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传播的现状、问题及体系建构

2018-03-08 02:46蔡峻岭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城乡人才

蔡峻岭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下,城乡传播呈现鲜明的单线性传播特点。农村地区以“他者”的身份在传播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劣势地位,农村话语空间极为狭窄。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化建设中城乡关系问题,为城乡互动传播提供了良好平台。城乡互动传播是平等互惠的过程,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既是传播主体,又是受传播者,二者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各保留其特色。城乡互动传播的实效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探索城乡互动传播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乡互动传播初见成效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政策推动下,城乡互动传播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基础渐实、内容渐丰、体系初成。

(一)城乡互动传播基础渐实

受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城乡传播素以单线性传播为主。农村在传播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城乡互动传播有“传播”无“互动”。究其原因在于农村的传播基础极为薄弱,传播技术严重滞后。农村社会的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建立在地缘基础上,传播范围小,几无城乡互动传播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家把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发展通信设施和网络设备,推进“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工程,广播电视、电话、电脑、互联网宽带已逐渐走进大小乡村和千家万户。通信、广电、网络等传播技术的普及助力大众传媒的发展,逐渐弥补乡村传播技术的空缺,充实乡村传播基础,“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1],使城乡互动传播成为可能。

(二)城乡互动传播内容渐丰

城乡互动传播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信息传播过程,所涉内容丰富。城乡互动传播良性秩序的形成建立在多元内容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多元内容的核心是信息的有效流动传播,既包括城市信息向农村的传播,也包括农村和农业信息向城市的畅通流动。在城乡单一传播模式下,农村获取信息的渠道少,在所获取的信息中又存在不少失真或误解之处。农村内部信息的传播基本局限在自然村,内容干瘪,渠道有限,更毋论信息对城市的有效流动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城乡互动传播渠道和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在全国范围内已部署上千个农村和农业信息采集点,采集传播的内容涵盖了农村物流交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发展现状和村容村貌等方方面面。此外,专业化网站大量建立并逐渐形成“四级传播体系”,密切关注农村和农业信息,为城乡互动传播创造了良好平台。

(三)城乡互动传播体系初成

城乡互动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依赖于完善的传播体系的构建。城乡传播体系的精神内核是“互动”。在单线式城乡传播中,乡村缺乏“存在感”,主体性不明确,导致城乡传播出现“有城市无乡村”现象。城乡传播的隔膜体现在信息传播不畅通和群体互动机制匮乏两个方面。信息传播不畅通带来误解,群体互动机制匮乏导致偏见。“城乡互动的目的在于实现互促与互融”[2],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城乡互促互融不断被重视、不断被扶持、不断得到发展,区域性网站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在全方位传播信息的基础上,加强区域间信息的互联,并通过政策规范的形式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和体系化。与此同时,大学生村干部、农产品交易会、旅游博览会、城乡共建产业园等丰富形式织就了城乡互动传播体系网,城乡间信息传播更加流畅有效,城乡群体互动更加良性健康。可以说,城乡互动传播已初具体系。

二、城乡互动传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重要推手的城乡互动传播不断受到重视,已初见成效,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城乡互动传播认识不足、城乡互动传播人才队伍缺乏、城乡互动传播形式化严重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城乡互动传播的有序推进。

(一)对城乡互动传播认识不足

为深入推进城市化建设,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党和国家已将城乡互动传播摆在了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并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等方式逐步夯实了城乡互动传播的基础。但城乡间的隔阂是长期的历史问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城市在城乡互动传播中持有“先进带后进”的心态,把农民当作“乡下人”看待,并不能平等观之;农民对城乡互动传播认识严重不足,多数农民对城市存在“羡慕式抵触情绪”,不愿接触城市信息,“融合及融入程度不高”[3]。此外,对信息的采集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不强,不少农民表示手机就是用来打个电话,看电视就是为了消磨时间,上网无非就是为了玩玩游戏,对城市互动传播要么了解不多,要么知之不祥,鲜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者。城市和乡村的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城乡互动传播的主因。

