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机维修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8-03-17 11:43谢国政
时代农机 2018年2期
关键词:维修服务网点农业机械

谢国政

(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湖南 长沙 410015)

湖南省当前农机总动力已突破6000万kW,拥有各类农机具810万台套,且每年均以50万余台套的数量迅速增长。如此之多的农业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的主要方面和环节,给农机维修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找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把脉问题产生的关键缘由,探索加强农机维修服务的思路措施,对于增强全省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加速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1 湖南农机维修服务存在问题

尽管湖南省农机维修服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农机生产经销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也不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农机维修服务尚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网点分布不均匀且发展不平衡。据湖南省农机局2016年调查摸底,湖南共有5000多家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但其布局极不合理,几乎所有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都集中在市州和县城以及一些人口较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乡镇,小乡镇和村一级几乎没有维修网点,给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带来诸多不便。全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发展也很不平衡,现有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除专项维修点外,主要是三级以下维修点,约占全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60%以上,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等,维修服务能力较差;一、二级维修服务网点非常之少,约占全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13.3%,且主要集中在长沙、衡阳和洞庭湖等少数地区,与全省810万台套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需求相差甚远。

(2)维修设备不达标且配件不齐全。湖南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且多为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其资金有限,难以配齐配全高标准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大部分维修网点只有一些比较陈旧落后的维修工具和技术工艺,几乎没有车床、钻床、镗床等关键维修设备,也不具备承揽大中型现代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的能力。据统计,全省65%的农业机械维修网点没有车床、钻床等设备,只有焊机等一些普通维修工具;30%的维修点虽有车床等设备,但也相当陈旧落后,只能排除一般性故障,不能承担先进的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大修甚至校轴、镗缸等业务,且维修效益普遍不高。与此同时,农机产品信息化、智能化步伐加快,致使一些新型农机产品的零配件难以稳定供应,加之现有农机零配件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农机用户很难识别,维修质量无法提高,往往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效应。

(3)专业技术不过硬且方法不科学。湖南省50%的农机维修工是原乡镇农机修配厂解散后和原县区机械厂破产下岗后重操旧业的,他们有基础、有技术、懂维修常识,但还有50%是自己摸索边学边干的,其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因此维修技术水平较差,机械故障排除能力不强,少数维修工甚至找不到机具故障原因,特别是大多数维修服务网点缺乏对新机具新技术的了解,维修工一旦遇到这类机具出现的问题,往往只能是凭经验查找问题、靠蛮干维修服务,把本不需要换的部件换了,把不匹配的强行安装上去,结果是小问题修出了大问题,延误了农时,影响了效益,甚至还导致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诱发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4)管理系统不完善且体制不健全。当前农机维修服务监管普遍面临着工作经费不足、专职管理人员缺乏,以及与管理配套的办公设施不到位、物力财力欠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致使农机维修监管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国家层面依然缺乏对农机维修服务的扶持政策,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机维修服务方案。《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机化主管部门是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主体,但规定农机部门需与工商部门联合执法,尤其是2006年之前农机、工商、税务、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联合监管的影响延续至今,从而极易造成农机部门对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管理上的被动,也极易导致多口管理、重复收费局面的出现,既增加了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经济负担,也给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到位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致使许多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或多或少存在无证经营或超国家许可范围经营的现象。

2 农机维修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浅析

影响和制约湖南省农机维修服务发展的原因很多,除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扶持乏力。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农机具购置、“阳光工程”培训、深松作业等一系列补贴政策,湖南省2014年起还实施了扶持建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千社”工程,今年起还在洞庭湖区启动了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但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怎样引导发展农机维修市场,如何构建农机维修市场,怎样加快推进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等等,都缺乏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也没有财政投入和技术推动,致使现行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对于如何扩大经营规模、推进安全生产、重视环境保护、搞好配件供应、提升服务能力等,都没有长远规划和打算。

(2)思想认识偏差。当前大多数地方对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也没列入考核目标,更没有实质性的扶持办法措施和真金白银。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虽然看到了农机维修服务的重要性和当前问题的严重性,也开展了调查研究、进行了汇报争取,但苦于上面没有明确的政策与项目支持,加之自身财力和经费紧张,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维修业主和农机手而言,主要是认识上存在偏差,前者是“凭手艺养家糊口”的意识较浓厚,后者是“只要能用何必花钱保养维修”的思想在作祟,这也直接影响了维修服务能力的提升和维修保养的定期进行,进而造成了农机维修行业的缓慢发展,导致了农业类经济的相对滞后。

(3)行标建设缓慢。国家层面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农机维修质量标准体系,使得农机维修工作开展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如国家要求从事农机维修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有证上岗,但因行业标准尚不完善,致使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很多是没有经过培训,没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也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较好的职业道德。就维修质量监管过程来看,由于维修质量标准体系不明确、不统一,基层农机管理部门无法对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在发生维修质量纠纷后,因缺乏公众和行业普遍认可的裁量标准,往往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进而影响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部门管理缺位。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后,相当多的市县农机局归并农业委,仅设1名副主任分管农机,具体负责农机工作的人员显著减少,尤其是乡镇一级基本上只有1至2名农机工作人员,力量非常薄弱,而且还要主抓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等工作,根本无法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监管工作。同时,因没有独立的执法权,也缺乏对违法维修经营者进行处罚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导致农机维修行政管理职能弱化,农机执法人员无法正确实施执法行为,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

3 解决农机维修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强全省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多方发力,以协同推动、全面促进。

