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排华法案》的订立与废除

2018-03-06 19:50杨心彤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关键词:种族歧视

杨心彤

摘 要: 2015年人口普查显示,美国华人数量已达452万,成为最大的亚裔族群。华人早已成为“模范少数族裔”的代名词,但一百三十五年前华人却备受歧视,华人的移民史成了备受压迫的血泪史。本文从美国《排华法案》入手,浅析其订立的历史背景,展现华人移民的悲惨境遇;六十一年后法案的废除及新千年的“道歉”都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华人地位的提升仍旧道阻且长,本文最后进行反思总结、提出三点建议,以期推动华人群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排华法案》 种族歧视 华人群体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华法案,是其历史上第一个以特定族裔为目标的歧视性法案,华人成了唯一被美国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群体。这一法案的订立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848年,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作为远离文明聚集地的遥远边疆,加利福尼亚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许多美国人怀揣着发财的美梦来到了加州,这股“淘金热”波及大洋彼岸的中国。在美国资本家的鼓吹和诱骗下,大量中国劳工涌入美国。从1848年“到1851年,只三年光景,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就达二万五千人之多”[1]。横贯大陆的铁路的修建,同样需求、吸引着大批华工来美,填补铁路修建过程中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据统计,“1865到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所雇的全部近万名筑路工人中,华工十居其九”[2]。

在政策方面,利好条约的签订也鼓励华人赴美。1868年,美国政府为了获取更多廉价劳动力,保障在中国招募劳工的合法化,与清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其中的第五条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民人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为是现在两国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

到了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和移民过剩的现象,劳动力市场接近饱和,华人成为白人的强力竞争者,这为他们招致了不平等待遇,甚至整个社会的敌意。他们的悲惨境遇可以从马克·吐温成书于1872年的半自传性游记——《苦行记》中略窥一二。书中作者写道“弗吉尼亚有大批的中国人——太平洋沿岸的每个城镇都是这样”[3]。在马克·吐温的描述中,华人是个无害的民族,安静、平和、温顺、守规矩,不会酗酒,一天到晚勤恳耐劳。一个中国人只要还有力气动手,就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白人常常抱怨没有活干,而中国人却从不发这样的怨言,他总想方设法找点活做。

但就是这样善良勤勉的群体却成了剥削的对象,“在加利福尼亚,他们依靠白人废弃不要的、开采完了的、没有价值的旧矿为生——这时,官员们就每月跑过去一次,对他们进行骇人听闻的讹诈,议会堂皇、慷慨地把这种讹诈叫作‘外国人开矿税,但通常只对中国人征收”[3]。甚至成了其他人的替罪羊,为别人的小偷小摸挨罚,为别人的抢劫罪坐牢,为别人的谋杀而送命。“任何白人都可以在法院里宣誓作证送掉中国人的性命,但没有哪个中国人可以作证控告一个白人”[3]。还常有性命之虞,“在旧金山,几个小伙子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石头把一个无辜的中国人活活砸死,尽管一大群人亲眼看见这桩可耻的行径,居然没有人站出来干涉”[3]。

就在十年后,《排华法案》以联邦法律的形式彻底打破了华人群体的“美国梦”,该法案规定华人劳工十年内不准赴美,一概不准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之后的一系列法令更是一步步加深对华人的迫害。1888年,国会通过法令禁止华工重新进入美国,除非他们在美国有家庭或具备价值一千美元以上的财产。同年通过的斯科特法案禁止暂时离境的华工重返美国,将两万名暂离美国回中国探亲的华人拒之门外。1892年,基尔法案把排华法案延长十年,规定留在美国的华工必须注册才能获得居留权,试图非法入境的中国人都將入狱一年,再被遣返回国。1904年,排华法案被无限期延长。不但华人劳工来美被完全禁止,就连排华法案中列明可以自由往来的教师、学生、商人、旅游者和政府官员,来美时也受到多方阻滞和刁难。

1943年12月17日,罗斯福总统签署法令,正式废除了《排华法案》,历时61年,这一臭名昭著的法案正式成了历史。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值得注意的是,决议案所用字眼是“regret”(遗憾)而不是“apology”(道歉),虽说是为了使决议在众议院获得两党一致通过做出的妥协,但两者的差别不言而喻。此外,美国本土舆论似乎对此事漠不关心,全美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及《华盛顿邮报》均未对此事进行大规模的报道和评论。美国政府能就《排华法案》表示遗憾,本身是个进步,但需要认识到这一进步是华裔在美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渐壮大,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之后被迫的结果,而非政府主动所为。