(二)城乡互动传播人才队伍缺乏

人才队伍是城乡互动传播的必要因素。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好、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队伍是提高城乡互动传播实效的关键。城乡互动传播的精义是信息的合理配置,而信息的配置须寄希望于人才。部分乡村地区已逐渐搭起了信息传播技术的“四梁八柱”,基础初成,但城乡传播仍未见明显改善,究其原因在于传播人才的缺乏。乡村地区的本土农民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稍大的对现代传媒技术很陌生,年龄稍小的在大众传媒的使用上往往出现偏差。广大农民对城乡互动传播尚且认识不足,更毋论置身于其中。在国家倾斜性政策引导和激励下,一部分大学生返乡创业,壮大了城乡互动传播人才队伍,但数量远远不够。且这部分人才少有具备传播方面专业知识者,而后期的专业培训或过于滞后,或不成体系。总之,人才队伍缺乏是城乡互动传播亟须解决的难题。

(三)城乡互动传播形式化严重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美丽乡村建设成绩颇丰,尤其是“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工程已取得显著进展,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城乡互动传播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当前城乡互动传播仍存在诸多问题,个中原因复杂,“走过场”“形式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部分村镇乡县市级政府为追求政绩效应,大搞看起来热闹,而实际上纯粹用来撑门面的形象工程。有些农村地区出现了“被开会”现象,农民群众不明就里,听得一头雾水;有些地区的“文化下乡”成了生拉硬派,拍拍照,登登报;有些地区专搞基础建设,广播站、专业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等应有尽有,但内容空洞,机械式推送,难收成效。纠偏、纠错是当下城乡互动传播必须下大力气做好的工作。

三、城乡互动传播体系建构路径

城乡互动传播是内容丰富,涵纳广泛的系统性传播工程。城乡互动传播须向全面处着眼,向细节处着手,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实效。发挥好政府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作用、调动广大民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城乡互动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城乡互动传播的关键点。

(一)发挥好政府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作用

城乡互动传播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资源的有效互补。市场的参与是激发城乡互动传播活力的重要推手,但城乡互动传播的有序推进、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在城乡互动传播中,“政府主导必不可少”[4]。市场具有逐利性和信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会在市场化发展中日渐明显,且很难自我调节。落后的农村地区基础薄弱,盈利空间狭小,对市场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倾斜性扶持,只会在市场的舞台上被淘汰。政府的统筹规划显得至为重要,可以说在城乡互动传播中,政府不可“缺位”。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扎扎实实做好顶层设计,布好下活城乡互动传播的一盘棋。

具体来说,第一,制定好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城乡互动传播内容庞杂,头绪繁多,没有良好政策的引导,只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此外,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城乡互动传播不能搞一刀切。这就要求政府面对新情况、研究新课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制定好政策,规划好传播方向,创设好发展环境,为城乡互动传播保驾护航。第二,着力于加强城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互动传播的基石,基础设施全不全、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城乡互动传播实效。政府应对区域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调查,详细了解情况,统计好哪一块区域的基础设施匮乏,缺少的是哪一方面的设施,统一部署,优化资源配置,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落实落细。第三,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到城乡互动传播中来。政府毕竟资源有限,资源倾斜和信息调度难免存在顾此失彼之处。应在坚持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采取财政政策或税收政策,寻求多主体合作,引入多样资源共同“浇灌”城乡互动传播的“责任田”。

(二)调动广大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城乡互动传播是信息的传递与融合,但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下,农村在城乡传播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农民对城乡传播互动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必然成为摆设。调动广大民众的参与积极性是城乡互动传播的难题和关键。在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共建共享已成为推进城乡互动传播的共识,如何让广大民众参与到城乡互动传播中来,如何保障广大民众的共享权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动广大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应做到,第一,遵循“三贴近”原则。广大民众参与城乡互动传播的根本价值理路是个人利益,能满足个人需求则参与,与己无关则漠视。这是大部分城乡区域的基本现状。城乡发展状况有所差异,不同区域经济和文化风貌也存在差别,要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必须以个人利益满足为出发点,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发展趋向。第二,尊重广大民众的主体地位。城乡互动传播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过程,每个主体在这个过程中都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应改变传统的“弱者就无话语权”的思维定式,重视传播过程中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做到不居高临下、不发号施令。第三,打造广大民众参与互动传播的良好平台。“想发声无平台”是当前互动传播的一大问题。应牢固树立好平台建设意识,打造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发展包括社区传媒在内的小区域传媒,为广大民众表达意愿、吐露心声、交流互动铺平道路。

