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的适宜性

2018-03-20 08:00苏海云
名师在线 2018年34期
关键词:秋千男孩材料

苏海云

(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晋江 362200)

引 言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之一。”对幼儿最适宜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开展有效的游戏活动了[1]。随着我市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开发与利用,户外空间得到了规划性和科学性的创建,幼儿喜欢的游戏也开始往户外场地去拓展,作为教师要采用哪些有效的策略,把对知识的期望与对幼儿发展和学习的理解有机地进行联系,以支持幼儿自主地游戏,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从而真正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

一、典型问题

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游戏时,经常会出现“包办式”“放羊式”或“空架式”的状况。

镜头一:沙池里一幼儿在做“蛋糕”,教师见她装了很久的沙,倒沙时始终没有运用到正确的方法,教师忍不住问:“你打算怎么做‘蛋糕’?”她指着旁边的范例图说:“跟着那上面做。”“那我教你个更快的办法,注意看我怎么变魔术。先将沙弄湿装进模具里,再快速倒放在盘子里,轻轻提起模具。”接下来,她就用教师的方法去制作并成功地完成了作品。教师一开始还能坚持等待幼儿的探究,然而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却是用直接教会的方法来介入幼儿的游戏,看似幼儿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这个作品却是教师预设的结果,而游戏也成了教师主导的游戏。

镜头二:三个幼儿站在材料架子旁都要拿纸箱子,你推我拉大声地争吵着。教师发现了,走过来说:“不要争抢,先商量一下,三个人一起商量一下。”说完,教师又赶着走到另外一个场地了。三个幼儿的争抢继续升级:“我要”“我的”……

在这些户外游戏现状中,有的教师过多包办干预幼儿的游戏,幼儿的主动权没有得到尊重;有的教师过于放纵幼儿的游戏,缺乏及时、合理的指导;有的教师虽然捕捉到幼儿的需求或问题,却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反而阻碍了幼儿的游戏开展。

二、适宜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在游戏中的行为常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介入策略不适宜,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地介入,能引导幼儿将对游戏的兴趣向问题的探究发展,成为促进幼儿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2]。

(一)教师支持策略一:顺势推进

镜头三:一幼儿想要养一只“小狗”,她去拿了篮子和纸筒拼成了一只“小狗”,用积木为“小狗”建了“狗窝”,她说自己的“小狗”还少两只“眼睛”,找了两个圆形纸片想粘上去,可是没有可以粘上去的材料,转了很久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找到教师寻求帮助。教师问:“你想想,你需要的、能粘纸片的材料应该在什么地方才有?”幼儿答道:“我知道了,在美工区。”于是,跑到一楼美工室寻找材料,拿了固体胶,“眼睛”却粘不住,掉了。“这种不好用,都粘不住,我去换一种。”说完,她又跑去拿了白乳胶,粘上了又掉下来。试了几次还是没能成功,她再次寻求帮助,问道:“老师,还是不行,怎么办?”教师:“你用粘的方法,‘眼睛’还是贴不上吗?那你再想一下,除了用粘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这两只‘眼睛’(小纸片)挂在这个‘狗’身上(篮子上)呢?”幼儿回答:“我知道了,可以用系的方法。”于是,教师和她一起选择了麻绳、扭扭棒、夹子和彩带。这次她尝试用这些材料把“眼睛”绑在“小狗”的身上。试过以后,发现用夹子夹能最快粘住,但是还是容易掉,最后选择了用扭扭棒,发现扭扭棒最容易系,又牢固。

案例中,教师以开放性材料及开放性的心态,给幼儿多种尝试的可能,让幼儿在不断探究中获得了成功。

(二)教师支持策略二:同伴学习

镜头四:一幼儿从游戏开始时就四处游走,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最后来到木工区旁坐着发呆。教师来到他的身旁,自言自语道:“我看到木工区的女孩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钉子在那里敲,她在干什么呢?”男孩轻声说:“她在钉钉子。”教师肯定了男孩的观察:“原来你发现了。当个小木工可真好玩,你想玩吗?”男孩回应:“想,可我怕会钉到手上。”教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那个女孩,她是怎样钉才不会钉到手上的。”男孩与教师一起来到女孩跟前:“你真棒,能将钉子钉到木头上而不会弄伤手,你是怎么做到的,能教教我们吗?”女孩热情地介绍自己的方法:“我会戴手套,还有每次钉的时候要看准了再敲,你也来试一试吧!”于是男孩加入了木工的游戏中。

教师蹲下来,以幼儿的视角与幼儿一起观察同伴,支持幼儿向同伴学习并获得游戏的技能与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主动去加入自己想玩的游戏主题。虽然户外游戏是自主的,但有些知识和技能却是有一定的“标准答案”的,探索价值并不高,因此,教师除了带领其向同伴学习外,也可以作为幼儿游戏的同伴。

(三)教师支持策略三:情绪管理

户外自主游戏中很多的冲突与破坏都是由情绪问题引发的,因此在处理幼儿游戏中的冲突问题时要先处理好幼儿的情绪问题。面对冲突中的幼儿,教师要如何处理与安抚他们的情绪呢?

