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的人性论

2018-03-15 00:22黄彩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性论柏拉图人性

黄彩燕

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性论思想,把理性上升到宇宙论和本体论的高度加以论述。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初始状态的本性,对改革深度与广度而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企图从三方面来探讨柏拉图的人性论。

關键词:柏拉图;人性;人性论

中图分类号:B502.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74-02

一、人性论是多重性的

柏拉图是古代、中古和近现代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继承和发扬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又受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影响。柏拉图思想中最有影响的是其哲学思想,即《国家篇》和《法律篇》,他对教育的贡献至今仍熠熠生辉。但也有局限性和保守性。柏拉图重视教育的作用,其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他提倡公共学前教育,主张男女平等,忽视了人的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发展,显而易见,其思想观点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自然而然柏拉图关于人性论的界定也是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柏拉图的教育观点与人性论观点紧密结合。他认为上帝把人分为金质、银质和铁质三等。据遗传因素与社会制度决定,奴隶社会中阶级统治具有合理性,可以说教育最终目的是人身上难以调和的东西——野兽性与天使性的统一。使人既不成为一头驯顺的绵羊,也不成为一头贪婪的狼。因此,教育不是广义意义上所说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而是阶级统治不可调和的工具的合理内核。在种种情况下,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恶论、性无善恶论等学说。

柏拉图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理性是人类灵魂的起源,人除了理性以外还有感觉、激情、欲望,导致人的灵魂中的理性的纯洁度较差,属于第二、第三等的理性。理智是灵魂中的理性部分,激情是理智的盟友,欲望是物欲骚动,三者和平共处就构成和谐的旋律,他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行其是,是人性善的具体表现,体现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与探讨对人性的塑造。反之,则是人性恶。

制度是人性的外化,人性的变化与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制度的设置。柏拉图认为:“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们的性格。……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的方向,”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所以,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可以推理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束缚,不同国度、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称心如意的制度。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人通过制定法律达到统治人们的目的,这是人性对制度的偏移,也是对人性的禁锢,并非解脱。

柏拉图的制度塑造人性。众所周知,历代王朝的国度里,统治者的儿子终究会变成被“傲慢、奢侈、放纵”等充斥贪财的青年,最终成为十恶不赦的僭主,由此可说制度与人性的博弈。可见,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性的理解与断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说人性论是多重性的。

二、古今中外人性观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先哲们把研究的视角延伸到自己和同类,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古典人性观,这些人性观根深蒂固。古今中外的古典人性观点虽多,可分为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恶论、性无善恶论等学说。世硕“有善有恶论”,善与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柏拉图认为欲望、意志和理性是人天生就有的。当理性凌驾于欲望和意志时可称之为善。反之就是恶。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有理性和情欲。康德恰恰认为人有实我和真我。人的价值观不能简单、片面、孤立、静止地理解为善或恶。善与恶对于哲学而言就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性善与性恶之说。

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正义也好,正义的人也好,反正谁是强者,谁统治,它就为谁效劳,而不是为那些吃苦受罪的老百姓和受使唤的人效劳。非正义刚好相反,专为管束那些老实正义的好人。”“一般人之所以谴责不正义,并不是怕做不正义的事,而是怕吃不正义的亏”。苏格拉底说:“非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所以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非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这些主张都是相对某一方面而言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伴随着逻辑上的语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就是矛盾。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性是“性恶”的。荀子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善与恶其实就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因此,要制造环境和契机,使善恶相互转换,达成关于人性的共识。

柏拉图说:“原主头脑不正常,还要把代管的不论什么东西归还给他,尽管代管的东西的确是一种欠债?”这“欠债”就是卢梭“自由协议”与“主权在民”。只指涉“缔约权”与“废约权”的问题,并无涉及社会的公义问题。于是,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则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诸如: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孟轲的性善论、荀况和韩非子的性恶论……站在不同的角度与立场看问题,各抒己见,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人性论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柏拉图通过对人性论研究与分析,与传统文化中所主张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有机结合,对于理解和剖析人性论的实质有着深远影响,当今以人为本,注重把人性作为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存在过关于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争论,这与我国制度密不可分。人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和社会治理有着不同凡响的冲击,性善论把人性中的善端淋漓尽致发挥出来,有利于人格的培育与熏陶,而性恶论从古至今,法律是权力与制度的显现,面对信息化社会,要不断扩大改革的视角,要使社会主义的步伐铿锵有力,要引领社会飞速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制定出符合人性的制度,审时度势,制定合理、科学、规范的政治制度,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因此要仔细推敲人性论。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M].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68.

[2]周少来.人性、政治与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9.

[3]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13,31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311.

猜你喜欢
人性论柏拉图人性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逼近人性
柏拉图之灵魂观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功能与人性
奥古斯丁和尼布尔的人性论比较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
“人性论”视角下的人格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