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以三峡库区中职学生家庭教育为例

2018-03-26 09:07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赵明琼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误区家庭中职

□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赵明琼

三峡库区是长江三峡工程的淹没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区域,包括湖北的巴东、秭归,重庆的巫山、奉节等区县。这个区域涉及到大量的移民搬迁,人口流动相对较大,土地资源减少,外出务工的人群相对较多,城镇化速度快。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人口结构、教育结构也随之改变。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较西部其他地区及发达地区有相应的区别。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三峡库区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将分析出现误区的原因,探索改善策略,有效推进中职学生家庭教育。

一、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笔者对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误区。

(一)家庭教育认识的误区

1.认为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成长

在对中职学生家长的调查中了解到,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能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深造的占63.24%,能够合格毕业、学好技能的占33.97%,没抱有期望的仅占2.79%。由此可见,家长并非不重视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

2.认为中职是孩子别无选择的出路

埃里克森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表明,中职阶段的学生处在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会出现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导致学生焦虑、不自信、惶恐、茫然,理想信念缺失,从而加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实际上中职学生选择中职,是他们人生路上的重要抉择,是他们真正的选择和理想的追求,并非都是被动择校。在对中职学生报读中职的调查中发现,属于学生自己主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占77.65%,父母安排的占7.82%,学习成绩不好,别无选择的占10.06%,亲戚朋友推荐读的占4.47%。可见,主动选择占较大比例,树立中职学生的信心,进行家庭教育并不难,因为学生的主观选择有利于家庭教育的施展。

3.认为中职学生家庭教育机会少

中职实现自主招生,自愿报读,基本远离家乡。所以家长认为与孩子接触少,直接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更少。但据调查,三峡库区各区县均有一所或多所中职学校,学生基本在本区县或者邻近区县的学校就读。以三峡库区云阳为例,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本区县的占83.24%,在周边区县的占9.49%,其他地区的占7.26%。学生走读的占16.9%,每周末回家的占33.9%,一个月回家一次以上的占95%,节假日几乎全部回家。此外,绝大多数,每周都可以和家长用电话沟通。从这些数据来看,中职学生和家庭成员接触的机会是较多的,家长和学生在共同的生活当中实施家庭教育以及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是完全可行的。

(二)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

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具有先导作用,要为学生理想奠基,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但是,家长家庭教育的责任感不强,关注的内容单一,导致孩子的接受度不高。

1.价值引领的动力源不足

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对孩子的价值引领非常重要,但因各种因素影响,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作用不大,能管则管,不管也无所谓,于是责任变得模糊。一方面把家庭教育的责任往学校推。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就是指学生家长对自己所应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存在模糊认识,把本应由家庭承担的教育子女的责任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在调查中发现,经常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学生表现情况的只占10.6%,与学校很少联系的占百分之64.24%,几乎不与学校老师联系的占25.7%。从联系的频率可以看出,家长主动与学校沟通较少,主动配合教育、研究学生成长的时间也少。另一方面,是家庭成员间的推卸,在家庭成员中,父母等主要成员履职不够。在家庭中,特别是在外务工的父母较少对孩子施以教育,以在外务工或者忙碌为由将教育的责任推给老一辈。而隔代长辈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很少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据调查,与隔代长辈生活在一起的占37.33%,与父亲生活一起的在4.15%,与母亲生活一起的占19.35%,与父母生活一起的占29.49%,其他情况占9.68%。作为家庭教育核心成员的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在自己身边,自己无法进行教育,既很少面对面的教育,也未进行其他形式的沟通,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缺失。

2.家庭教育关注的内容单一、模糊

对学生家庭教育内容的关注有几种情况:其一,只关注学习。因家长自身认识水平的局限,认为学生到学校就是学习,于是就只关注学生文化学科成绩。因为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也重在关注成绩,到了中职学校同样如此。其二,处于无关注点状态。因为不知道教育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才选择读中职,也没什么可要求的,就任其发展,在学校不惹事就行了。其三,只关注品行方面的。认为选择了中职就好像没有专业理想可言,在学校好好表现,以后好好做人就行了。其四,只关注技能方面的训练。认为学好一门技术,以后找个合适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占71.89%,注重品行的占7.83%,有成长规划的占6.45%,其他情况占13.82%。可见,家长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

(三)家庭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误区

采用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但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态度存在不少误区。

