出现重大的地铁暴恐事件,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作业环境。作业环境主要是指在工作地点中的灯光、温度和湿度等。所有的因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铁内部工作人员的情绪。若是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将会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避免某些工作人员出现失误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行。

二、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技能

根据现阶段各大中型城市地铁的实际运营状况分析,其他的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经验相对欠缺,因此需要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同时提升他们的业务实训能力,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的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与故障判断,让员工们可以在参加竞賽的过程中,提升故障判断的意识,并且掌握故障判断的要领,从而进一步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二)及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地铁运营安全工作

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积极的整理文本,不断的完善维修规程,确保地铁的故障问题能够在维修的过程中选用规范的作业流程。及时搭建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的依照“四不放过”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发生的危急事故,通过对违章违规现象的处理,可以对广大的职工群体起到警示作用。针对极个别事故,应该就是论事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并且在制度规章和操作规程等方面寻找到不足之处,及时的总结相关经验,通过不断完善文本资料的方式,实现可操作性并拓展覆盖面。

(三)重视监督检查机制,严抓运营安全工作的细节

需要在地铁运营的过程中,认真开展不同层面上的安全检查,积极的采取定期、定时的检查,寻求多元化的检查形式,以更加专业、综合化的方式,突出检查重点问题,重视实效并突出重点。在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过程中,强化对日常作业的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技术进步与现代化管理

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促使现代化管理模式创新是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因此,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正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努力向着世界上先进的运营商看齐,及时跟踪国内的同行业发展轨迹,推进本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重视事后查处被动型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其尽快转变为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模式,实现从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管理的科学转变,进一步优化并规范管理方式,从而稳步提升运营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积极地引入风险管理机制非常重要。相关的地铁管理部门应该科学的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同时以较低的成本收获圆满的地铁运行安全保障成果,维护地铁运营的安全可靠。地铁运营部门还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通过不断强化并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式,创建出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指挥体系,以此维护地铁运营过程的安全,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推动国家地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陶源.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例[J].四川建材,2017,(04):111-112.

[2]李晓娟.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7,(01):83-88.endprint

猜你喜欢
乘客过程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最牛乘客
车上的乘客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