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平久违的气场

2018-03-14 10:25
时代人物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院西安美学

生活在郭北平“光环”之下的李望平教授是当代中国画坛最刻意保持低调和有意识“控制”自己曝光率和知名度的女画家。画坛“冷美人”、曾经最年轻的女教授、郭北平夫人……这些让她随时都觉得要保持自己的低调。

30次入选全国美展。10余幅作品入编国家权威书刊,水粉画被“人美”“浙美”“河美”“天美”“黑美”和“陕人美”等出版社多次出版为全国性教学示范教材……这些耀眼的光环又使得李望平越是躲避媒体们的追逐。越是让那些纠集在她身上的猜测和臆想挥之不去。

被“遮”去的光环

与简约清爽的容貌相比,李望平过去的人生道路更为人所关注:陕北米脂婆姨,出生在一个教育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5岁到西安特艺厂当“童工”,19岁被选拔到“七二一”工人美术大学,21岁考入西安美院,25岁留校任教并嫁给了油画名家郭北平!

“本来可以靠颜值吃香的喝辣的,绫罗绸缎,金玉满堂,结果非要靠绘画为生,后来呢,这位米脂的婆姨就成了才貌双全,大名鼎鼎的女教师”,一位业内画家如此调侃道。

李望平留校以后成了西安美院设计系的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单纯的渴望求知的眼神,李望平把所有的心思用在教学上,由于讲课台风大气,对学生和蔼可亲,李望平迅速成为美院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成为学生口中亲切的“望平姐姐”,也因此成为西安美院当时最年轻的女正教授。

2007年,李望平应邀编写的《水粉静物写生一一教学对话》出版发行。当时权威出版部门同事建议将《教学对话》改成《水粉教材》会更好征订,但是李望平“一意孤行”,不走老套路,坚持此叫法。当《水粉静物写生——教学对话》畅销后,几乎所有书店的教材书都称之为“对话”了。这期间也有很多同行建议重新包装设计再版发行,对此,李望平只是笑了笑。她全无宣传推广的兴趣,一切随缘。

李望平属于那种素面朝天,淡然处之的美女型画家。虽天生丽质,却不事脂粉,虽训练有素,却不事张扬。她在西安特艺厂从事艺术雕刻,近距离接触的是康师尧、何连三、崔振宽、江文湛、王炎林、郭北平等人的指导。被选拔到“七二一”工人大学全日制学习美术。直接由西安美院刘宝申、马云、杨健健、赵健科、马改户等老师授课,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21岁考入西安美院工艺系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期间又考入樊文江门下读硕,主攻设计和装饰绘画。

四十余年她涉足的美术门类范畴宽广、功底扎实。都有不凡的表现。她的设计、国画水彩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大展等10余次,并获铜奖、均奖、优秀奖多次。她的水粉画作品先后被几大出版社多次出版为全国性示范教材。但是,当别人提起“李望平”三个字时,似乎第一感觉想到的还是“美女画家”“名人”光环,对此,李望平也都处之坦然。

画坛贵族

2008年,西安大唐芙蓉园仕女馆开始着手创作一些仕女题材的画作对游客开放展览,相关单位托人找到了李望平。自从接手大唐芙蓉园仕女画系列创作任务开始,她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新仕女画”创作的探索中。她运用以“撞水积彩”的独特技法。偶然和必然性的随意转换,较好地融入她对色彩、色调把控的价值实现,也更好地体现出了女性画家的诗意、唯美的精神寄托。她的这类作品每在国内国外的展览上亮相,总能获得观者的热烈赞赏和追捧。

“看了很多画,无论是中国的、西洋的、现代的、古典的,名家泱泱,巨作汤汤,可她的画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记。二十余幅工笔重彩占据了西安大唐芙蓉园仕女馆的连廊,厚重的色彩同园林建筑的色调相得益彰”,这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鲁岳在参观了大唐芙蓉园仕女馆后对李望平画作的评价。

“李老师是一位有着深厚美学造诣的学院派画家,美学态度,美学品格和美学追求是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精神支柱。李老师的作品细腻精确的工笔,诗情画意的写意,都十分讲究。品读过她的作品的人,我相信都会在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作品蕴含着传统的美学原理,折射出现代人的美学追求,古典而现代,东方而西方,朴实无华,具有真善静美的品格,非一般画家所能为也!”潘阳如此说。

李望平长期从事学院教学工作,学术规范和流程有着必然的严格要求,加之她个人“完美主义”的性格使然,她的笔下总是苛求构图,营造意境,强化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加之绘画作品的灵动和格调上的至上追求,像作品《祭海的日子》《霓裳曲》《激情与梦想》《唱山歌》《风信子》等等,使观者既能体会到外在形式的美感,又能感受到隽永耐读的品位优势和高级审美价值。

这些对绘画境界的追求。奠定了李望平画坛贵族的美誉。

放弃“舒适区”

2015年以来,李望平放弃了原来的“舒适区”,在人生本该颐养天年的阶段选择了挑战自己。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更愿意享受一个画家的随意与自在”。

2014年末,李望平同西安美院部分中青年教师一起报名参加了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举办的两届高级研修班,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美术发展专题创研班一员,這里高手云集,李望平在这些风格各异的同道画家身上吸收营养也接受了不少新的观念。特别是站在杨晓阳见多识广高屋建瓴的深刻哲学思考和创新理念下,为她自己的艺术追求设立了新的高度和目标,体会了艺术创作要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一个更新和不一样的自己是如此重要。“凑了两年的热闹。也经受了巨大的压力,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是一次很有价值的文化洗礼。”对此,李望平这样说。

多年来,李望平专注地描绘着她所喜爱的一切,不假华藻地倾诉衷曲,忘怀得失,一往情深。虔诚地对待自己所选择的艺术事业。她的作品深深根植于民族传统和生活之中,但处处又显露出她睿敏的观察和独特的思考轨迹。

放弃“舒适区”的李望平有了更高的追求,她没有在金钱和利益上有所图,而是“野心”优雅地享受着自己的幸福:洗衣、做饭、画画、高标准地安排好家庭生活。

猜你喜欢
美院西安美学
印花派对
桑坤利作品选登
乐志婷作品
用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方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
张建霖
纯白美学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西安国际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