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2018-03-15 00:53闫爱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障碍

闫爱国

脑血管疾病是因为颅内和椎管内的血管发生了病变而导致脑功能发生了障碍,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脑卒中就是其中之一。脑卒中是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病比较急促[1]。部分的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根据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症状持续的时间将其分为TIA(暂时性缺血性发作)、RIND(可逆缺血性神经功能缺陷)、CS(完全性脑卒中)这三种。其中TIA主要是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的表现,比如:突然发作的肢体的无力(单侧)和麻木感,严重者表现为一过性的黑朦和失语。但是,该类患者的上述症状一般可在稍作休息后即可缓解,不会影响日后的日常生活。RIND的临床表现与TIA相似,但是神经功能障碍持续的时间与TIA不同,往往会持续24 h以上[2]。而CS相对前面两个来说就比较严重,该类患者的上述症状往往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障碍甚至是一侧肢体瘫痪,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命体征的紊乱甚至处于昏迷状态[3]。且脑卒中疾病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研究指出,大约70%的脑卒中患者会存在吞咽障碍。笔者根据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疾病的现状,探究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应用中医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详细见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符合中华医学分会制定的《脑卒中诊治标准》[4]。随机等分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年龄50~79岁,平均61.6岁;脑卒中患者的体质量41.5~74.9 kg,平均(58.5±1.2)kg。试验组: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62.5岁;患者体质量40~72 kg,平均 (57±1.8) kg,2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纳入标准 (1) 所选患者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干扰。(2) 所选患者均有自主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的能力。(3) 所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书和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脑卒中给予临床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了:(1) 维持呼吸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需要时为患者进行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2) 营养供给:极力的鼓励患者多进食,但注意在为患者进行鼻饲时务必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各项反应,不可出现误吸情况,以免导致患者发生窒息或者感染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进流质饮食。(3) 健康知识宣讲: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有关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等,并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的康复训练。(4) 心理支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等表现,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尽可能的使患者主动诉说内心需求,并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各种需求。(5) 疼痛治疗: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时为患者使用止痛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注意不可使用吗啡和哌替啶[5],以免起到抑制呼吸的作用,影响患者的通气与换气质量。

1.2.2 试验组 试验组脑卒中患者应用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具体步骤如下:(1)针灸治疗。①舌针:分别用针刺入患者舌头上的心穴等部位,停滞两分钟,看到舌头抖动为止;②电针[4]:在患者的督脉进行通畅督脉,待针刺后分别将风府和百会等接上脉冲电压,持续通电半小时;③体针:选取心俞、肾俞、风池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天1次,每次维持15 min。(2)针灸穴位。①百劳穴:选取2寸的针,进针1/2,后得气后进行3~5次的平补平泄。随后连接脉冲电针治疗仪;②风池穴:从鼻尖出进针的1/2,持续25 min,其中每10 min进行一次捻转;③金津穴:自舌系带周围静脉将1.5寸的针刺入1/3,并将其捻转3~5次后将针拔出。其中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3)康复训练。先进行进食前训练,用冷藏的棉签或布条缓慢的刺激患者的口腔。并进行面部的肌肉训练,比如:①扣打唇周;②撅嘴;③鼓腮;④张闭口;⑤咂唇;⑥舌的牵拉等。然后让患者家属协助握住患者的咽喉部,牵拉上提。在患者的进食训练过程中,让患者家属调节患者的饮食结构,主要采用流食,易吞咽的食物为主。在患者用食期间,让患者呈仰卧位,上身前倾,防止食物回流到鼻腔,堵塞患者的呼吸道。患者进食后,协助其取坐位,并最少持续30 min。不能行坐位的患者务必保持仰卧位至少1 h,期间不可随意更换体位。如此治疗,7 d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方可。连续跟访2组患者1个月,统计和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统计经过针灸和中医康复训练后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采用卡方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试验组中:(1) 吞咽功能,(94.7±1.6) 分。 (2) 生活质量, (97.1±3.1) 分;对照组中: (1) 吞咽功能, (81.8±0.9) 分。 (2) 生活质量,(84.6±1.7)分。所以,试验组脑卒中在经过针灸和中医康复训练后出现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x±s,分)

2.2 满意度 对比2组患者的满意度可知,试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6%,而对照组为83%。差异显著存在,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例(%)]

2.3 有效率 试验组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为73%,差异显著存在,P<0.05,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有效率对比 [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以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约占脑卒中的60%~70%[6]。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且起病较急促。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中医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病症在于咽喉,病根在脑,归属于痰浊瘀阻窍闭[7]。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更加的重视起来。研究发现,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案在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吞咽障碍上存在一定的疗效,但是也存在各种问题。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差,且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大量临床资料指出[8],临床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针灸结合中医进行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针灸可以改变脑局部血流量,兴奋大脑皮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帮助患者吞咽功能重建。同时,反复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吞咽肌力的恢复和神经通路的恢复。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脑卒中在经过针灸和中医康复训练后出现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2组患者的患者满意情况可知,试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6%,而对照组为83%。差异显著存在,P<0.05。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针灸结合中医进行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的满意度。

[1]李莉,王刚,支世保.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5):473-474.

[2]刘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6,20(11):2095-2096.

[3]曾繁华,周栅园.针灸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15.24(15):79-80.

[4]姚羽,王树才.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8):32-34.

[5]吴超伦,徐赛,程图,等.肌电生物反馈和VitalStim治疗仪电刺激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应用研究,2017,4(35):1006-6586.

[6]苏文华,阎文静.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3):183-186.

[7]肖琴.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60-1261.

[8]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9-573.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针灸障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跟踪导练(四)2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跨越障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