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与戏曲元素的结合研究

2018-03-24 01:21刘仪雅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戏曲元素民族化影视剧

刘仪雅

摘 要 戏曲艺术与电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的形式主要是专业的戏曲文艺频道和戏曲影视剧。但是贯穿其中的戏曲元素挖掘程度仍稍显不足,相对于影视作品量产的高速增长,戏曲元素在影视剧中作用的发挥还很有限。

【关键词】影视剧;戏曲元素;民族化

戏曲元素在影视作品的中的运用比比皆是,尤其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国来说,历史积淀下来的戏曲精华成为追忆往昔的珍贵回忆。当然戏曲元素与现代影视作品之间的融合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深入的研究,对戏曲元素的形成与发展有深刻的把握,对于形成的社会环境有着透彻的理解,才能在表现手法以及叙事风格上适应现代观众和影视创作的需要。只有不断从中华民族戏曲的精华中汲取营养,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类型,从而提升中国影视剧的制作质量,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当前,在影视剧的生产与制作类型上,既有的日韩类型和欧美类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国内影视剧的制作起步较晚,虽然也制作出曾经让世人交口称赞的优秀作品,但是从总体质量上来说,还不足以形成对国外影视作品的抗衡力量。而且,戏曲作为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挤压下,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大缩小,需要借助新的媒体形式,让戏曲元素连绵不断的释放出来。

1 戏曲艺术与影视剧结合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改变了传统戏曲艺术存在的环境,使传统戏曲艺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不论是影视剧中戏曲的全程参与,还是利用电视制作技术与戏曲元素的融合而生产的产品,都是融合了戏曲表演的唱、念等形式。社会进步和大众审美品位的改变,最初的戏曲发展到了瓶颈期。

1.1 戏曲艺术与影视剧结合的内在相通性

第一,戏曲内容多出自历史事件或者寻常百姓事,题材以家常和人伦为主。涉及的故事内容可以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贫民百姓,成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思想和道德引领也起到积极作用。而影视题材也多以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与现象为出发点,同样有着庞大的观影群体,只是展现的舞台形式上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戏曲艺术还是影视剧选材都聚焦在百姓的人生百态上。

第二,传统戏曲的叙事结构集中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脉络上,通过人物情感波折推动剧情展开。当然,叙事结构必须严格遵循时间、地点的统一。很多影视作品也沿袭了这种叙事结构,讲究首尾呼应,注重人物内心戏的刻画,更加关注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困惑。虽然在故事演绎上也有倒叙等其他方式,但是基本方向上是纵向的。

第三,戏曲艺术与影视剧在审美上的一致。社会生活是人们的主要生活范围。戏曲艺术源于生活,但是绝不是简单的复原,而是戏曲艺术家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加工,提炼出生活的真谛,更加深刻的展示生活。这其中凝聚了戏曲艺术家对社会的认知、解读与体会,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影视剧中的表现手段科技感更强,时代气息更浓,但绝不是技术的堆砌,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在素材、剧情、演员、表演等方面进行深层加工,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每一步影视作品都在体现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第四,戏曲与影视剧都设定在有限的时空中。戏曲与影视故事都有既定的情景,通过道具、演员的演绎让观众体会到时空转换、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效果。演员在舞台上几句台词就能展现人生的变化,一个举动就代表了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等。通过荧屏和舞台,观众在声、光、电、影的综合作用下,可以营造出无穷的想象空间,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属感。

1.2 戏曲艺术与影视剧结合的可能性

戏曲本身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影视作品同样如此。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瑰宝,给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資源。现在的影视剧创作中都积极探索戏曲元素的融入。例如,著名艺术家屠洪刚的歌曲就融入了京剧的表演手法,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网络歌曲《黄梅戏》直接吟唱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当中的片断。早年享誉国内外的电影作品《霸王别姬》则杂糅了戏曲的服装、唱段、舞台布景等多重元素,斩获了国际奖项。

戏曲艺术又有其内在规律,体现在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但是各要素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重叠的关系,例如“舞”的部分可以单独欣赏,“曲”的部分可以划分为不同章节倾听。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大宅门》导演赵宝刚先生曾说,在电视剧中用京剧配乐自己也没有底,可后来的收视效果则证明了一切。

