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24 01:21郁梦佼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郁梦佼

摘 要 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部署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内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显得有为迫切,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本文从国内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情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对策,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蓬勃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境电子商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1 引言

当今世界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和地区局面纷繁复杂。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我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展不仅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进行区域合作,而且有效扩大消费、推动开放型经济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的突破口。

根据《2017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整体交易规模达6.3万亿元人民币, 对比2015年增长23.5%, 预计2017年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仍以较高增速发展, 有望增至7.5万亿元,跨境电商市场近年来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2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一些传统中小型外贸企业因转型升级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强烈,同时对电商人才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倾向选择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是国际贸易, 紧随第二专业是电子商务。由此可见,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对“通才”的需求,企业需要兼具国际贸易知识和电子商务相关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高主要依赖社会教育力量。跨境电子商务学科知识和技能更新变化快,技能标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需要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操作。但是学校在实际课程设置比较偏理论,无法满足实践教育以及市场井喷式需求。此外,相关高职院校对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复合针对性培养,从而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与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企业普遍认为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扎实, 同时缺乏国际化视野,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3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电子商务、跨境物流、国际营销、国际贸易等知识。因此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行业知识和语言应用沟通能力,更需要学生拥有更为开阔的互联网和国际化思维。

3.2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一般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以及开设多个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等方式积极应对从传统电子商务转变为跨境电子商务,但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还处于摸索阶段,其课程和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行业需求。

3.3 师资队伍相对缺乏

担任跨境电商相关课程的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跨境电商知识架构,导致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不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营操作,因此教师也难以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学生。最后,教师在授课时缺少实训操作,导致学生在网店运营与海外推广等相关知识点实践应用缺乏。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 特别是大多数专任教师没有跨境电商的从业实践经验。

4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探究

4.1 改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据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对专业课程进行改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围绕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专业实践课程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此外,通过学校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合作开发新课程,充分使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对接,培养当前社会所需的跨境电商人才。

4.2 建设专业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因为教师的素养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方式,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挂职锻炼、专业培训和学习进修,深入跨境电商企业并参与产品国际推广;同时,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鼓励专任教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来提升教学质量。

4.3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需要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单纯依赖校内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培养出适应市場需求的人才。因此,校内应该建立并且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网络创业孵化室,并且引入一流实践软件平台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校外与知名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合作并建立关系密切的实践基地, 增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并提高质量,输送学生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真实的工作项目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衔接,切实体验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熟悉国际物流、报关报检、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操作流程。

4.4 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人员共同授课, 授课地点相对灵活;签署实习、实训、就业订单协议,实现高校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跨境电商行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模式下,为企业输送特定专业人才。另外,学校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班,利用校内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室, 鼓励学生在亚马逊、EBAY、 WISH等跨境电商平台注册网店、销售产品,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刻的理解,同时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239-240.

[2]杜永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06):66-70.

[3]韩彩霞,乔哲,蔺子雨.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9):44-45.

作者单位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163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