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组研训员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3-26 09:07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卢兆明曾月光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训教研组队伍

□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卢兆明 曾月光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得到国家的空前重视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国培、省市级培训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区县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教科所、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等研训机构承担。这些机构在国家有关教师教育政策下不断发展壮大,但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区县培训机构庞杂,但没有实现机构整合,有的区县机构整合了但没有功能整合,有的区县功能整合了但不成体系。本文基于县域学科中心教研组,从建设构想、建设路径、高效运行等方面探索研训员队伍建设,提出研训机构功能整合问题与研训体系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建设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家把办好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研训员是广大教师继续教育的推行者、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羊。因此,为适应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应赋予研训员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催生出大批优质研训员。

(一)新型教研员队伍建设背景

国家层面的教育大政方针及省市级层面的配套政策,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研训员阔步成长进行了定格。教师研训机构及广大研训员要遵守和用好这些政策。

1.践行继续教育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要求“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国家层面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庞大、宏观、开放,地方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要无缝衔接至国家体系中。教师继续教育在全民继续教育中占比最大,任务最重,是其他继续教育的基石。区县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主要途径是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承担区县教师研训任务的机构应以建设研训员队伍为抓手,以建设区县域教师教育智库为目标,应从中观、微观层面建设好本区县的研训体系,主动融入到国家终身教育宏观体系中。

2.践行教师培训学分改革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意见》(渝教师发〔2017〕1号)指出:“研制教师培训学分认定标准,重点体现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指标体系。培训学分由研训经历学分、研训质量学分、实践应用学分三部分组成,合理确定每部分比例。研训经历学分与学时挂钩,研训质量学分与参训质量挂钩,实践应用学分与成果转化挂钩。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区县整合资源,实行培训项目统整。”由此可见,研、训务必紧密结合,方可顺利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而部分区县研训机构没有整合,功能不完善,继续教育学分管理错综复杂。

3.践行教育均衡发展要求

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攻坚战的一道大坎,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其中一大措施就是要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区县没有功能完备的教师研训机构和成体系的研训员团队,区域内的教师继续教育就没有好的归属,定会制约教师专业发展,使教育均衡举步维艰。

(二)研训员队伍建设意义

1.研训员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

全国众多区县教育科研机构与教师培训机构处于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教研与培训两张皮,制约了研训队伍的自身发展。为此,老掉牙的教研员队伍需要整合。需要打造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师德过硬、敬业精神强、教育科研水平高的专兼职研训员,研训员建设就是要将教研业务与培训业务充分渗透。当下,多数区县研训机构培训者队伍及教研员数量不足,学科发展不平衡,工种单一。培训师主要开展培训方案设计与培训管理或教学,不到一线听课、上课。教研员的常规工作是印制单元测验题和期末试卷,不下基层学校听课、评课、导课。在教育科研方面主要侧重于教育教学的中观层面研究,缺失中小学课堂急需的教育教学微观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培训师不做教研与教研员不做培训的局面,而研训员是二者的统一。因此,研训员队伍建设有着充分的现实意义。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务中,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这些都必须由教师参与,高素质教师才能促高质量教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区域研训员引导本地区教师成长职责要求研训员队伍建设必先行。

3.区县域教师教育智库内涵提升的需要

群体发展离不开团队进步,团队进步离不开智者引路。研训员团队应上升为区域内的教师教育智库。在当前教师教育智库背景下发展研训员,有利于增强研训员的使命感并提高其含金量,更能为研训员研训工作的开展助力。

4.专兼职培训者功能升级与业务拓展的需要

面对教育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研训员在角色上,由专职培训者逐渐向专职研训员身份转变,由兼职培训者逐渐向兼职研训员身份转变。在业务上,从单一的培训授课到研训工作融合,即专兼职研训员不但要当好培训师,还要到教学一线做好教育教学指导工作,更要与时俱进,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二、“一鼎三足”的建设构想

