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和微生物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知晓及利用情况调查分析

2018-03-18 08:05孙玉萍王红英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知晓率资源共享模块

孙玉萍,李 瑞,张 蓓,陈 锋,王红英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形式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1]。本教研室结合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以本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建立了病原学和微生物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本研究开展了现况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知晓和利用情况。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抽取2015级医学相关专业26个班级共计1448名大学生。

2.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预调查后修改并就调查问卷的构成及调查技巧等方面培训课题组成员。开课的第一周和课程结束前一周分别发放网络课程调查问卷,了解对网络课程的知晓和利用情况,问卷填完后现场收回并查找是否有遗漏信息并及时补充。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3.统计方法。

Epdate 3.0录入数据,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单项选择题采用卡方检验(χ2检验),多项题选择采用Multiple Response进行频数分析和列联分析(Cochran’s检验)[2],检验水准α=0.05。

二、结 果

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1448名大学生中男性486人(33.6%),女性962人(66.4%);汉族596人(41.2%)、维吾尔族(简称维族)658人(45.4%)、哈萨克族(简称哈族)109人(7.5%)和其他民族(简称其他)85人(5.9%);分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类38人(2.6%)、中国医学类332人(22.9%)、临床医学类975人(67.1%)及药学类103人(7.1%)。

2.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知晓率。

总体知晓率为82.3%。不同性别和民族知晓率均在80%以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药学专业知晓率最低(60.2%)(见表1)。

表1 大学生网络课程知晓率比较[n(%)]

3.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利用情况。

75.1%的学生使用过网络课程,男性高于女性,药学专业的使用率最低,不同专业、性别之间使用率存在差异(见表2)。

表2 大学生网络课程利用情况比较[n(%)]

4.大学生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使用频率比较。

进一步对浏览或使用的频率分析发现4.8%的学生每天多次使用该课程资源,8.4%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次,17.9%的学生平均每周使用该课程1-3次,15.0%的学生平均每月使用1-3次,53.9%的学生需要时才访问,不同性别、民族和专业使用频率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χ2性别=14.966,P=0.011;χ2民族=53.257,P=0.000;χ2专业=28.876,P=0.000)。

5.最喜爱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模块比较。

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chran’s检验,Q=796.305,P<0.001),最喜欢模块是学习帮助(考试大纲,辅助教材、测试题)占40.1%,其次是网络课件(28.1%)和下载中心(视频,讲义、课件),占25.8%,网上讨论和互动模块占6.1%。但不同性别、民族和专业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性别=7.439,P=0.059;χ2民族=5.262,P=0.811;χ2专业=6.654,P=0.673)。

6.对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提出改进意见。

66.6%的学生提出不断更新网络资源,62.7%提出增加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而提出增加课程BBS讨论区或其他交流方式占27.8%,提出提供更多不同学科领域的精品课程资源占36.1%,其他占2%,差异总体有统计学意义(Cochran’s检验,Q=796.305,P<0.001)。

三、讨 论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授课过程中需要展示大量影像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但是理论课时的限制不能得到充分展示,而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可以弥补这种缺憾,而且它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特点[3],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不定时的浏览、学习,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

本研究发现被调查大学生对病原学和微生物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知晓率达到82.3%,性别和民族知晓率无差异,专业之间存在差异,药学专业学生的知晓率最低(60.2%)。75.1%的学生使用过该网络课程,使用率男生高于女生,专业之间有差异,药学专业使用率最低。学生浏览或使用网络课程的频率也存在性别、民族和专业的不同。所调查学生最喜欢网络课程中的网络课件、帮助学习模块和下载中心模块,而喜欢网上讨论和互动模块的仅占6.1%,分析其原因主要与该模块建立的不完善有关。大学生对网站提出了更新和增加更多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的建议,而提出增加课程BBS讨论区或其他交流方式的意愿并不高。

虽然本校学生对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知晓率和使用率均达到80%以上,但是主动浏览和学习的比例不高,一方面与课程的互动模块建立不完善,缺乏互动和布置作业以及考试环节有关,另一方面与网站建设投入不足和建设后没有激励和评价体系有关。以上问题与其他院校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相似[5],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作为保障[6-7]。提示我校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加强的监管和评价,建立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要及时更新和维护,不断提高网站质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达到促进教育教学,为祖国培养更优秀医学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知晓率资源共享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