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学习优秀古诗词

2018-03-26 09:07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李孔文高雅婷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析古诗词诗词

□ 文/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 李孔文 高雅婷

学生本位是现代教育家们致力追求的学习观,改变了教师的原有认知,反映了时代变迁背景下学习科学的重大进步。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势必要发挥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鼓励中小学生积累优秀古诗词,是学校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缩影。积累优秀古诗词,当以学生为本,教的过程相对于学的过程才更有意义,避免出现未学习、假学习、未学会、未学懂、未学透等情形。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感悟,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与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具备学习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化教学模式为学习模式,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本学习的核心要义是实现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能学会。

构建生本学习的课堂教学,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优秀古诗词时,可采取“诵读—联想—品析—延展”四个步骤来体现学生本位。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新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学生先以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诗文的韵律,接着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理解来诗意。通过自主品读诗句,学生能够想象雨后渭城春和景明、万物可爱的画面,对乐景哀情有切肤感悟。以西出阳关为界隔,集体探讨未来不可知的别后情状,虚实共生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比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延展《别董大》《凉州词》等送别题材古诗,当堂所学即可正向迁移,丰富了学生脑海中送别诗的知识图式。反观逐字逐句翻译优秀古诗词的学习方法,无疑是味同嚼蜡,消退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感悟能力,做学生的引导者而非替代者。

以生为本学习优秀古诗词,需要让学生自悟自省,才能获得真切的学习体验。学习初中语文部编本九年级下册所选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初中生依然可以采取四个步骤,整体感知后跟随词人的笔触,忆及“沙场秋点兵”的恢宏气势,理解爱国壮词的文意。再重点品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报国心志,感悟“可怜白发生”的无奈悲愤。最后进行延展训练,让学生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让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追思孙权和刘裕来讽刺赵宋王朝统治者用兵草率的用意,引导学生在弄懂词人所表达语意后,感悟老之将至、不被重用的哀痛。学生能运用方法自觉比对两首词,从而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升对优秀古诗词的感悟能力。

以生为本学习优秀古诗词,要求在疏通文意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古诗词的特色,理解作者感情。例如,作者为什么要“劝君更尽一杯酒”,渭城与阳关、安西景观比照,殊异中自见送别之情。细品酒中之味,更著前途风雨。牵引出同题材诗词,让学生徜徉在唐诗宋词的大观园中。生本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直接讲解诗词,不必灌输学生诗词学习方法,而是让其在自主发现和问题解决中学习,培养主动学习优秀古诗词的能力。

教师应做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指引学生亲历优秀古诗词的学习旅程。生本学习的学习策略是要求教师先设置具体问题,把诗词文本作为例子,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优秀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生本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定位,它可以带给学生充实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良好有效的方法习惯,让学生获得丰富扎实的学习成果。做到生本学习,优秀古诗词的积累便不再是难事。

师本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宰,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教师把学生当成一个总体性的抽象概念,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无法从中获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学习主体,个体学习经历应当成为教师密切关注的对象,这是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的整体,学习优秀古诗词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部编版教材加大古诗文的学习比重,这凸显了文化自信的价值导向。生本学习作为实现这一导向的基本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方法,构建学习范式,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状态,培养学习能力。学生也能够从优秀古诗词中汲取精神养分,做有诗心、有文化的中国人。

猜你喜欢
品析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