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制备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

2018-03-16 01:00李化全张华军郭传华
山东化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硫化钠硫酸亚铁二氧化钛

李化全, 张华军,郭传华

(1.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200;2.淄博市淄川环境监测站,山东 淄博 255200;3.淄博市质监所,山东 淄博 255000)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中国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国内电池行业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型设备和移动电源等领域。其中新能源电动车为主要应用领域,用磷酸铁锂的份额约占磷酸铁锂总量的45%以上。磷酸铁锂为有序的橄榄石结构。磷酸锂铁化学式一般表示为为LiFePO4。其中锂为正一价,中心金属铁为正二价,所以准确描述磷酸铁锂应该为磷酸亚铁锂。磷酸铁锂与其他正极材料相比较,具有安全、环保、廉价、循环寿命长、高温性能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目前制备磷酸铁锂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法、碳热还原法、溶胶-凝胶模板法等。

采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硫酸亚铁制备磷酸铁锂,通过硫酸亚铁的除杂、硫酸亚铁的硫酸化、混合反应、离子化处理等一系列工艺单元,发现制备的磷酸铁锂粒径D10:0.7~1.0μm, D50:1.8~2.3μm,D90:5.7~8.9μm,而且粒度分布窄,颗粒均匀,为电池的制作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振实密度在0.9~1.3g/cm3,比表面积在12~16m2/g,pH值在8~12,碳含量小于1.1%。采用该材料制备的电池容量大于150mA.h/g,效率在95%~97%之间,中位电压在3.0~3.3V之间,倍率大于89%。完全满足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而且减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风险,实现了副产品的综合利于和资源回收,是一种优异的资源利用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的原料、试剂与仪器

1.1.1 主要的原料、试剂

硫酸法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碳酸锂、氢氧化锂、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氨水、磷酸、氢氧化钠等。

1.1.2 主要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exus470型)、X-射线衍射仪(Rigaku/Dmax-2500型)、ICP光谱仪(PE2100型)、综合差热分析仪(STA409PC)、X-射线光电能谱仪、2000型PAN粒度分析仪、S-3400型电子扫描显微镜、振实密度仪、超声波分散清洗器、电池制备系统等。

1.2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

1.2.1 硫酸法钛白粉副产硫酸亚铁的纯化与除杂

硫酸法钛白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酸亚铁因为矿源的产地不同,夹杂的杂质不同,必须进行分类除杂,以提高其纯度。具体方法为将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溶解,配置浓度为100~150g/L的硫酸亚铁溶液,在此溶液内加入预先配置好的30~50g/L硫化钠溶液150mL,除去硫酸亚铁中的重金属,溶液在15~25℃搅拌20~40min,转速控制在30~50r/min。搅拌完成后,静止沉淀30~60min后,过滤除去杂质后,溶液备用。

1.2.2 磷酸铁的制备

取制备提纯后的硫酸亚铁溶液500mL,将预先配置好的150~200g/L的磷酸缓慢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内,调节pH值在1.5~2.0范围内,以20~30r/min是转速搅拌20~40min后,静止30min后,过滤,以便除去夹杂的二氧化钛。将滤液进一步用预先配置好的150~200g/L的磷酸,调节pH值在2.0~2.5范围内,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1~2g,加入尿素3~5g;在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1的双氧水,至白色沉淀生成后停止。停止搅拌,温度控制在60~80℃的恒温水浴中静止40~60min,过滤所得白色沉淀在105℃的真空干燥箱内干燥2~3min后,采用超细研磨机研磨备用。

1.2.3 磷酸铁锂的制备

将碳酸锂和制备的磷酸铁按照质量比(1.5~1.8)∶1的比例进行混合研磨,采用聚氨酯罐和刚玉介质研磨,研磨转速控制在1000~1500r/min,研磨10~20min后,取出,再次采用咖啡磨剪切研磨3~5min后,将物料装入石英匣体,在300~350℃下,采用氮气保护进行焙烧3~5h后,采用氮气吹扫冷却后,再次采用采用聚氨酯罐和刚玉介质研磨,研磨转速控制在1500~2000r/min,研磨10~20min后,取出,再次采用咖啡磨剪切研磨3~5min后,将物料装入石英匣体,再次在空气状态下焙烧6~8h,自然冷却到室温,采用辊压磨进行破碎处理,辊压磨压力为100kg,双滚间隙为1mm,物料停留时间为3s,滚压后磷酸铁锂备用。

1.2.4 磷酸铁锂离子化处理

将压后磷酸铁锂放入咖啡磨,加入锐钛型二氧化钛0.5~1.2g,加入氧化镁0.3~0.8g,采用咖啡磨剪切研磨5~8min后,在325目的振动筛下进行过筛,将筛余物剔除。将制备的磷酸铁锂进行物理化学测试和电池实验。

