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钩工具技术开启梅花锁的痕迹特征分析

2018-03-06 08:06蒋燚琦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弹子锁具痕迹

孙 凯 蒋燚琦

(1 浙江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浙江 杭州 310053;2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 浙江 杭州 310012)

1 引言

目前,通过技术开锁手段实施的侵财案件仍然高居不下,其中针对梅花锁的技术开启案件也时有发生。梅花锁是一种锁孔类似于梅花形态,具有特殊弹子组合结构的机械锁具(见图1),其常作为保险柜应急锁芯、自行车锁及配电箱锁而使用,可使用梅花锁快开工具、普通单钩工具进行开启。因此,针对单钩工具技术开启梅花锁的方式展开研究,通过原配钥匙开启、技术开启两种方式分别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单钩工具技术开启形成的痕迹与正常开启痕迹、生产加工痕迹的区别,筛选出作为技术开启方式形成的痕迹,从而为梅花锁技术开启案件的认定提供依据,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

2 实验内容及过程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梅花锁20把(附原配钥匙一个)(见图1),普通单钩工具及别子(见图2),小型电钻,HIROX-KH3000VD三维视频显微镜。

图1 梅花锁及钥匙形态

图2 单钩工具(钩子和别子)

2.2 实验步骤[1]

(1)实验样本分组。将20把锁具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把,在全部进行生产加工痕迹及正常使用痕迹的观察记录之后,分别由经验丰富的开锁人员、经验较少的开锁人员进行单钩工具开启,观察比对差异[2]。

(2)观察生产加工痕迹。首先,在锁具尚未拆卸的条件下,通过显微镜观察锁孔位置有关特点,然后,使用电钻将锁具的插销钻开,将锁具的锁芯和锁体分离,取出弹子,使用显微镜观察弹子表面的生产加工痕迹特点,予以记录。

(3)观察正常开启痕迹。模拟锁具实际使用情况,按照一个月、半年及三年以上的三个使用阶段,使用原配钥匙分别正常开启每个梅花锁具100次、500次和3000次,并在每个使用阶段结束后,拆卸锁芯,观察锁芯内部以及弹子表面痕迹,并对照原生产加工痕迹,就有关差异性特点予以拍照和记录。

(4)观察技术开启痕迹。按照前面操作的方法,将开启过3000次的锁具分别组装好,插销处固定好,然后请具有10余年工作经验的锁匠使用单钩工具开启甲组锁具;请具有半年以内开锁经验的锁匠使用单钩工具开启乙组锁具[3]。开启过程都完成后,拆卸全部锁芯,观察锁芯和弹子表面痕迹变化,比照生产加工痕迹及正常开启痕迹,筛选和拍照记录技术开锁痕迹。

3 实验结果

3.1 梅花锁有关部位的生产加工痕迹

梅花锁的外锁芯表面以及外弹子表面均由铣刀铣削及打磨抛光等工序处理制成[4],因而两者均呈现出环状的加工特征。此外,梅花锁锁芯材质多为锌合金,具有强度差的特点,因而在生产加工及运输过程中,因与其他金属客体发生碰撞,难免会留下一些轻度的印压磕碰痕迹,在每个锁芯样本上均有所呈现(见图3)。

图3 梅花锁锁芯外表面及外弹子表面的生产加工痕迹

从外锁芯弹子孔附近表面进行观察发现,除机床切削形成的规则排列线条痕迹以外,还有电镀涂层不均匀的表现(见图4)。锁芯钥匙槽缺口表面呈光滑状态,但边缘附近有凹凸不平的小痕迹反映,系加工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磕碰痕迹残留(见图5)。