(1)抓好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农机维修服务时效性较强,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行为,必需政府层面加以扶持引导。一是制定并出台发展政策措施。在国家制定出台维修设备购置补贴等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要牵头编制相应的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发展规划,设立农机维修服务行业专项资金,引导和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增加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农机、国土、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参与的农机维修服务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机维修服务工作,通过出台政策和安排资金等多种形式,协力解决当前问题,推动农机维修服务发展。省农机部门要争取省财政对维修服务网点购置设备设施给予累加补贴,协调国土部门对农机维修服务场地建设项目给予用地审批扶持,为农机维修服务企业减轻投资压力、更新设备设施、提升工作能力、促进行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并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发挥省农机标委会的作用,因地制宜制定出全省非通用类农业机械维修质量标准,结合实际细化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不断建立安全生产、质量承诺、工时收费、维修登记、资产管理、配件出入库、财务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以增强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引导和指导农机维修服务行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供便利。三是完善并丰富行政执法手段。进一步细化农机维修服务行政执法实施细则,学习借鉴道路交通部门对于交通违章处理的一些较为成熟的方式方法,认真制定出具体详尽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对规范和统一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经营行政许可审批、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和维修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对农机维修服务经营者违法行为处罚等行政执法过程中实施的程序、内容、方法和使用的执法文书式样、内容、罚没款项缴付方式等,作出明确细致规定,丰富和完善农业机械维修执法的方法手段。四是理顺并构建培训投入机制。省财政从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和粮食生产资金中列出专项,用于农机维修管理和实用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并明确由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不断拓展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切实加强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实用人才培训。

(2)强化管理职责,促进规范发展 一是科学布局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按照“规划设立省级网络平台、全面布点区域(县级)维修中心、逐步建设乡村维修网点”的基本思路,根据“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镇、大修不出县”的原则以及各地农机具保有量情况,并围绕确保每个县级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能对周边50km半径范围的农业机械进行及时高效维修响应的目标,科学谋划并合理规划布局好全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实现农机生产企业的“三包”服务、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的专业服务和农机手的自保自修对农机生命周期的维修服务全覆盖。同时在一定的区城内以规模较大的一家或几家农机生产企业为依托,吸纳部分农机经销企业或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参股,建立区域性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以汽车服务模式为参考,引导大型综合性农机生产企业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农业机械维修服务4S店。二是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以事为媒、与人为谋”的理念,整合各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等方方面面的资源,选择一些发展规模和空间较大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通过开展示范网点、星级网点评选活动,采取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等方式加速其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其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水平。三是逐步加强农机维修服务队伍建设。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作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农机维修服务组织机构,选配并不断充实农机维修服务管理队伍,同时扎实组织开展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打造一支精通技术、善于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人才队伍。四是切实规范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行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多方协调工商、物价、质监、法院等有关部门,统一行动,联合执法,共同促进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市场的规范运作和提档升级。突出抓好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资质审批工作,认真审定核发和更换《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把好市场准入关,同时严格实行销户制度,对停业的及时注销档案。公布投诉电话并设立曝光台,加强日常监督,及时受理并处置好农机维修服务日常投诉,严厉打击各种无证经营农机维修的情况。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全省农机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公布维修网点联系方式,增加网点地图坐标功能,确保农机维修服务市场良好运营。

(3)完善体系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建设发展以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机手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发挥优势凝聚合力,共同做好农机维修服务工作。一是农机生产经销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农机生产经销企业是农机维修服务第一责任人,要严格履行对其生产或销售的农机产品的“三包”责任,在对新购机用户进行必要使用操作和维修保养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在销售机具达到一定数量的地方集中设立维修服务点并建立易损配件中心的办法,及时到位抓好“三包”维修服务及“三包”期外的有偿服务,提供充足齐全且质量过硬的维修配件。结合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制度的实施,有偿回收有修复价值的旧件进行休息,以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要提高技术水准。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总量上占绝大多数,是农机维修服务主要承担者,要始终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理念,创新模式并加强日常管理,配齐配全必要的维修服务工具和质量过关的零部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门培训和岗位带教等形式提高维修服务技能水平,主动与农机生产企业开展合作,拓宽维修服务范围,提升维修服务质量。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增强维修能力。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机维修服务的主要对象,除定期指派人员参加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培训外,要主动对接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引导农机生产经销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借鉴,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服务的功能和范围。四是广大农机手要注重自保自修。广大农机手是农机维修服务第一责任人,不能只满足于已有维修技术,不能局限在过去累积经验,要主动适应农机化发展新形势,积极加强与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和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的沟通和交流,抓实自身对基本操作技能和新的维修技能的学习培训,争取成为即会操作又懂保养还会维修的多面手,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黄志冲.农业福利溢出效应与工业反哺农业政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0,(11).

[2]朱显灵.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1950-1960[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3]王智才,王超英.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立法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彭自荣,高春丽.浅谈农业机械维修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4,(2).

[5]李燕凌.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李艳,王红星.关于乡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思考[J].当代农机,2009,(1).

[7]甘露.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2).

[8]易忠懿,张宗毅,曹光乔.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9]杨金生.农机维修服务模式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9).

[10]张韶淇.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时代农机,2015,(3).

[11]白人朴.在新起点上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机科技推广,2014,(3).

[12]杜彦坤.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3]刘健.农业机械维修制度辅助决策专家系统[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

[14]黄季焜,胡瑞法.农业科技投资体制与模式:现状及国际比较[J].管理世界,2000,(3).

[15]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16]王树荣.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现存问题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4,(4).

[17]杨敏丽,白人朴.中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4,(9).

[18]张景辉.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问题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0).

[19]董红英.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

[20]罗红旗.农业机械化对湖南省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3.

猜你喜欢
维修服务网点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机维修与保养之初探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