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的若干思考

2018-03-17 09:12王臣刘强
价值工程 2018年8期
关键词:走出去新时代

王臣+刘强

摘要: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支能够“走出去”的强大人民军队,这在客观上要求新时代中国军人必须尽快树立起中国军队“走出去”的战略意识。针对当前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薄弱的现状,本文提出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在以军队院校教育为主的基础上依托军民融合等手段综合提升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的战略意识。

Abstract: Chinese Dream leads the dream of strengthening the army, and the dream of strengthening the army supports Chinese Drea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requires a powerful people's army that can "going global". This objectively requires Chinese soldiers in the new era to set up the strategic consciousness of "going global" as soon as possible,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ak strategic awareness of "going global" for Chinese soldi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rely on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civilians to enhance the strategic awareness of "going global" for Chinese soldiers in a new era based on the education of military academies and schools.

關键词: 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

Key words: new era;Chinese soldier;"going global";strategic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E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8-0235-02

0 引言

当前,中国军队正从全方位、宽领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军官兵只有牢固树立新时代中国军队“走出去”战略意识,从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为祖国在新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1 新时代中国军人应当树立“走出去”的战略意识

从逻辑关系上来讲,中国军队“走出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而牢固树立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则是中国军队能够顺利“走出去”的先决条件,只有先解决思想问题,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

1.1 中国军队“走出去”是新时代军队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军队“走出去”,是应对新时代“大变局”,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人类也面临着更多共同挑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世界大国,我们在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和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同时,难免会与世界其他大国产生分歧,为确保祖国在处理分歧的过程中核心利益不受侵犯,我们需要有一支能够走的出去的强大军队。

中国军队“走出去”,是适应新时代“大变化”,推动军队更好发展的强劲动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必须“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新时代是开放的时代,全球化的时代,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强国如此,强军同样如此。我们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军队只有“走出去”,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新时代的安全需求变化;中国军队只有“走出去”,才能在与世界其他军事强国的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中国军队“走出去”,是抓住新时代“大机遇”,深化军队体制改革的有力牵引。正如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面对当前军事斗争对象的复杂化和形式的多样化,中国军队“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军实现新时代使命的基本前提,过去的大陆军体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我军当前的发展要求,而深化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必须与基本前提相适应。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与中国军队不断“走出去”相对应,我军海、空军得到较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建设陆续取得重大突破,各军兵种配置趋于合理,正不断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而迈进。

1.2 树立“走出去”战略意识是“走出去”的先决条件 树立“走出去”战略意识,是深化“走出去”理论研究的迫切需要。意识影响思维,习主席自十八大以来,已经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走出去”战略意识不是单指“走出去”的一个性质方面,它是从其中抽出来的普遍性的共性概念,它包含其所有的组成规范。简单来说,让中国军人树立“走出去”战略意识,就是要让中国军人对“走出去”有一个全面认知,使得他们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战略思维。这不仅是我们可以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走出去”理论研究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环境,进而帮助全党全军不断深化对中国军队“走出去”战略的理论认识。

树立“走出去”战略意识,是探索“走出去”实践方式的现实需求。新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军队“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走出去”的形式和方式也随之增多,甚至有一些领域我们已经“走出去”了而不自觉。通过帮助新时代中国军人树立“走出去”战略意识,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主体自觉性,激励他们积极在全领域、全维度内摸索“走出去”的新形式和新样式,主动探索出更多、更有效、更迫切的“走出去”实践方式。

树立“走出去”战略意识,是提高“走出去”现实能力的根本前提。中国军队“走出去”,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军人“走出去”。不论是在哪个领域,还是用何种方式,中国军人始终是决定“走出去”现实能力的关键。中国军人在全面认识“走出去”基本内涵的基础之上,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军队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意识的树立,可以使每个军人对自己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使命和任务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进行能力强化和提升,并最终帮助自己提高完成“走出去”任务的现实能力。

1.3 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亟待加强 当前,军队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和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事实上,中国军队“走出去”是为满足国家安全需求而服务的,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国家利益的广泛覆盖相对应,中国军队“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向着全方位和全领域不断迈进,其理论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就目前来看,由于缺乏有关中国军队“走出去”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权威导向,广大官兵对于“走出去”的理解大多还是源于完成自身任务的实践过程,在看待相关问题的角度和实现目标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理论基础的相对薄弱使得大家很难对中国军队“走出去”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整体认知,这对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的培养和战略思维的形成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而其直接影响就是在“走出去”过程中认识问题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在多项任务共同展开的同时难以认清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各自为战,事倍功半。

2 多方位加快培育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

要加快培育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必须从多个方面同时入手,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前提,一方面充分发挥军队院校思想教育基本职能来进行重点“孵化”,另一方面依托军民融合引入地方先进理念和经验以实现无缝“连接”。

2.1 夯实顶层设计点亮培育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启明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要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军队必须“走出去”。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提升中国军队“走出去”的能力,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军队在不断的“走出去”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成果,如索马里护航、中外聯合军演、海外撤侨等海外军事活动,我军“走出去”的能力也在编制体制不断完善与调整过程中得到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军并没有明确的与“走出去”相关的顶层设计,缺乏对这方面战略思维与意识形成的权威指导,这导致广大官兵往往只能在“走出去”的实践过程中培养相应的战略意识,而不是由成熟的战略思维来指导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和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与加快中国军队“走出去”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完善中国军队“走出去”的顶层设计,也可以防止世界其他国家错误解读中国军队“走出去”的战略意图,在点亮培育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启明灯”的同时,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进行有力驳斥。

2.2 依靠军队院校打造培育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孵化器” 军队院校作为我军培育广大官兵战略意识、形成战略思维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对于加快培育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院校应当根据自身教学对象实际情况,以深化军队院校改革为契机,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和军队发展客观需求,在教学与培训过程中着力培养学员们的“走出去”战略意识。具体来看,要将军队院校打造成培育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的“孵化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加快“走出去”战略意识培养的实施步伐;加快课程体系建设,设置“走出去”战略意识培养的对应课程;创新教育手段途径,增强“走出去”战略意识培养的教学效果;重视专项人才培养,扩充“走出去”战略意识培养的人才队伍;组织专项理论研究,丰富“走出去”战略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2.3 依托军民融合构建培育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连接器” 尽管从“走出去”的时间来看,军事可能要更早一些(大多以军事对抗为主),但从“走出去”的广度和维度来看,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无疑要更胜一筹。事实上,中国军队“走出去”本身就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走出去”密切相关,正是因为中国在各个领域内国家利益的不断外延,才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军队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拓宽“走出去”的领域,中国军队在为经济、政治、文化“走出去”提供坚实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在不断吸取这些领域在过往“走出去”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军队和地方更好地共同“走出去”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军队“走出去”应当充分依托军民融合这一平台与地方实现良性互动,在军地之间努力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加强“走出去”思想和实践交流的“连接器”:通过深化军地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和确保新时代中国军人“走出去”战略意识的与时俱进;通过加强军地人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丰富和充实新时代中国军人对“走出去”战略意识的全面认知。

参考文献:

[1]韩超.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大力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N].解放军报,2008(007).

[3]李昆明.军队政治工作学通论[M].解放军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走出去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