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智慧,让生命与课堂一起远航

2018-03-14 21:23杨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雪花语文过程

杨静

距期末测试还有一周的时间。

早晨,雪花漫天飞舞,轻轻悠悠地飘落下来,孩子的心也轻轻悠悠地飞出窗外。一下课,操场上便沸腾了。孩子们涌向操场,在雪中蹦啊、跳啊……你团一个雪球,掷过去,我捏一个更大的雪球,抛过来,笑声、喊声,真能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

铃声响起,孩子们飞回教室,心儿却留在了窗外。原本计划安排练习的我,突然改变了主意,何不提前复习写话,让他们写写雪呢?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下雪了”,孩子们又激动起来,口中念道:下雪啦!下雪啦!

“‘下雪啦!下雪啦!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我接过来问。

“感叹号。”有孩子迫不及待地插嘴。

“为什么?”

“下雪啦,我们很开心,所以用感叹号。”一个孩子解释。

“对!表达这种强烈的感情,我们用感叹号。”我点头表示赞同。

“你们能描述下雪的情景吗?”

孩子的目光随着思绪迅速投向窗外。

“雪花飘下来。”一名学生说。

“雪花飘满天。”另一名学生说道。

“飘满天,这个词用得好!”我边说边把这个词写在了黑板上。

“地上白了。”一名学生回答。

“对,周围的景物发生了变化。再仔细欣赏欣赏雪花,它的颜色、形状呢?”

孩子们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张洋举手发言:“白色的雪花,像蚊子一样飞满天。”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说:“雪花很美,但你的比喻不够美!想一想,修改一下。”

“白色的雪花,像柳絮一样飞满天。”

“好!虽是寒冬,我却看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我夸奖他。

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词语相对贫乏,我拿起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连串的词语:洁白、洁白如玉、洁白无瑕、漫天飞舞、铺天盖地、纷纷扬扬、片片飘落、如飞扬的柳絮、像美丽的花儿。我领着学生读一读,简单解释了意思。“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吗?”孩子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洁白如玉的雪花漫天飞舞。”“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如飞扬的柳絮,像美丽的花儿。”……打开写话本,记录下来。学生快速完成后,又抢着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下雪了,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窗外。“树上白了,地上白了,花坛上也白了。”“观察要有顺序,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介绍。”学生自我纠正:“树上白了,花坛上白了,地上也白了。”另一名学生说:“地上白了,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树上白了,像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衣。”“太棒了!能展开想象,用上形象的比喻。老师再送同学们几个词语。”我又在黑板上写下: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再领着孩子读一读,给学生一个连接词“不一会儿”,要求学生继续写话。然后继续请学生读给大家听,作用有两点:一是自我检查,二是交流沟通,相互启发。

“描写了周围的景物,我们还可以写什么呢?”“小朋友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请你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描述。”因为这是本学期教学中多次练习的句式,学生轻车熟路,描述得很棒:“同学们开心极了,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滑雪……个个欢天喜地。”

最后,学生朗读习作,读得很投入。

下课铃响,学生再一次融入漫天飞雪中,快乐地嬉戏。

一节课愉悦地结束了,学生满怀喜悦,轻松完成习作。我的心中也充满欢喜,仔细回味,成功背后是有缘由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掌握,要关注学习体验的过程、自主学习的方法,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语文课堂要发生改变,变“封闭灌输式”为“生成開放式”。封闭的课堂,学生被动灌输,丧失的是对学习的热爱,丧失的是学习的激情与热情。开放的课堂,有动态生成,灵活多样。学生主动学习,有知识的掌握、过程的体验,更有情感的愉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潜移默化地培育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程目标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师生关系不再是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地接受性单向活动关系,是以平等、民主、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和谐关系。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创设沟通合作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做课堂的统治者,应该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课程资源的构成者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反馈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做敏锐的发现者,抓住课堂上的契机,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地挖掘出来。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但是,预设仅仅是预先安排,教学过程不能死守教条,一成不变。学生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状态是动态的、生成的,会以言语、行为、情绪等方式表达,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问题的争论,错误的回答……有时会“节外生枝”,超出教师的预设。这样的动态生成,又是稍纵即逝的,往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师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大胆调整,弹性设计,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课堂上,教师要快速、准确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内容,机智地处理,这需要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表现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是多种教育能力的结合。一个智慧型的教师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验越丰富,心中就越有底气,遇到意外事件就可以处变不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智慧的形成也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首先要乐于学习。学习语文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名师教学经验……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阅历,才能拓展思路,适应现代语文教学需求。其次要勤于思考。思考课程,思考课堂,思考学生,思考自我……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只有注重日常教学的反思与总结,才会打破机械、僵硬传授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需求,捕捉偶发事件,灵活调整方案,优雅从容地驾驭课堂教学。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珍视生成资源,发挥教学智慧,关注生命的成长,让生命和课堂一起远航。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雪花语文过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淘气的小雪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