区县域研训员队伍建设重在瞄准着力点、抓好发力点,构建“一鼎三足”的架构。这里的“一鼎”即“一个平台”,“三足”即“三个支柱”。“一个平台”指机构整合后的进修院校“区县域研训中心平台”,“三个支柱”指专职研训员队伍、兼职研训员队伍、重点学科研训员队伍。

(一)“研训之鼎”托起研训中心平台

区县域进修院校成立的“区县域研训中心平台”为“研训之鼎”,该平台管理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平台”。目前,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其授课教师除小部分属本地进修院校的教师外,大部分是临时聘请的县内外教师或教研机构教研员,存在队伍零散、工作间断、责任临时等问题。培训结束后,培训者不能对参训学员继续进行研修指导,导致培训与实践中“学、研、训”脱节。搭建“区县域研训中心平台”及“学科中心教研组平台”后,各学科研训员围绕学科中心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有助于研训员自身能力的提高。再者,在开展教师培训过程中,研训员可以全程参与授课及教学指导与问题跟踪。而且,在区县域研训中心平台的统领下,研训员队伍工作具有系统性、长期性、持续性,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会有更多机会共同深入研讨,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以便共谋区域教育发展。

研训中心平台组织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开展工作,各学科中心教研组组织本学科研训员开展教研工作。一是开展研训员教研活动;二是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三是开展训后跟踪指导和教育科研指导活动。在队伍配置方面,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设专职教研员1至3名,兼职教研员3至6名,进修院校教师主要担任专职教研员,兼职研训员聘用一线优秀教师担任。

(二)发挥专职研训员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区域内必须要建设一支稳定的专职研训员队伍。专职研训员建设任务:一要保证数量。在建设的第一阶段,要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和幼儿教育各大领域至少设置1名专职研训员,3名兼职研训员;二要保证质量。在建设的第二阶段,专职研训员通过培训者培训、学科中心教研组各种教研活动以及自我研修,不断提高研训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发挥兼职研训员的实践性作用

兼职研训员均应是一线优秀教师,对中心教研组的研究成果要带头实践,对国家层面的课改成果运用要争当先锋。在教师培训中,要更多地开展讲座或示范课活动。当前,做讲座的培训者不上示范课,理念缺乏支撑,而上示范课的一线教师不做讲座,零碎操作难以上升成理念,以致“空”“地”脱节,机械生硬,故缺乏既能做讲座又能上示范课的双师型人才。快速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途径是组建兼职研训员队伍,从一线优秀教师群体中遴选一批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科带头人,通过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对实践成果的归纳提炼能力,培养出既能讲又能做的兼职研训员。

(四)发挥重点学科研训员的引领性作用

做好重点学科研训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区域内中小学重点学科建设,研训员应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主力军,重点学科研训员应是飞机中的战斗机,能做出改变当地教育DNA的贡献。例如云阳县计划首批建成3至5个重点学科,培养10至15名相应学科优秀研训员,并主动与“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重点特色课程建设对接,有机融入到“共同体”智库建设工作中,其目的是发挥重点学科研训员的引领示范作用。

做好这些,“一鼎三足”的区县域研训架构基本形成,但要让研训中心平台与学科教研组平台变得更加丰满,研训员变得虎虎生风,还应厉兵秣马,不断完善,注重建设路径的改革。

三、“一芯五化”的建设路径

区县域研训中心平台及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设应在区县教委的领导下,在教师进修院校机构改革的有序推动下进行,遵循“一芯五化”的建设路径。“一芯”指“智库之芯”,即协调区域内所有学科中心教研组工作的机构,如同计算机里面的CPU芯片。“五化”指研训员学科研训一体化、研训员教学指导专业化、研训员发展个性化、教研组组建模块化、研训员队伍管理网络化。

