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向应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2018-03-22 10:39宋淑芳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应用统计学

摘 要:通过对高校统计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归结了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对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要求,提出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要强化社会需求和科研价值的应用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策略表现在: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应用;课程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涵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统计学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社会工作,还是科学研究与开发都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定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诸多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统计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后,统计理论教学、实战训练和人才培养等面临全新的挑战。本文基于统计学的特点,结合社会、科研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并探讨了关于面向应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 统计学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1. 统计学的特点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采集、数据归纳整理、数据分析,并从中探寻客观对象内在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交叉学科。统计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于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作为辅助工具,就是统计方法服务于各学科的实质所在。因此,统计学要与各学科领域应用紧密结合,既实现统计学科的自身发展,也为各学科领域培养人才。

2.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理工农医商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其教学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统计学原理和统计方法的介绍,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础共性知识,也有少量的案例分析,比如一些统计学教材会安排关于国民经济统计知识或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等章节。

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一般采用课堂讲授为主,上机操作为辅。较之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使得统计学课程教学更直观、更高效,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堂枯燥乏味感,促进了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和操作应用。

考核方式基本都是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有理论知识和统计分析能力,兼具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核,改变了传统的仅仅注重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考核。

总的来说,目前这种“教材+课堂+考试”的现代教学较之前的传统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应用”的意识仍然存在,二是教学内容设置与其他专业结合还不够紧密,三是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实践体验不足,包括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统计实务体验。这些在教学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都有待改进。

二、 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要求

高校统计学的教学培养对象——学生,最终分流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另一部分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方向需要统计学课程教学强化其面向社会和科研的服务功能。

社会管理工作岗位涵盖范围极广,比如政府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这些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有调查、归纳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在入职时应具备统计学的综合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因此,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注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线,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比如加强办公广泛应用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实操能力、培养统计调查能力及统计报告的撰写能力。

科技研发工作对统计分析及软件的应用能力要求更专业,比如财经类、医学类、生命科学类等研发工作以及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这要求《统计学》课程教学坚持厚基础、重能力的原则,加强统计知识和软件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更扎实的统计理论基础和软件应用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灵活应用专业性较强的SPSS软件,以达到学科研究的专业要求,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由此可知,高校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强化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面向社会和科研的服务功能,其实质就是强化统计知识和方法在社会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 关于面向社会、科研应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策略

高校有三大功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理应以服务社会、服务科研为己任,既促进社会发展和科研创新,也实现自身发展、彰显自身魅力。大数据时代来临,创新创业的号角吹响,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从教学意识、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完善,以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优秀适用人才。

1. 始终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意识,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和教学方法上始终要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让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同时也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统计学课程也是一门应用学科,而不仅仅是有数学理论和公式推导的纯理论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積极参与的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王德劲等人“分块”教学就包含了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意识、思维和方法;“案例+分析+解答”的教学流程也是将应用和理论分析结合。这些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体系都是值得借鉴与坚持的。

2. 优化教学内容

前面讲的“分块”教学,就是将统计学基础知识模块和统计分析应用教学模块,其设计的教学内容同时兼顾了统计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教学法也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将统计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各学科领域之中,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长;案例分析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的选择要与所教学生的专业或者关注点相关,即要有针对性。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其他应用学科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解决学科教学、科研或实践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体现出统计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3. 创新教学方法

現阶段统计学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方法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工具的手段上已有很大的改进,但其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其难一是难在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尤其是涉及数学推导的理论性内容枯涩难懂;二是难在知识的转化应用,即统计学知识与专业学科知识的结合应用。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统计实务体验可以弥补现阶段教师课堂讲授的存在的不足。“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课堂教学实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统计实务体验,即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参与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归纳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报告写作等系列环节,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可以检验和巩固理论学习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学。

四、 结语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教学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尤其要强化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面向社会和科研服务功能,结合其他专业学科加强对学生统计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显统计学旺盛的生命力和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敏娜,王静敏主编.统计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2]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28(11):3-10.

[3]游传新.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46-247.

[4]王彦主编.高等教育学使用教程(2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5]王德劲.非统计专业本科《统计学》课程“分块”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设想[J].统计与咨询,2008(5):70-71.

[6]邓月仙,张宝,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62-764.

作者简介:

宋淑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应用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