镜头五:秋千架上一男孩坐在上面玩,女孩在旁边等了很久。女孩走过去,双手拉住秋千的绳子说:“停下来,我要荡秋千了。”男孩将她推开说:“我先来玩的。”女孩挡在男孩前面说:“不行,你玩太久了,该轮到我了。”男孩用力一推,女孩摔倒在地哭了起来。教师走来,抱起女孩,检查了一下,女孩没有受伤,女孩趴在教师肩上继续小声地哭。教师又对男孩招招手说:“你过来一下,我们一起来说说你们为什么会吵架?”女孩说:“我想玩秋千,他不让我玩,还将我推倒。”男孩大声说:“这秋千是我先来玩的,她不让我荡,我得让她走开。”教师也抱抱男孩说道:“我知道你也生气了,因为你原来在好好地玩秋千,可是却被阻止了。”“那么你们两个能说说你们争吵的问题是什么吗?”这时候两个孩子的情绪都稳定下来了。“我们都想玩秋千。”两个孩子异口同声说。“有什么办法能让你们两个人都能玩秋千吗?”男孩说:“我还想玩,要不我荡10次再让她玩。”教师问女孩:“你同意吗?”女孩点点头。教师说:“你们很棒!会用商量的方法来解决荡秋千的问题,老师期望你们以后也能这样解决问题,不要用争抢、推拉的动作来解决问题,这样你们才不会受伤。”

在上面的游戏现场中,教师如果只是着急灭火并不能帮幼儿处理好情绪与问题,虽然有时幼儿会隐忍,但也许过后却会转变为破坏行为。教师如果采用说教法,如“打人不对,你要道歉”等也并不能真的帮助幼儿改变行为,许多幼儿都不是为了打人而打人的,而都是因为争抢或情绪问题而打人的,因此教师学会处理好游戏中幼儿的情绪问题很重要。

(四)教师支持策略四:转换主权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通常为了所谓的提高游戏水平,常会追在幼儿的后面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你能玩不一样的吗?”等,其实太多的问题反而会干扰幼儿的游戏。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学会使用转换主权的方法,如师幼对话的主控权,教师和幼儿轮流担任讲话者和倾听者,轮流当话题控制者。

镜头六:女孩走过来拉着教师说:“老师,我跟你说,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开’小吃店,赚了好多钱呢!”教师说:“是嘛?赚了那么多钱呀!”女孩:“起床后,我们先预约,然后我们就一起进行了策划和分工。”教师:“你们到了场地之后呢?”女孩:“我们一起去拿材料过来布置场地。等场地布置好之后,我们就‘开业’啦!然后呢……”教师:“刚才我拍了一些照片,你看一看。”女孩:“我看看,哦对,‘饺子’不是要有馅吗?我去拿了一些‘馅’过来,然后把‘馅’包在饺子皮里。这样的饺子才好吃嘛。因为我们的生意太好了,材料都不够了。”教师:“生意这么好,材料都不够啦。”女孩:“我们两个人去自然角摘了一些‘菜’,在‘饺子’和‘面条’里加上了好吃的‘蔬菜’,‘客人’们更喜欢了,都快忙不过来了。”

在这个游戏分享对话中,教师没有提问题,更没有所谓的追问,而是在幼儿要讲述完的时候简单复述,在简单复述中帮助幼儿重构了自己的游戏经验。同时教师还提供照片支持幼儿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游戏故事,在讲述中幼儿更是主动提出了下一次游戏的设想,真正实现了幼儿的游戏幼儿自己做主。

结 语

户外是幼儿的“学习环境”,也是教师的“教学环境”,而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方式,教师应创造机会,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激发幼儿自主的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探索、发展、提高,逐渐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秋千男孩材料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荡秋千”的由来
荡秋千
可爱的小瓢虫
荡秋千
男孩胆小不丢人
材料
NO.4 秋千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