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目标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2018-03-22 10:13黄丽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教学活动目标

黄丽

不管何时何地,拿起任何一位老师的学科计划,或者教案,开头都有醒目的“教学目标”。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教学的方向,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虽然我们将目标意识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目标不到位,或者越位的现象。我认为应从这样几个方面强化目标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一、了解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大多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①基本技能。如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②情感价值观。如体会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懂得一些道理等。由此看来,每一节课的目标都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目标制定是形式主义,缺乏针对性。其实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以朗读为例,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唱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要想使孩子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制定目标时要求不能模糊,应根据低年级的读书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如老师们在指导读:“啊,这儿真好!我们就在这儿住下吧!”一句时,孩子们总是拖泥带水,读不好,即使做了范读,孩子们依然读不出那个味道来,其实,只要老师告诉孩子标点符号的用处,把长句子变成几个短语,这样唱读的不良习惯很快就会改掉!所以,我们要了解不同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笼统性、盲目性。

二、明确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在每学期新发的教学参考书上,本册教材都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总目标,导致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期目标不能有机的渗透与衔接,常常出现仅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内容。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活动互不相干,目标定位的盲目性导致了教学活动过程的随意性。

这是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的教学目标: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③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懂得爱护环境。

现在咱们来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对本册的阅读教学目标有如下规定: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有这个总目标为导向,我们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才会更具体细致,可以将《这儿真好》的教学目标稍作调整: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中的问号、感叹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②利用换词、看图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连忙”“漫山遍野”“绿林成阴”等词语。③创设情境,想象文中所指出的情境,体会这儿好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感悟,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联系。④通过读书让学生懂得保护自然环境,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

三、落实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

老师要落实每一节课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这里不光是我要教什么,还要让孩子们从中学到什么,是知识的浇灌、是能力的提升、是思维的拓展、还是想象的飞扬。只有方向明确,才能在备课中紧扣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克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正确地调控课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教学目标务必精炼、明示、可操作、可检测

“精炼”:表达简洁明了,没有抽象词,避免弹性要求。

“明示”:要求目标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而且如同座右铭放置于黑板的一角,备忘。特别是中低年级应该明示,高年级可以口述。

“可操作”:目标的阐述上就要注意是不是能操作。例如:语文教学科的教学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能千篇一律的这样叙述,比如说明文:自然、清晰地介绍,把重点知识通过声音、语速、语气的变化,自然流畅地传达出来就行,而不是有意附加额外的情感。故事情节很强的,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在读人物对话时,就要比较夸张地演读,极力模拟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景。演讲稿:应充满激情,用朗读去打动、感染听众,有一种劝诚、号召的意味。所以定目标时候不能一味地写有感情的朗读,根据体裁和课时的不同用更准确的词来描述。

2.小学目标要“小”“少”

“小”:教学目标应该是课时教学目标,不是课文和一天几课时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的学生这篇课文学完了吗?这节课要学什么?至少70%的学生是茫然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目标过大,太笼统,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个课例文学会什么,都达成哪些目标。所以目标要“小”,易于落实。确定几课时完成的一定要在几课时完成,不能一天有几节课就讲几节课,这样不仅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连老师都会产生依赖心理。我应该想知道如果按照国家课程设置,一周就五节数学课或8节语文课,我应该怎么设计目标,怎么达成目标。而不是语文课达不成目标品德课接着来,数学课达不成科学课来。

“少”:目标要少,一般在1_3个之间,并且是知识目标。我们要把知识点分解成个可操作、可检测的小目标。不能面面俱到,一节课下来n个教学目标,结果一个都没有达成。

以《这儿真好》的第二课时为例:紧扣课题,以“这儿好在哪儿?”这个问题来学习全文。教学二、三两段可设立以下目标:①体会小熊看到云儿时的心情,并通过读书把这样的情感表达出来;②创设情境,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看图感受小岛上发生的变化;四、五、六段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①从一只小鸟、许多小鸟、远处的小动物的话中,抓住“这儿真好”想象一下小島现在的样子,说一说“这儿”好在哪里,并进行指导朗读。②联系前文,让孩子比较小岛原来和现在的样子,感悟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关系,体会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

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文本,才能将目标落实到位,最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青铜葵花》选段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