另外,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和民族、民俗文化上千年传承与积淀的结晶,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成为“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透彻诠释了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信,对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昭示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尊敬父母、坚守信用、礼尚往来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戏曲在唱词上有严格的标准,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通过表演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古诗词的深厚韵味。四大名著改变而来的电视剧《红楼梦》中就曾多次出现戏曲的片断,对剧情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与铺垫作用,又让观众对剧情的发展有深刻的记忆,即联想到某一出戏曲就可以回忆起故事发展到特定的阶段。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影视剧的创作的水平,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 戏曲元素在影视中的具体应用环节

影视作品中戏曲元素不仅是点缀作用,对影视制作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戏曲因其身后的历史渊源为影视作品增光添彩,传播灿烂的中华文化,本身也可以为影视创造提供潜力巨大的题材资源。影视剧借鉴戏曲元素融入其中的过程,也是内在转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照搬与拿来主义,需要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意境与艺术的最佳配合。

2.1 国粹京剧的运用

京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经典代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影视作品中频频出镜,提升了影视作品的文化品位传播了京剧精神能量。本世纪初一部影视剧《大宅门》将京剧融入做到了自然脱俗,使观众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京剧的配乐与电视剧剧情的起伏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获得了市场和观众的极大认可。不但剧中的贺寿以及大型活动都有京剧场面出现,而且其中的京剧剧目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扩大了观影群体。通过这部电视剧,向世人展现了北京城的变迁与人生百态以及复杂的家族利益关系,使剧中的演员犹如戏台上一个个京剧脸谱一样具有可塑性。

2.2 特色鲜明的地方戏曲种类

中国地域辽阔,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了辉煌灿烂的戏曲文化,戏曲资源异常丰富,据有关记载全国共有300余种剧种。在地方戏曲种类中较为常见的有“黄梅戏”、“川剧”、“秦腔”、“豫剧”等。这些特点突出的地方戏与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2年一部《白鹿原》电影,向人们展示了西秦的震撼,其音调高亢、声音略带嘶吼,表演朴实而粗犷,表情夸张表现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勇气。瞬间将观众带回到西北高原,仿佛凛冽的北风就在耳边,增强了画面感。

黄梅戏作为较为婉约的一个剧中,在国内也有大批粉丝。这其中的代表作应属《新白娘子传奇》成就最大。经过民間传说的改变,柔和了百余首黄梅调的歌曲,穿插“边唱边演”的形式,丰富了视听,创造了收视上的奇迹。

3 现代审美观念下影视作品与戏曲元素结合的策略

戏曲元素与影视剧有各自的规律与表现形式,两者的结合要自然贴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1 在表演方面

表演在戏曲艺术和影视剧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论是本色出演还是角色共鸣,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与尝试,走进生活的深处,从而拉近戏曲或影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大众都寄希望于影视作品来找到梦想中的自己,观看影视作品也是找自己的影子和方向,因此影视剧中的表演要借鉴戏曲中刻画人物入木三分的经验。

3.2 在动作方面

戏曲动作讲究较为全面,而影视剧中的动作表演则更多展示为角色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戏曲的动作设计是在历代艺术家不懈努力之下,对日常动作的提炼与升华。其夸张的动作与极富张力的表情完美的诠释了艺术的魅力。这一点在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身上经常可以看到,对人物情绪和动作的把握巧妙运用戏曲的专业动作,不仅有很强的代入感,而且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经典影视作品86版《西游记》,章金莱老师自幼学习戏曲,在拍摄过程中打斗动作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

3.3 在配乐方面

不论戏曲表演还是影视剧制作,音乐元素都至关重要。音乐主要配合作品的基调,补充画面的不足之处。特别是中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用音乐来弥补可以说最为精妙。声音传递力量,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是国内观众喜闻乐见的重要载体,又可以扩大对国外观众的吸引力。为影视作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费泳.电视“救”戏曲还是戏曲“救”电视[J].戏剧艺术,2012(03).

[2]武翠娟.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的多层次呈现[J].民族艺术,2013(02).

[3]张威,闫一飞著.戏曲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4]郭家宝.新版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策略[J].大众文艺,2013.

[5]王伟国.浅析电视剧丑角爸爸的艺术之美[J].中国电视,2012(10).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郑州市 450099

猜你喜欢
戏曲元素民族化影视剧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发展探析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