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制约及改进策略

2018-03-03 14:33刘志军
大陆桥视野·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械维修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刘志军

【摘 要】现代化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支持,在机械设备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故障.缺陷问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要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功能良好发挥,就必须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对维修质量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改进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机械维修;质量管理;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硬件设备,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确保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转,难免出现各类故障,通过机械维修,修复设备缺陷,改善设备功效,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机械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对设备维修后的运行状态和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必须通过加强维修中的质量管理,提高维修水平,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一、机械维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机械设备维修点的管理不严格

我国存在较多的机械配件供应点、设备维修点,但由于管理缺失,导致部分机械维修点存在无证经营、执照不全的现象,许多配件供应点或机械维修点仅仅办理了税务登记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后就开始经营,机械维修点的工作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修理培训,未经过监管部门的考核,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

(二)机械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缺乏专业、正规的设备维修技术培训,设备维修中仅仅凭借自身积累的维修经验来修理,对维修质量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无法熟练的使用现代化的维修设备。导致设备维修效率较低、维修质量不佳。

(三)机械维修的正规化程度较低

机械设备维修部门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对设备维修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和落实不够,缺乏专业的设备维修质量管理人员。无法贯彻国家规定的机械设备维修标准。

二、机械维修质量管理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对设备的预防性检修缺乏应有重视

预防性检修是设备维修中的重要内容,在对机械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的过程中,忽视实际,刻板的按照预先制定的检修周期执行检修工作,却没有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工况,在检修周期外可能出现故障隐患时进行预防性的检修,检修时间不夠灵活。容易忽略部分可能导致故障的隐患因素,预防性检修的作用也难以有效发挥。

(二)零部件鉴定.修复工作把控不严格

在实际使用中,随着机械零件位置的变化,磨损会或多或少的增加,对零部件的鉴定如果不够仔细专业,就不能对零部件及时的校正,修理,会造成设备的使用不当从而直接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在零件的制作,维修时,材料和工序往往因为不能严格按照标准加工或进行相应的处理,造成零件质量不达标,硬度光洁度等等不符合规定,导致装配时出现缝隙过大无法完美衔接等问题,最后直接影响到设备和质量,让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不仅寿命缩短也会让生产出来的产品大打折扣,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三)设备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

要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做好日常养护往往比故障后的维修更为重要,日常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减少可能导致故障产生的不利因素,但一些企业在对机械设备的额维修管理中,常常是重视故障维修而轻视日常养护,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十分随意,对于养护工作内容应付了事,使用劣质养护材料,甚至存在制作记录不进行实际养护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故障产生的几率。

三、机械维修质量管理措施

(一)机械设备维修前期管理

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对设备及生产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为确保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在机械维修时选择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业务素质、高度责任心的维修人员来严格落实维修规定,提高机械维修质量。维修人员对机械维修基本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要熟悉,要具有质量管理意识。机械维修单位要定期开展设备维修专业培训,提高维修人员操作技能,为机械维修质量添砖加瓦。

(二)加强对机械零部件的鉴定

机械设备未进行安装时,要对维修零部件进行检验和鉴定,确保安装完成后不出现各类问题。按照维修管理规章制度,对零部件进行科学检验,确保零件计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维修中,发现零部件存在问题或缺陷时,要隔离放置,不开组装到机械设备内,防止存在质量缺陷的零部件导致机械整体磨损。

(三)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做好零件修复工作

在零部件制作、加工及修复时,要确保具有完整的工艺。在零部件的硬度、尺寸及光洁度等技术指标或关键因素上,都要严格落实规定,确保零部件符合要求。在机械组装时,发现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要对其他相应组合件一同吉祥鸟检验,无法满足要求时,要立即停止组装,待零部件修复完成后,才可机械开展维修工作。

(四)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

质量是维修单位经营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技术活动的综合反映,在维修管理中占有着主导地位。机械设备的维修是进过严格规定要求的,如果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那么机械设备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随时都会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维修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在维修的时候才能够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查维修,使维修质量得到保证。保障机械维修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就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得以落实并执行,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慌乱造成生产不能够顺利的进行。在机械设备修理的过程中,会牵涉到很多的问题,其中的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产品质量是维修单位的经营管理核心内容技术活动的反映。落实质量责任制,保证维修质量。质量责任制是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

四、结束语

机械维修的成果影响着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只有机械设备顺利照常运作,企业生产才会有序进行,而机械维修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维修后的正常使用。在实际的企业生产工作中,机械设备由于使用频率较高,易发生设备损坏的情况,因此这就关系到加强机械设备维修的问题。质量好的维修成果有利于机械设备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的顺利工作。所以企业只有树立并提高维修质量的管理意识,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设备维修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企业顺利的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谢向敏.谈机械维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2013(01).

[2] 陈又玲.设备维修质量管理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

[3]李永君,庄绪锋,杨吉伟。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制约因素及改进对策[J].大科技.

[4]徐小涛,赵建民,李波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工程机械维修质量评估[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维修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铁路工务小型养路机械维修使用管理模式探讨
如何在机械维修过程中进行轴承维修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城轨交通车辆机械维修》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