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3-13 08:22雷东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鳞癌盆腔开腹

雷东兰

(横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300)

据相关报道显示,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内子宫颈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并向年轻化群体蔓延,现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课题之一[1]。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案包括广泛子宫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腹腔镜术方案[2]。为了探讨更加安全、科学的手术方案,本文以我院2014-2018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就不同手术方案的预后效果进行了探索,以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妇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8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组患者年龄26~47岁,平均(42.73±6.19)岁;包括鳞癌25例,腺癌6例,腺鳞癌3例。B组患者年龄27~46岁,平均(42.61±6.09)岁;包括鳞癌27例,腺癌5例,腺鳞癌2例。全部患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验证实为早期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Ⅱa期;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疾病;②精神病;③手术禁忌症。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

1.2 方法

A组行腹腔镜术治疗,术前3 d冲洗阴道、灌肠,术前1 d灌肠3次,手术当日清晨清扫灌肠,气管插管全麻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放置举宫器。脐下缘行弧形切口约1.5 cm,建立气腹,压力12 mmHg,穿刺后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盆腔内情况,于左右两侧行直径约10 mm的穿刺孔,放入手术器械,清扫双侧盆腔淋巴结,包括髂总、髂外、腹股沟深处淋巴结,切除组织留样送检。用超声刀游离子宫动脉髂内动脉起始段、输尿管内侧结蹄组织,分离输尿管,切开双侧膀胱侧窝、直肠侧窝,游离骶韧带、主韧带前、后缘,距离宫颈约3 cm处使用超声刀凝断,切开盆腔双侧阴道邻近组织,向下切开阴道壁3 cm,切开阴道,游离子宫,放入标本袋中经阴道取出。对于<45岁保留生育功能的鳞癌患者,将双侧卵巢或单侧卵巢移位,固定于髂前上棘水平方向上端3 cm处,使用金属钛夹标记,放疗时避开卵巢。缝合阴道残端,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清点器械,关闭腹腔。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3~5 d,术后3 d拔除引流管。B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工作同A组,气管插管全麻后,于术野内对局部皮肤行常规消毒后,取小腹下行斜切口,长度12~15 cm,开腹切除子宫,清扫盆腔淋巴结,确认无淋巴结残留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处理同A组。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住院时间。(2)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处理68例宫颈癌早期患者的临床数据,以x2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n),以t检验淋巴结清扫数量等计量资料,P<0.05,表明存在差异。

2 结 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并发症发生4例,B组并发症发11例,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x2=4.191,P=0.04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排气时间(h) 淋巴结清扫数量(个) 术后住院时间(d)A组 34 321.78±26.72 248.04±46.63 45.64±6.25 24.64±2.55 6.82±1.06 B组 34 371.15±35.36 147.36±35.74 57.52±5.81 23.72±2.47 9.98±1.12 t 6.495 9.992 8.118 1.511 11.949 P 0.000 0.000 0.000 0.068 0.000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国内外报道显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主动脉旁和盆腔淋巴结切除,辅助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生存率[3]。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机体的损伤,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具有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可行的优势,因此现已成为妇科领域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之一[4]。近年来该术式在国内外报道相对较多,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腹腔镜术适应症的统一标准。整理相关文献可知,腹腔镜术治疗早期宫腔镜患者具有术野清晰、开阔的优点,可仔细检查盆腹腔肿瘤转移情况,有效清除淋巴结,达到预期疗效[5]。另据相关报道显示,采用腹腔镜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有助于医师清晰观察患者患者盆腹腔内解剖结构,减少手术操作对直肠、数年管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安全性更高[5]。本组实践证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相比较显然更低,表明观察组采用的腹腔镜术方案可游有效防控淋巴囊肿、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事件发生,安全性更加可靠。

有学者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腹腔镜术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腹治疗患者,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表明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清扫淋巴结,但观察组采用的腹腔镜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操作对盆腔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均可有效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两者淋巴结清扫数目相近,但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而开腹手术耗时更短,但从手术安全性和预后恢复角度出发,首推腹腔镜术治疗早期宫颈癌。

猜你喜欢
鳞癌盆腔开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