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油气行业特色的MPAcc培养模式研究
——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2018-03-05 06:20王章雪
关键词:会计专业油气学院

王 岚 王章雪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 言

西安石油大学会计硕士专业(MPAcc)办学最初主要满足于通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2014年MPAcc教指委制定的“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其办学优势和社会需求确定培养方向,并根据培养方向设置课程模块,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对照MPAcc教指委对培养方案制定的要求,检视学校MPAcc项目的培养方案和设置的课程后发现,MPAcc项目的培养方案并未体现出与油气行业紧密联接的办学优势,进而导致学校MPAcc项目在和具有MPAcc学位授权点院校的竞争中难以显现其应有的特色。

为此,学校经济管理学院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结合学院自身的学科优势、师资团队在石油石化领域的长期实践积累,将MPAcc项目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能源行业”和“区域经济”,致力于发挥学校在石油石化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领域的综合优势,以及西安作为能源经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区位优势,将学术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将MPAcc项目建成在石油石化领域具有影响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油气特色”教育中心。

1 学院MPAcc建设背景与现状分析

1.1 学院MPAcc专业建设背景

学院会计学专业创始于1981年,是石油院校中设立最早、在石油财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1983年开始会计学专科学历教育,1987年开始会计学本科学历教育,2001年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MPAcc)。作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的第三批培养单位,学院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于2011年正式招生,2014年首届学生毕业。

1.2 学校MPAcc专业发展现状

学校MPAcc 专业自2011年9月办学至今,始终秉承办学使命,彰显“石油石化行业”与“区域经济”办学特色,强化和推动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会计、审计、财务、内控、税法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全面培养工作。办学六年以来,无论在招生还是在就业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

1.2.1 办学条件与师资队伍

学院MPAcc培养中心目前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省级师德标兵1名,教授4人,副教授9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在读博士4人,其中大部分毕业于985、211院校,学历层次较高。自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奖10余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300余篇。2008年会计学专业获得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陕西省教学团队建设单位,2014年成为陕西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6年获得国际合作教育“资质认证”(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教职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步伐,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此外,结合MPAcc实践教学导向,学院聘请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战略发展部、陕西燃气集团公司、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等单位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管理人员为企业导师,定期为学员授课,丰富教学手段。

1.2.2 招生就业情况

学院MPAcc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生源多来自西北地区及河南、山东省、江苏省等省市,生源质量有所改善,MPAcc专业目前毕业生已有354人,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就业单位涵盖国有企业、银行、高校、民营企业等。学院招生就业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PAcc专业招生就业情况统计

由表1可知,学院自2011年招生以来,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报录比由最初的1:0.91增加到1:11,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反映出学院MPAcc教学质量在逐年提升并不断得到社会认可。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学院MPAcc的发展现状,许多方面仍有待提高的空间。

首先,生源质量不高且过于单一。学院MPAcc招生规模逐年增长,生源多来自西北地区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市。虽然招生质量有所改善,但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却导致分数降低,学生竞争力不强。因此,招生应侧重实务,拓展油气行业生源。对于应届毕业生,应选拔实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非应届考生,应以综合素养考评为主,笔试为辅。

其次,缺少足够的设施保障。从突出MPAcc专业教育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出发,应按会计专业岗位要求建立院内标准化实训室,为会计专业改革和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物质保障。为此,一是学院除了要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改造外,还需增设会计岗位全真模拟实训室;二是增加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便于专业课教师使用教学软件教学;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1]35-36。

第三,毕业生缺少专业特色。从2011年首届招生至今,学院毕业生与普通财经类院校相比并未突出油气行业特色,没有彰显油气行业优势。因此,应将MPAcc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油气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满足国际化背景下油气行业企业对各类高端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教学模式应强化实务训练和案例教学,体现互动式教育特色,采用多种方式拓展MPAcc学员的国际化视野与实践创新能力。