(三)加强城乡互动传播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城乡互动传播的智力支撑,良好的人才队伍能有效推进城乡互动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是城乡互动传播的重要抓手。城乡互动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因而,人才队伍建设应遵循灵活多样原则,不应拘泥于学历、资历,有些人才无学历,却擅长协调人际关系;有些人才年纪轻资历浅,却精通现代传媒技术。对于这些人才皆要注意发现长处,挖掘优势,扬其长避其短。此外,还应处理好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的关系,坚持“本土优先,引进为辅”原则,重视本土人才培养,有针对性有规模的引进人才。

具体来说,第一,着力于引导农村本土人才回流。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逐渐出现“空心化”,人才不断从农村地区“逃离”,本土人才流失严重。究其原因在于农村人才环境的恶劣。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发展之所,通过奖励政策、优惠政策等吸引和鼓励农村本土人才回流,用政策吸引人才、用环境塑造人才。第二,有效引进外来人才。农村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具有特殊性,应立足于乡情村貌,从实际需要出发,引进道德素质高尚、专业本领过硬、熟悉乡村风土人情的专业型人才。要规划好人才引进计划,扎实推进人才引进项目。第三,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流动不畅是城乡间隔膜的一个重要体现,“城乡之间人才的单向流动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停滞不前,不利于城乡良性互动”[5]。应基于区域现状,清除城乡人才流动制约因素,在贯彻落实大学生村干部、特岗教师计划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四)着力抓好城乡互动传播的关键点

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有些地区的弱项在于人才队伍的严重缺乏,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分清主次,避免千篇一律。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应抓住区域特色,突破重点,补齐短板。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可致力于走城乡空间一体化道路,把重点放在整合完善城乡交通设施上,为城乡要素的更直接更有效流动创造便利条件。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可着力推进城市群或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大城市群激发辐射效应和焦距效应,延展信息要素流动的场域,为城乡互动传播提供充足资源和空间。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可先发展城市,发挥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以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辐射和影响农村。还可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衔接城市与乡村的乡镇,维系城乡信息要素流动,走一条特色化城乡互动传播道路。

此外,城乡互动传播所涉内容杂多,但不可“遍地开花”,应抓住重要内容和关键点,把优势资源用于优先发展重要内容。第一,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交通网络体系是城乡互动传播的物质基石,乡村的闭塞和信息的严重滞后与交通网络体系的匮乏密不可分,推进城乡互动传播应首先在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上下大功夫、下足功夫。构建起铁路、公路、水路、桥梁、民航一体发展的交通网络,确保城乡信息要素的流动畅通无阻。第二,完善城乡组织管理体系。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城乡互动传播有序推进的必要保障。应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组织的“缺位”“越权”状态,构建起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社区自治团体五级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让城乡互动传播有规范、有组织、有体系。第三,完善以大众传媒为主的信息传播技术。“不同的传播媒介支持形成了不同的城乡网络形式”[6],推动城乡互动传播。要不断扩大信息传播技术的覆盖面,让电视广播、移动互联网、信息采集站、电子阅读、公共信息网络平台覆盖城乡全区域。为城乡互动传播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

城乡互动传播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推手,是实现城乡全要素自由流动的关键环节。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新时代,城乡互动传播已取得不少成绩,但问题依然突出。在新形势下,在新机遇面前,应不断研究城乡发展问题,探索城乡互动传播体系的建构路径,为城市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城乡人才
人才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