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临床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3-04 09:3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药学开放性创新能力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31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会上着重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发源地,同时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创新型人才的输出对国家的强盛和复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和先进性。当前,正是振兴发展中医药的大好时机,中医药的发展和突破必将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的重点任务。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中医类专业学生而言,是培养中医辨证思维模式的重要课程;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是中药学各分支知识学习的临床理论指南课[1]。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临床中药学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使学生牢固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将来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1 概念的界定

1.1 创新 创新的概念是对一些实用的想法、商品、服务、方法或实践提出新的或显著的改进并加以实现。这个概念有三个关键属性:可实现的、新的或显著的改进和实用性。换言之,要想事物具有创新性,必须在实践和使用的过程中使其与现状有明显的不同或者更好,并对人类产生有益的影响[2]。

1.2 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一般指提出设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各种信息,对事物(包括自然界、社会及人本身等)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进而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能力[3]。目前,普遍认为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4]。J.P.Guilford认为“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人群所共有的标志性能力[5]。刘强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是其工作中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相对应的创造性产出,依赖其在学习期间创新型人格的养成和对创新性方法的应用[6]。

2 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2.1 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者首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优化教师学源结构和学历层次。一方面要引进国内高水平医药院校博士和海外留学博士,同时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到本校兼职任教。另一方面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其次,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水平,通过派出国内外访问学者、参加高级研讨班、出国留学等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其创新意识[7]。给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时间,可以实施教学-科研岗位轮换制,即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2种,一部分的教师进入科研岗,承担少量教学任务或不承担教学任务,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另有一部分教师岗教师轮换至科研岗,形成教师的科研、教学的循环和互动,有利于将科研融入教学[7]。

2.2 挖掘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 将校内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为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其次,充分利用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吸纳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使其熟悉科研环境和过程,锻炼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7]。学生可以将创新项目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高效的完成课题的设计和实验。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老师的指导效果。

2.3 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考试内容上,将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入考试中。在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与开卷考试,论文、讨论、实验设计等多种更能体现创新能力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并提高其在总评成绩的比例[7]。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成绩可以与研究生入学成绩相关联,为导师遴选研究生提供依据。

2.4 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育基地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将生产、科研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及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科研训练和实践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将理论教学、科研创新实践与社会所需进行对接,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路径[3]。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介绍中药发现的渊源,尤其是具有突破性和重大创新的成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通过学习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可介绍其研发历程和在国际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其次,教师可采用以开放性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查阅书籍文献,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文献来解决疑惑,也可以通过实验来亲自解决问题、验证猜想,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标本馆、药用植物园、进行野外实地观察、临床观察、中药房见习、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验等,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3.1 增设开放性实验增强学生对药性的认识 除讲授传统理论外,临床中药学还应适当增加验证性、开放性实验课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现代实验研究方法,使理论与实验内容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8]。以开放性实验为手段,着重进行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单纯的实验技能训练变为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小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开放性实验[9]。比如,牛膝和川牛膝皆具有逐瘀通经的功效,其相关药理作用为抗凝血。因此,比较牛膝和川牛膝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的比较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综合性实验。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的操作。实验教学过程如下:

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闭卷考试变为闭卷、课题设计、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和开卷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此成绩可以作为创新学分加入综合测评中,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项指标。在临床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多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增强其学习兴趣。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课题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供学生们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2 将科研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用药能力 笔者从事系统药理学研究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将科研成果引入理论教学之中。比如,刺五加归脾、肾、心经。基本功效是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研究表明,刺五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比如其对帕金森疾病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另外,刺五加对各器官皆有保护作用: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提高脾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肾性高血压等等[10-12]。通过将科研与教学融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药功效背后的科学含义,并加强在临床应用中的认识。

3.3 以开放性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的辨证用药思维 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进行启发式教育,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答案、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式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学会自己探索[13]。开放性问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辨证用药能力。在临床中,学生需要针对各种病证灵活用药,这就需要我们将药与证纵横联系,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的辨证用药思维。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提炼,甚至还需要自学新的知识。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加了学生们的记忆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人参既能够大补元气又能补脾益肺,那么,如何用药才能决定人参补元气或是益肺呢?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总结前人的用药经验,并对查阅的信息进行汇总,最终得到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爱提问,爱思考、爱创新的能力。

4 小结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国家复兴、强盛的基础。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其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等。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培养模式上,学校应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学生将通过这门课程,为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讲授临床中药学这门课程时,教师可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科研融入教学、开放性作业等诸多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中药的药性、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猜你喜欢
中药学开放性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