1.家长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方式简单粗暴

调查显示,家庭教育中,家长批评教育的方式,采取一言堂教育的占40.55%,严厉批评甚至责罚的占19.82%,与孩子讨论,允许申辩的占22.12%,孩子出现的问题,暗示提醒的占5.07%,其他占12.44%。可见,家长批评方式不恰当,导致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接纳度不高。

2.家长与孩子面对面交流较少

调查显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面对面交流的占49.31%,电话联系的占29.03%,网络通讯联系的占15.67%,其他情况占5.99%。现场交流少,导致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减少。

3.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缺乏

中职学生是处在人生选择、职业规划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中应该采用民主的方式与孩子探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而实际并非如此,调查显示,家长在对学生的管教中,民主型的只占26.54%,专制型的占21.2%,放任型的占27.37%,其他占24.88%。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缺乏,导致教育效果较差。

4.家长缺乏教育方式研究的主动性

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调查的家长中,向学校咨询教育方式的几乎没有,这说明,一方面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的方式固持己见,不主动探寻更好的教育方式。

二、形成误区的原因

针对三峡库区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

中职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长多数是农民,相关教育知识及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诉求漠视,把一切冲突原因归结于孩子“不懂事”,最终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协调。在调查的家长及其配偶中,小学学历占37.71%,初中学历占37.7%,高中学历占17.6%,大专以上学历占6.98%。从以上统计可见,家长整体学历水平低导致其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误区。

(二)家长认识偏差导致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

中职学生的家长多数是农民或者在外务工者,他们盯住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家庭教育也只能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在调查的家长中,务农的占22.35%,务工的占38.55%,经商的占11.17%。企事业员工占12.85%,无业者占15.08%。

(三)家长对中职学生教育特殊性的认识缺乏

有的家长还是秉承“黄荆条子出好人”的思想,认为孩子必须严加管教。有的家长也只能传承自己父辈的家庭教育方法,他们对中职学生共性和个性的特点不了解,或者只管学生吃饱穿暖,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家长也很少有机会或者也不愿主动和学校教师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不愿主动和孩子沟通,或者溺爱孩子等。据调查,家庭中过度溺爱孩子的占11.17%,和孩子缺少沟通的占39.66%,隔代教育的占16.76%。忽略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占29.05%。家庭不和谐的占3.35%。

三、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改善策略

(一)形成新的中职学生家庭教育观

观念决定行动,家长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导致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出现误区。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要用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去武装家长的头脑。

要有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家长认识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是正确的,中职学生同样会被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要让家长改变认识,相信孩子读中职同样是大有作为的。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不攀比,立足孩子的实际,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树立在行业创佳绩的理想。

(二)构建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内容体系

家长用什么去教育学生,这涉及到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必须实现家校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就是让学校进一步融入家庭,家庭进一步了解学校,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内容。

1.梳理家庭教育内容,帮助家长挖掘家庭教育的资源

每个家庭都蕴藏着教育资源,比如家长的勤劳、孝敬老人、友善邻里等,这都是家庭教育的宝贵资源,可挖掘出来教育学生,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09]11号)要求培养中职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努力学习,钻研技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要求要从思想道德、理想、人格、学习、技能、健康等方面对中职学生开展教育。从思想上重视中职生的家庭教育,对中职生实施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根据家庭和当地社会实际,将这些思想具体化,构建家庭教育的内容体系。

2.学校教育主动向家庭浸润、辐射

家长因为工作、认识等原因,没有主动找学校及老师沟通,而学校可以采取家访、家长会及其他沟通形式,主动介入,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思想。找到适合中职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实现使学生成才的共同目标,这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职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学校应主动渗透,协同家庭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社区介入,搭建家庭教育新平台

家庭属于社区的成员,家庭所处的社区及文化环境对家庭的影响很大,要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

1.发挥社区教育的力量

家庭教育的特点就是以家庭为主阵地,家长和孩子为基本要素的教育。创造本土化的、生态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社区做起,社区淳朴的民风、友善和睦的关系,都会对家庭教育产生影响。社区可以通过组织活动促进家庭教育,区县社区教育学院可以专门开展中职家庭教育培训,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

2.组建中职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

根据中职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有的家庭没有条件实施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在外打工,无法投入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对社区家庭及学生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帮助家庭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在新的时代,技术型劳动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转变家长观念,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是尤为重要的。

猜你喜欢
误区家庭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家庭“煮”夫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恋练有词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