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8-03-13 02:56吴霆胡咏兵姚咏玲张晓磊陈潇金鑫杨丽莎
医药前沿 2018年6期
关键词:背根后遗神经痛

吴霆 胡咏兵 姚咏玲 张晓磊 陈潇 金鑫 杨丽莎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湖北 襄阳 441000)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疾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当内在病毒对神经造成侵袭后就会发生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DRG)对该类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显著,不过DRG位置较深,且毗邻脊髓,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因此如何精准、可视地对患者实施治疗成为一个问题[1]。本研究分析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胸背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00例展开研讨,患者在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对所有患者实施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所有患者均被确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60~79岁,平均(69.4±7.2)岁;病程4~17个月,平均(11.2±3.6)月;疼痛范围T2~T11,受损节段1~4节。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3)精神疾病。

1.2 方法

在CT引导下,以疼痛最严重的节段为中心,以该中心向上和向下各一个节段作为扫描的范围,定位于拟行手术的椎体节段,采用1.0mm薄层CT扫描于椎间孔腹侧上缘设定穿刺的路径,避开横突,标记进针点及激光投射平面,常规消毒铺巾并局部麻醉之后使用22G 10cm、裸露端5mm的射频套管针穿刺,在CT引导下缓慢进针,直到针尖处于椎间孔腹侧上象限1/3处。设定射频仪频率50Hz、电压0.1~0.3V、电阻300~500Ω,进行感觉测试;设定频率2Hz、电压0.4~1.0V进行运动测试。测试效果理想后以42℃的温度、120s的时间、20ms的脉宽及2Hz的频率进行脉冲射频刺激3个周期,3d后重复上述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观察;(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观察;(3)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方法对治疗前后计量资料进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提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及PSQI评分比较

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PSQI评分变化,治疗后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治疗前后VAS及PSQI评分对比(±s)

表 治疗前后VAS及PSQI评分对比(±s)

时间nVAS评分PSQI评分治疗前506.72±1.1316.48±1.79治疗后502.14±0.867.32±1.24 t-22.806129.7449 P-0.00000.0000

2.2 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有部分患者出现原神经分布疼痛区域及穿刺区域不适情况,在1d内得到缓解,所有患者均无肋间动脉损伤、肺部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重点关注课题,该病疼痛症状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疼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后潜伏在背根神经节中的带状疱疹病毒增值,对神经轴突造成破坏,受损的感觉神经会产生异常带电冲动,进而传导至脊髓引起痛觉[2]。背根神经节是外周神经冲动传递到脊髓及上中枢的第一级神经元,因此阻断背带神经节就能够使外周疼痛信号向上位中枢的传递被阻断,抑制兴奋性递质的释放,进而调控中枢可塑性改变[3]。

脉冲射频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上具有显著优势,临床认为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取得显著效果的机制为:(1)脉冲电流能够增加脊髓背角中c-Fos免疫活性细胞表达,使中枢敏化降低;(2)脉冲电流可组织无髓鞘细小C纤维的信息冲动传导;(3)脉冲射频能够使脑干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下行疼痛抑制通路增强[4]。CT属三维成像,因此在CT引导下进行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能够使每个层面组织毗邻结构更为清晰的显示,便于治疗及降低风险[5]。

本研究观察分析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VAS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期间无患者发生并发症,说明该治疗方式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印证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1]王埃胜.2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2):232-234.

[2]刘军超,时飞,陈付强,等.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10):2652-2654.

[3]王文珠,王冉,刘建,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24(7):663-665.

[4]金文哲,任婷婷,李仁淑,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镇痛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507-508.

[5]陈日,施小妹,傅少雄,等.CT引导下脉冲射频胸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5):330-333.

猜你喜欢
背根后遗神经痛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远志对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