附图1:生产工艺流程图

2 结果与讨论

2.1 除杂剂的选择

将150g硫酸亚铁溶解于1L的离子水中,配置为150g/L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系列实验,溶液在25℃下,搅拌40min,转速控制在30r/min。搅拌完成后,静止沉淀30min后,过滤除去杂质后,测定重金属的浓度。分别加入硫化钠、碳酸钠、草酸钠、硫化铁、碳酸铵进行除杂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硫化钠除杂效果最好,因此实验选择硫化钠作为除杂剂。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除杂剂的去除效果情况

表1(续)

2.2 除杂剂用量的选择

将120g硫酸亚铁溶解于1L的离子水中,配置为120g/L的硫酸亚铁溶液,在此溶液内加入预先配置好的50g/L硫化钠溶液,除去硫酸亚铁中的重金属,溶液在15~25℃的分为内搅拌20~40min,转速控制在30~50r/min。搅拌完成后,静止沉淀30~60min后,过滤除去杂质。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50g/L硫化钠溶液150mL除杂效果最好,因此实验选择50g/L硫化钠150mL作为除杂剂。如表2所示。

表2 除杂剂用量的选择情况

2.3 pH值对二氧化钛去除率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将夹杂在硫酸亚铁中的二氧化钛去除掉,我们将取制备提纯后的硫酸亚铁溶液500mL,将预先配置好的150~200g/L的磷酸缓慢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内,调节pH在不同的范围内,以20~30r/min是转速搅拌20~40min后,静止30min后,过滤,以便除去夹杂的二氧化钛。实验发现调节pH值在1.5~2.0范围内,二氧化钛的去除率最高,如图1所示。

图1 pH值对二氧化钛去除的影响

2.4 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质量情况

表3 制备样品质量情况

将碳酸锂和制备的磷酸铁按照质量比(1.5~1.8)∶1的比例进行混合研磨,采用聚氨酯罐和刚玉介质研磨,研磨转速控制在1000~1500r/min,研磨10~20min后,取出,再次采用咖啡磨剪切研磨3~5min后,将物料装入石英匣体,在300~350℃下,采用氮气保护进行焙烧3~5h后,采用氮气吹扫冷却后,再次采用采用聚氨酯罐和刚玉介质研磨,研磨转速控制在1500~2000r/min,研磨10~20min后,取出,再次采用咖啡磨剪切研磨3~5min后,将物料装入石英匣体,再次在空气状态下焙烧6~8h,自然冷却到室温,采用辊压磨进行破碎处理,辊压磨压力为100kg,双滚间隙为1mm,物料停留时间为3s,滚压后磷酸铁锂备用。将压后磷酸铁锂放入咖啡磨,加入锐钛型二氧化钛0.5~1.2g,加入氧化镁0.3~0.8g,采用咖啡磨剪切研磨5~8min后,在325目的振动筛下进行过筛,将筛余物剔除。将制备的磷酸铁锂进行物理化学测试和电池实验。产品质量如表3所示。

3 结论

采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硫酸亚铁制备磷酸铁锂,通过硫酸亚铁的除杂、硫酸亚铁的硫酸化、混合反应、离子化处理等一系列工艺单元,发现制备的磷酸铁锂粒径D10:0.7~1.0μm,D50:1.8~2.3 μm,D90:5.7~8.9 μm,而且粒度分布窄,颗粒均匀,为电池的制作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振实密度在0.9~1.3g/cm3,比表面积在12~16m2/g,pH值在8~12,碳含量小于1.1%。采用该材料制备的电池容量大于150mA.h/g,效率在95%~97%之间,中位电压在3.0~3.3v之间,倍率大于89%。完全满足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而且减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风险,实现了副产品的综合利于和资源回收,是一种优异的资源利用方法。

[1] 谭财渊,唐致远,陈玉红.正极材料LiCo Ni. Mn O: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23(6):532-535.

[2] 义夫正树,拉尔夫,小泽韶弥.锂离子电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3] 王卫东,仇卫华,丁倩倩,等.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4] 杨 平.基于镍钴锰前驱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5] 雷丽旭,祈新沂.室温固相化学反应与固体结构[J].化学通报,1997(2):1-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T2135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粉体正式密度的通用城市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硫化钠硫酸亚铁二氧化钛
硫氢化钠处理含铜砷废酸的探讨
挥发性硫化物测定法中标准硫化钠溶液的标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铈铁合金中铈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硫酸亚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含量的测定
铁掺杂二氧化钛的结构及其可见或紫外光下对有机物催化降解的行为探析
二氧化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在清洁能源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煤粉还原芒硝法制无水硫化钠工业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