近年来,华人并不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弱者,受教育程度高、平均收入高、犯罪率低的华裔在平权、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为例,该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全美民间组织,成立于2014年下半年,其核心发起者为华人,旨在为亚裔群体争取平等的教育权益。2015年5月15日,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创始人联合64个美国亚裔组织,共同向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司法部提起民权申诉,要求就哈佛大学针对亚裔申请者的录取歧视进行调查。此次申诉将华裔、印度裔、韩裔、巴基斯坦裔等数量众多的美国亚裔团体凝聚在一起,是近几十年来亚裔社区最大规模的联合行动,因此引起美国和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得到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支持,俨然成为美国亚裔维权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收集到了充分的证据表明,哈佛大学通过隐性的种族配额、种族刻板印象和较高的入学标准等方式不正当地淘汰亚裔申请者。课外活动等评价指标被调整后,亚裔学生必须在SAT考试(可视作美国高考)中取得比白人学生平均高140分的成绩,才有同样的机会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学习。这类歧视行为不仅违背了美国的宪法、1964年的民权法案及美国最高法院的相关判例,更是对受教育权的损害和侵犯,必须予以制止。endprint

2017年11月,美国亚裔教育联盟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切实的成效。美国司法部正式回应了联盟的申诉,采取具体行动对哈佛大学进行调查。这一成果对包括华裔在内的所有亚裔族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少数族裔维护自身权益崎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致力于为亚裔谋求平等的教育权利,并积极参与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活动。联盟的领导人、成员都是来自亚裔群体的草根志愿者、企业家及学生家长,并非人人身居高位,但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成了政策的影响者,促使美国政府采取适当行动,从而维护了亚裔学生宪法所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从上述惨重历史与近年来取得的积极进展中,我们通过反思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美华人群体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充分利用美国机会平等、规则明晰的政治体系,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权益。美国华人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国价值观碰撞的过程。对美国华人来说,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是完全陌生的概念,导致华人权利意识淡漠,不能很好适应美国的游戏规则;其次,由于长期受到歧视,再加上华人对美国政治的参与度并不高,这使得华人的地位低于其他亚裔群体。华人必须通过积极参与政治选举维护自身权利,这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上的觉醒,更是提高政治地位的有效途径。

第二,华人群体必须团结一心,否则抗争之路将步履维艰。美国华人人数不断增多,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彼此之间存在着隔阂与分歧。作为一个整体,华人凝聚力、影响力远不及日本人、韩国人,甚至不如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来自不同背景的华人都需要认识到自身的命运与发展同整个华人群体的兴衰休戚相关,必须认识到消除歧视的关键在于坚定对华人身份的认同,增强华人族裔内部的团结,团结一致提升华人地位与影响力。

第三,华人群体可以借鉴历史经验,使维权之路更加顺畅。维权方面,黑人、同性恋群体堪称榜样。从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等待出卖的奴隶,到西装革履地向公众大谈美国价值观的美国总统奥巴马,400年间,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在美华人来说是最鲜活的范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中,数十万黑人采取抵制、静坐、游行、和平进军等方式反抗种族歧视与压迫,获得了广大白人的同情与支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华人群体可以从中学习经验教训,采用集会、游行等非暴力手段宣扬自身主张以达成诉求。

平等作为一种价值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对历史的态度相对开放,且有着促成族群和解的先例,所以我们应该对华人群体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想要使旅外华人乃以更加强大、更加受人尊敬的形象登上国际舞台,仍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宋李瑞芳.美国华人的历史和现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2]郝贵远.清政府就排华问题与美国的交涉[A].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3]马克·吐温,著.刘文哲,张明林,译.苦行记[M].重慶:西南大学出版社,1987.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族歧视
从《他们眼望上苍》看中赫斯顿的种族观
澳设慰安妇雕像,日裔竟称“种族歧视”
伦敦市长就国航杂志“种族歧视”风波表态
肯尼亚中餐馆因“种族歧视”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