图4 外锁芯弹子孔附近表面的生产加工痕迹及电镀特征

图5 外锁芯钥匙槽缺口上表面的生产加工痕迹

3.2 梅花锁的正常开启痕迹

在原配钥匙插入锁孔后,其凹陷形态牙花印压外弹子表面,直到钥匙底部压至外锁芯弹子孔位置之后,旋转开启锁芯。在将钥匙插入锁芯的过程中,由于定位不准确,每次插入之前钥匙底部都会对外锁芯表面形成一定碰撞和接触,因而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定印压碰撞痕迹,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痕迹越来越明显,直至杂乱状(见图6)。插入钥匙时,在钥匙底部压至外锁芯弹子孔位置并旋转的过程中,钥匙定位的外凸牙花对外锁芯钥匙槽缺口位置形成一定程度的挤压作用,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这种挤压作用会在缺口位置形成较明显的多层印压痕迹(见图7);另外,在钥匙旋转的过程中,其底部会对弹子孔附近位置形成一定的切划作用,导致线条痕迹的形成,随着开启次数的增加,线条痕迹不断重叠,在使用3000次之后,形成明亮的擦划痕迹带(见图8)。与普通弹子锁不同的是,梅花锁钥匙的牙花对弹子的作用主要是印压,没有对各个弹子的依次擦划过程;另外,钥匙牙花与外弹子的接触面较大,且在每次开启转动过程中,外弹子都会发生轻微转动,因而每次开启对弹子的作用点并不唯一。综上,随着开启次数的增加,在外弹子表面未能形成清晰线条痕迹或印压痕迹(见图9)。

图6 不同开启次数后在外锁芯表面形成印压碰撞痕迹

图7 不同开启次数后在外锁芯钥匙槽缺口位置形成的印压痕迹

图8 钥匙开启3000次后在外锁芯弹子孔附近形成明显的线条痕迹

图9 外弹子表面在钥匙不同开启次数条件下的痕迹

3.3 单钩工具技术开启痕迹

单钩工具技术开启梅花锁时,首先在外锁芯缺口处插入别子对锁芯进行偏转,由于别子端部的材质较硬,因而在插入过程中会对缺口处的外锁芯内表面形成一定的划擦痕迹,较为细小,但较为明显清晰,且在甲组和乙组锁具中都有所反映(见图10)。

图10 别子在外锁芯缺口处的下表面形成划擦痕迹

在插入单钩进行划拨的过程中,有时定位不够准确,钩子会与弹子孔附近的外锁芯下表面发生擦划,从而形成明亮的细条形划痕,与钥匙牙花底部形成的线条痕迹带区别较明显,且不在同一位置(见图11)。此特征在乙组样本中反映较为突出,甲组不太明显。

图11 单钩在外锁芯弹子孔附近形成的少量擦划痕迹

由于单钩工具与外弹子表面直接接触,且有力的作用,从而在外弹子表面形成不规则、有一定长度的沟状痕迹,且受熟练程度的影响。因开锁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同,单钩对弹子施加压力有所区别,拨动弹子的次数多少也不同,因而形成的痕迹数量和差异都有所区别:经验丰富的锁匠在外弹子表面留下的痕迹相对少和浅,经验较少的锁匠形成线条痕迹较重,且数量多(见图12)。

图12 单钩工具在外弹子表面形成的线条痕迹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梅花锁的加工痕迹特征体现在外弹子表面的同心环状铣削痕迹、锁芯弹子孔附近表面的机床切削痕迹和电镀不均匀痕迹,以及在锁芯钥匙槽缺口表面的轻微磕碰痕迹。

(2)梅花锁的正常开启痕迹特征体现在外锁芯表面的钥匙顶部印压碰撞痕迹、外锁芯钥匙槽缺口位置的印压痕迹,以及外锁芯弹子孔附近的钥匙顶部划动痕迹。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以上痕迹越来越明显,但外弹子表面痕迹未有明显变化。

(3)单钩工具技术开启梅花锁时,会在外锁芯缺口处、锁芯弹子孔附近形成明显、清晰细条状划痕;在外弹子表面形成一定宽度、不规则沟状划痕,且因熟练程度的不同,在数量、深浅上存在差异。

[1]方洪祥,孙凯.浮雕型汽车钥匙的加工、使用以及增配痕迹研究[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0(4):33-35.

[2]白艳平,方洪祥.盲摸器开启轿车用弹片锁形成痕迹的研究[J].刑事技术,2013(1):28-30.

[3]孙凯,母浩斌,方洪祥,等.单钩工具开启凸笋型弹片锁的痕迹研究[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3(3):33-35.

[4]黄群.特殊痕迹检验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98-118.

猜你喜欢
弹子锁具痕迹
福州昌宇五金锁具制品有限公司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干片式制动器弹子加压装置的力传递效率研究
生命痕迹
闵浩:做锁具行业的“苹果公司”
网络配线架用锁具
新型(高密)防盗ABC锁芯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