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文学的情感性

2018-03-06 10:23陈晓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情感

陈晓波

(琼台师范学院,海南海口 57112)

现阶段在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面对一篇篇极其震撼人灵魂、触动人心灵以及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的各类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学鉴赏教学课堂通常运用所谓的理性科学分析对整篇文章教学分析,导致学生无法解读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因此需根据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从而需不断强调在国内外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过程中需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性进行极其重视。

1 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实际的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忽视发挥情感功能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文学鉴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无法投入真情实感,教师经常面无表情、呆板冷漠与机械刻板的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无法触动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情感。第二,在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进行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灌输文学作品的知识,极其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活动进行激发与调动。第三,文学作品蕴含作者极其丰富的感情,教师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地挖掘文学作品的情感性,感染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真正情感,只是过多地注重传授文学作品中的知识。第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刻板,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讲解,极其重视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从而严重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2 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文学的情感性

2.1 创建具有情感的艺术氛围

文学作品蕴含作者大量丰富的情感,需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体会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且马克思曾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为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体验,教师需极其重视建立轻松愉快的,具有情感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文学鉴赏教学课堂上需合理的运用自身的情感因素,以及善于控制管理自身的不良情绪,避免将不良情绪带进教室,确保在教室中轻松愉快与满怀信心。同时教师讲课时需善于运用生动语言与丰富的表情去传递感情,以及运用优美的声音与恰当的手势去煽动学生的感情。并且教师需控制表达情感的力度,确保始终保持积极稳定与饱满丰富的情感,以及投入具有真挚坦诚与健康向上的情感,并且不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其次教师需结合文学作品的讲解需要,合理的运用教学辅助措施,通过采用挂图、播放录音的真情朗诵、音乐渲染与剧情再现等方式,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具有上述方法的综合优点,能够对文学作品教学可视、可听与感受情感,并且能够确保有效的渲染气氛与烘托情感,从而确保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时,如闻其声与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需运用极其容易感染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够确保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由于每篇文学作品中人物、景物与事物都蕴含着作者极其丰富的情感,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的备课时,需进入文中任务角色的内心,用心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进行体验,确保能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1]。并且教师需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感情与写作背景,以及努力挖掘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需运用真情实感讲解文学作品,才能够确保学生感染到文学作品强烈的情感体验。

2.2 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文学的情感体验

由于新教材中具有70%以上的文学作品,并且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丰富的情感需求,文学作品需不断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情感内容,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不断的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以及文学鉴赏教学需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够确保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欲望,更加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进行准确的理解,从而确保实现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同时不能将文学作品作为道德与政治内容的教学教案进行说教,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情感对作家的思想情感进行领会,从而获得文学作品中艺术的感染与美的享受。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的生活经历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进行体验。教师需启发学生运用生活的积累,充分的体验文学作品的丰富情感,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的体会文章中的父子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父母的行为带来的情感体验进行实现。再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让人赏心悦目的花鸟,诗人却垂泪伤心,教师需启发学生对自身的情感经历进行调动,在同样的景物不同的心情能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确保学生能够对诗人的情感进行准确的理解。其次教师需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文学作品情境的体验,可提示学生通过想象对文学作品的情境进行重新创造,并且使用文学作品作者或者作品人物的身份进行文学作品的情境“生活”,能够确保学生有效地对文学作品表现的情感进行沟通与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记》时,使学生先明白文章字面上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并且假设自己为诗人,使自己位于想象的文章情境中,再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学生能够极其容易的理解作品表达的忧伤情感[2]。因此在学习具有意境的诗文时,都可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想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并且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真情诵读或者分角色朗读,能够使学生根据语言的节奏,更好地对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感情进行体验。同时学生也可通过表演进行文学作品再现,如果具有极其充分的条件,也可让学生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用心琢磨文学作品的表现情感,充分的使自己进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能够对感情进行释放与传达,能够确保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艺术的感染与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深刻体会文学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3]。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学生在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能够充分地体验文学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师可通过创建具有情感的艺术氛围,以及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同时根据学生具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文章与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文章内容,确保有效地对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深刻的体会文学作品中艺术的感染与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学情感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