2 国内特色院校MPAcc培养模式分析

为了探索学院MPAcc油气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笔者对国内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分析,五大特色院校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行业院校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行业的院校分别根据其办学特色制定了适合MPAcc专业发展的培养方案,不仅开设有关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还开设相关行业的特色课程。如中国石油大学开设《石油天然气会计专题》,中国地质大学开设《资源经济学》《环境法》等,中国农业大学开设《涉农会计专题》,西安科技大学开设《煤炭行业会计》,西安石油大学开设《油气会计理论》《油气会计实务》等。学校通过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以及安排学生到相关领域实践,培养出大量“高”“精”“尖”的优秀专业人才,服务于不同行业的各个领域,为国家的进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各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体系水平快速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根据各高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可以发现,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MPAcc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其中,中国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就业率甚至达到100%。同时,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但是,通过表2对比及结合实地考察发现各院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培养目标未突出行业特色。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培养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是MPAcc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2]37-39。因此,学院应结合油气行业特色将MPAcc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上,在课程体系方面加大对油气特色课程以及实习实践方面的要求,加强实务操作层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的积极性。

第二,特色课程设置相对偏少。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除中国地质大学外,其他各院校特色课程设置仅为一门。众所周知,特色课程的设置是实现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会计人才的基础[3]66-68。因此,应根据“国家能源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课程改革,研究探讨具有油气行业特色的高端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结合MPAcc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油气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学目标,培养出基于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油气行业特色的高端会计人才。

第三,案例教学趋于传统化。对相关院校进行深入走访后发现,各学校的案例教学仅局限于传统模式,并未与行业特色紧密结合。为此,学院有必要深入三大石油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更具实践特色的油气行业的案例开发、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师资队伍不适应。分析各院校的师资队伍发现,会计硕士导师几乎都来自高等院校,这部分高校教师一般都属于教学、科研型人才,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MPAcc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行业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4]112-113。学校应倡导双师或兼职型财会教师,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教师队伍。

第五,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相对匮乏。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各院校的实习实践基地较少,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一般企业。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适应各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学校应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更加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在校外课程实习基地让学生领悟会计职业的真正内涵和精髓,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需求,真正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5]58-61。

3 学院MPAcc特色培养模式的思路

为了实现培养具有油气行业特色的会计硕士专业(MPAcc)人才,学院MPAcc特色培养模式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3.1 加强突出油气行业特色的培养目标建设

根据“国家能源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课程改革,研究探讨具有油气行业特色的高端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结合MPAcc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油气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学目标,培养出基于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油气行业特色的高端会计人才[6]122-123。

3.2 面向油气行业拓展生源

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财务干部培训基地,学院应立足MPAcc教学平台,面向石油企业和地方单位积极开展财务会计培训工作,实现以强化教学平台带动财会培训水平、拓展企业生源的良性互动效应。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显示,油气行业学生逐渐增多,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且生源非常稳定。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财会培训与生源拓展情况

3.3 开设油气行业特色课程

学校开设具有油气行业特色的《油气会计理论》《油气会计实务》《油气会计准则讲解》《油气会计准则国际比较研究》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油气行业特色的会计知识体系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4 开发油气行业特色问题案例

学院师生定期深入油气行业调查研究,与企业人员探讨具有特色的问题。目前油气行业在财务会计与报告实务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给石油天然气企业跨国经营和融资带来巨大阻力[7]120-121。学院通过校企联合探讨研究,做到问题研究和案例开发之间的有序互动。在油气行业特色案例开发中,以问题为导向,将油气行业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并将教师的油气行业相关课题研究与知识相互融合,从而丰富教学案例的来源,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使MPAcc学生能以案例报告形式对油气企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5 面向油气行业建立导师队伍

具有行业特色的MPAcc的培养需要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对油气行业发展、油气行业特色和油气行业会计理论与实务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为此,学校应面向油气行业选拔符合条件,具有石油专业特色背景的导师,增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为MPAcc特色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3.6 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按照MPAcc教指委要求,为保障专业实践质量,学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基地7个,分别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陕西省德诺地产评估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陕西分所。其中,由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与我校成立的省级校企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并挂牌,是我校MPAcc项目学生实习的重要基地。

在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学院MPAcc教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在生源数量稳步增长,生源质量有所改善,初步形成了以师资培养、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习基地、专业实践与论文写作相对接,教学平台、财会培训与生源拓展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当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与兄弟单位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学院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办学机会,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高素会计人才。

[1] 梁毕明,卢相君.地方高校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3(2).

[2] 申江,姜树余,藏润清.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3] 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4] 刘永泽,赵合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2(2).

[5] 董普,马陆亭,吴露.行业特色大学会计专业师资发展对策——以12所大学会计专业数据对比分析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6] 史元.论会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12(12).

[7] 盛明泉,翟胜宝.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方案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1(3).

[8] 王信平,王芳,张燕.会计专业特色实施路径初探——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1(6).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油气学院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