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考核结合“设障”考核在ECG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18 08:05周英华张晓莉汪庆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分组心电图实训

周英华,张晓莉,汪庆玲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心电图(ECG)是临床上重要的辅助检查,尤其对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诊断有着特殊的价值。对于护士而言,需要熟练而正确地完成心电图的描记及初步地判断心电图报告。然而,时至今日,尽管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量地应用图片动画,为心电图教学的形象化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但由于心电图理论抽象,阅读复杂,仍是教学的难点[1-3]。因此,为改善心电图教学效果,提高护生心电图技能,我校针对心电图教学尝试了一系列改革,尤其在考核环节作了较大幅度调整,以期通过考核环节的变化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及学生学习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2个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考核方法,合计学生201名;另随机抽取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2个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合计学生205名;两组学生的年龄、专业基础课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1)实验组。①操作预考核+示教+练习课前教师推荐心电图操作标准流程及相关教学资源,学生组成5-6人的团队,分组学习相关视频资料,第一次课即安排预考核(以团队为单位),考核完成后由教师示教正确的操作流程,并再次分组练习及完成一份心电图报告;②第二次上课为操作练习+回复示教+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分组练习,然后请1-2名学生回复示教,请每组学生找出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课后每位学生自行完成心电图报告;③第三次为理论授课,由教师教授心电图的基本知识,上课过程中学生对照自己完成的心电图进行边学边测量;④第四次为“设障”考核+心电图阅读,考核过程中不断给学生“设障”,如改变心电图机型,部分导联损坏等等,让学生需要改变标准的操作流程才能完成心电图描记,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执行操作流程。(2)对照组。①理论授课,由教师教授心电图的基本知识;②第二次上课为操作示教+练习,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分组练习;③第三次上课为操作练习+回复示教+教师总结,先由学生继续分组练;④第四次为操作考核+心电图阅读,给予学生标准的实训环境进行技能操作考核,然后完成心电图报告。

3.评价指标。(1)客观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电图报告得分及心电图基础知识的理论考试得分作为评价指标,两组试卷难度无差异,统一标准评阅。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低于60分为差。(2)主观指标。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学生对学习心电图的反应。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出问卷406份,收回406份,有效回收率100%。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实验组的心电图报告得分及心电图基础知识的理论考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心电图报告得分和理论考试得分比较

两组学生对学习心电图的反应比较如下(见表2)。

三、讨 论

1.预考核能提高护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普遍存在着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前抱佛脚现象,而对于生命相关的护理专业,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要求课余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因此,本研究以预考核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预习质量,从而达到督促学生预习的效果,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在课前就有一定量的问题形成,带着问题来上课,能提高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5]。本研究尽管并非严格的PBL教学方式,但与PBL的核心理念基本一致,即问题导向,并且问题的提出主要也是由学习者本人,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急迫性。传统的心电图操作教学先是教师示教,然后学生分组练习,存在着很多问题:(1)国内大部分护理院校的实训课一名教师要负责20-30名学生,因此教师在示教过程中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全。(2)学生分组练习时问题多,教师不停地穿梭于各组之间解决问题,甚至还包括机器没有电了怎么办等的问题,导致学生普遍依赖性很强。而实验组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考核,教师事先未示教,考核过程中看到学生接错电极,未定准电压等行为也不立即指正,因为错误的操作必定产生错误的结果,学生在对比中会发现和纠正错误,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要比老师的直接指导产生更好的效果。

表2 两组学生对学习心电图的反应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设障考核提高护生解决问题能力。 目前,国内很多护理院校都先后打造了非常先进的护理实训中心,为学生创设与临床相似的情境,使学生尽早熟悉职业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因此,护理学生在实训中心能严格按照标准的规范化流程完成操作,但真实的临床环境具有多变性,病人病情具有复杂性,动态性,护理工作不可能做到完全统一化标准化,优质的护理工作必然是具备“个体化”特征,因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须根据临床情境调整护理操作流程。本研究的技能考核中对实训条件进行了调整,打破实训环境“统一化”,应用多种心电图机型,示教机型与练习、考核机型不一致等等,考核过程中不断给学生“设障”,让学生无法顺利按照操作流程完成心电图,需要不断地解决临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设障”考核可能会使学生不能完成整个操作,但教师会根据计分规则来综合判定学生是否通过考试,计分严格考量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并不仅仅考量操作是否完成,更何况即便失败,我们也是将失败留在学校,为了将成功留给病人,教训任何时候都比教育有用。

猜你喜欢
分组心电图实训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分组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