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饲养技术

2018-03-19 04:53刘蒙恩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温箱产房初乳

刘蒙恩

(河南省叶县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叶县 467200)

由于哺乳仔猪自身抗病能力差、农村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殖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导致哺乳仔猪饲养管理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养殖户在生产中应予以高度重视,以保证哺乳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

1 防寒保暖

哺乳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发达,抗寒能力差。对于冬季和早春出生的仔猪,必须增加人工保温措施才能满足仔猪对产房温度的需求。初生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4~35℃,产房温度应控制在18~20℃,因此,必须为仔猪提供额外的保温措施。养殖户可在产圈内靠过道墙角处设置保温箱,保温箱的上盖可开关,用于饲养员随时观察仔猪情况。在保温箱的一侧靠地面处留一个高30 cm、宽20cm的小门,便于仔猪哺乳后及时回箱内休息。同时在保温箱上方悬挂一个250W的红外线保温灯,或在保温箱内放置一个电热板,为哺乳仔猪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局部小环境。

2 早吃初乳

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不仅具有提高仔猪免疫力的作用,而且还有刺激肠蠕动,帮助仔猪排出胎粪的功能。因此,仔猪出生后要让其及早吃足初乳。

3 合理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后2~3d必须固定乳头,以防止仔猪之间为争夺乳而撕咬致残。固定乳头的原则是“小前大后”,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面几对乳头上哺乳,体重较大、体质健壮的仔猪固定在后面几对乳头上。对于特别弱小的仔猪,必要时可人工辅助哺乳,以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营养水平,提高其成活率和断奶重。

4 实行仔猪寄养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出现产仔头数过多、母猪产后无乳或少乳、母猪产后因病死亡的情况,此时需要采取寄养措施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通常情况下应让仔猪尽早接近寄养母猪,最好不超过4d,保证被寄养仔猪吃上初乳。为了保证寄养成功,可将被寄养仔猪涂抹上养母猪的乳汁或尿液,也可用一些有强烈气味、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喷洒养母猪和被寄养仔猪,使养母猪分辨不出被寄养仔猪的气味。

5 防止踩压

由于部分母猪产后体力消耗大,或因母猪患有肢蹄病起卧不方便,也有个别母猪母性差、不会哺育仔猪,这些都可能导致踩压仔猪现象。因此,饲养员应加强看护,采取定时哺乳的方法,让小猪养成吃完奶后及时回保温箱的习惯。要保持产房内的安静,避免惊吓母猪。有条件的猪场可在产房内安装护仔栏,即在墙面上设置一个横杆,横杆距地面20~30 cm,距墙角20~25 cm,这样可阻止母猪依靠墙角睡觉而压死仔猪。

6 补充铁、硒防贫血

仔猪出生后易出现营养性贫血,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仔猪出生后3日龄可补饲铜铁合剂,将2.5g硫酸亚铁和1g硫酸铜溶于1000mL水中配成溶液,装入奶瓶,每天饲喂1~2次,每头仔猪每日10mL。也可在仔猪颈侧或臀部肌注葡聚糖铁钴注射液2mg和0.1%亚硒酸钠VE合剂0.5mL。可有效预防仔猪出现营养性贫血和缺硒性下痢。

7 及早合理补料

仔猪出生后7~10d应开始训练开食吃料,不仅可以弥补哺乳后期乳汁的不足,还可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下痢,为安全断奶打下基础。使用膨化饲料最佳,在仔猪经常活动的地方放些颗粒料,让其自由采食,每天训练4~5次,4~5d即可。

8 科学防病

对哺乳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即仔猪红痢、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面积出现的猪流行性腹泻,造成哺乳仔猪病死率高达80%~100%,不少猪场甚至出现了产房无仔猪现象。因此,在生产中要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乳汁的品质,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房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制度,前批母猪、仔猪转走后,对地面、栏杆、墙壁、保温箱等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消灭引发仔猪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妊娠母猪转入产房前对其体表要刷洗、消毒,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或0.01%~0.05%新洁尔灭溶液擦洗乳房和外阴部,减少母体对仔猪的污染。同时要保持产房内干燥、通风、温暖。必要时可在母猪产前40 d和15 d注射菌毛抗原K88、K99等菌苗各1次,在妊娠母猪产前30d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3周后再次进行强化免疫。母猪产前、产后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党参、白术等中药制剂,以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哺乳仔猪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保温箱产房初乳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暖箱就是体外子宫,4种新生儿需要它
暖箱就是体外子宫,4种新生儿需要它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在保温箱里的日子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