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爱留守儿童

2018-03-07 17:10罗丽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书法课二胡书法

罗丽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他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就这样,“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他们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上明明德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学生89人,其中留守儿童32人,留守儿童中单亲家庭的就有28人,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采访中,一位在教室上课的老大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73岁的李玉珍老人是岚县上明村人,年轻时曾是乡村文化站的文化辅导员,爱好拉二胡、书法,是村里多才多艺的乡村文化发揚人。今天他出现在上明小学的课堂上是发挥余热,李大爷热情地跟我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乐器和书法爱好者,我年轻的时候曾在村里的文化站工作,现在年纪大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文化活动也少了,我就主动和学校联系,给娃娃们每周来上一节书法课,一节二胡课。”据学校副校长胡连海介绍,二胡和书法用品是慈善总会捐助的,孩子们可以免费使用,每次李大爷来上课,教室都坐得满满的,孩子们学习压力大,学习二胡和书法,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调节他们的精神压力,好多孩子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学习,他们已经可以拉出几首曲子了。

五年级的刘文浩就是二胡班的学生,在教室里我们看到他坐得笔直,皮肤黝黑。与他交谈时感觉他还是比较内向的。记得当时问他一些情况时,他会犹豫会儿再说,有时只是点点头回应,也可能是怕生吧。不过,他始终都是带着可爱的笑容。当记者问到他学二胡的情况时,他腼腆地介绍起了李老师是怎样教他们乐理知识和指法,他已经学了有半年多了,当我们提出让他来拉一曲时他不知道是谦虚还是害羞,表现出了迟疑。聊到他的家庭情况,他告诉记者,爸爸在太原打工,一年也见不上两次,周末是在姑姑家住,姑姑、姑父对他还是挺好的,当我们问到他周五怎么回姑姑家时,他朴实地回答:“跑着回家!”要知道他是住在离学校十几里外的村子,没有人来接他,他沿着村边低头跑半个多小时才可以到家,可是他从没觉得累,也没觉得怕,他小小的年纪已经习惯了独立,习惯了没人陪伴。好在学校对留守儿童给予了充分的关爱和帮助,他们可以在学校吃饱穿暖,可以接受教育。从他坚定的眼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坚强和独立。

李莲是六年级的一名女孩,今年12岁,在和记者的交流中,她说话总是哽咽的,总是强忍着眼角的泪水,她和弟弟都在上明小学读书,作为姐姐,她最担心的就是弟弟,因为她马上就要毕业升初中了,不能和弟弟在一个学校,不能继续照顾弟弟了。她强忍着泪水说:“上了初中,照顾不了弟弟,我也没办法!”这种无奈和不舍,让我们看到了姐姐的担当和成长。爸爸妈妈在弟弟两岁的时候离婚,妈妈狠心地和他们不联系了,爸爸外出打工,他们和爷爷相依为命。在家里,李莲不仅要帮助爷爷还要照顾弟弟。她学习成绩优秀,每周都来上李大爷的书法课,在她看来能改变命运的就是知识,只有自己好好学习,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现状,让爷爷和弟弟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虽然不能使他们的父母长留身边,但是我们可以用行动,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上还有人关爱着他们,这世界是充满爱的。走出这所学校时,“留守儿童”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一个简单的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儿童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是一个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生活!我愿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起留守儿童的问题,加入到助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来,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法课二胡书法
二胡悠悠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书法课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诗书画苑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
设计院校非书法专业生书法课教学方法浅论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