(一)“智库之芯”驱动研训员队伍不断优化

电脑中的CPU芯片主要是管理和运算功能。同样,区县进修院校建立的区域研训中心平台肩负着对学科中心教研组管理重任,并对研训员研究活动与研训活动运筹帷幄,重点是不断优化研训员队伍。一是结构优化,包括研训员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术结构等;二是本领优化,包括教研、教育、教学、讲授等。

(二)专职研训员学科研训一体化

以往的培训者主要担任培训授课任务,职能主要体现在“训”,如进修院校的培训者。以往的教研员主要是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进行研究和指导,职能主要体现在“研”,如教科所、教研室的教研员。进修院校管理下的专职研训员打磨成熟后,既能上好培训课,又能指导一线教师上课,还能做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指导工作。因此,专职研训员建设应做到学科研训一体化。

(三)兼职研训员教学指导专业化

过去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进修院校把县内外优秀教师临时聘请到培训讲台给学员上课,大部分临时聘用的培训者理论基础薄弱,培训内容更多是经验介绍。兼职研训员队伍组建后,在进修院校研训中心平台的建设推进下,研训员通过外出专项培训、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相互交流及自我研修等形式,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学指导实践,逐步实现兼职研训员学科教学指导专业化。

(四)重点学科研训员发展个性化

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成立后,中心教研组应首批遴选几个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并相应地遴选几个重点学科研训员,目的是领先一步,个性发展,打造样板。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学科中心教研组内涵,挖掘团队潜能,让重点学科建设持续发展和纵深发展,辐射其他学科中心教研组。

(五)学科中心教研组组建模块化

建立了“进修院校区域研训中心平台”,并在该平台下设中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由中心教研组组长主持本学科教研组常务工作,中心教研组长由专职研训员担任。整个平台实行模块化组建,一个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一个模块。模块化组建的团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有灵活、机动、自主、开放等优势。各模块之间既相互学习,又相互竞争,既保有特色,又互相补充。

(六)区域研训员队伍管理网络化

以中心教研组为骨架的研训员队伍建成,仅仅是搭建了研训员开展研训活动的“硬平台”。要充分发挥研训机构职能,提升研训员的研训实效,在研训员队伍运行管理中,还须做到物理空间平台与虚拟空间平台共同发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还要为研训员队伍搭建交互性极强的“软平台”,即建立区域研训员队伍网络管理平台。“软平台”的建立方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分配、工作实施、过程监控、研训论坛、评价反馈、资源管理、信息发布等工作。研训员队伍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再次拉近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让研训员更有归属感,增强研训实效。

四、“一监三实”的高效运行

学科中心教研组平台下的研训员队伍高效运行进一步促进研训员队伍建设,让研训工作更好地落实落地。高效运行的研训员队伍应来自于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来自于教师进修院校的审时度势,执行有力,监管有方,即“一监”,再结合走实、落实、做实三个措施,即“三实”。确保区县域研训中心平台及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设与功能发挥,确保研训员顺利开展研训工作。

(一)实时过程监控

研训员队伍建设与运行离不开有效的实时过程监控。监控即监督与管控,操作中关键是监督。具体操作中监控要从两个层面实施:一是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包括对研训项目的审批、项目的实施及研训员自身发展的监控。二是进修院校研训中心平台的监控,包括对项目申报、启动、实施、总结、跟踪、反馈等的过程监控。在实施过程监控中,做到循章而不死板、灵活而不封闭、开放而不失控。

(二)走实三个阶段

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研训员团队,建议从“一充”“二夯”“三抓实”三个阶段进行研训员队伍建设和运行。

1.充实队伍

在专职研训员队伍的组建上,本着稳定、专一的原则,专职研训员应主要由进修院校培训者担任。但多数区县数量不足,解决办法:一是把进修院校部分骨干教师直接充实到研训员队伍;二是向全县公开遴选一批学科带头人充实到研训员队伍;三是到师范院校招录一批优秀研究生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在兼职研训员队伍的组建上,本着动态、开放的原则,建议兼职研训员主要由中小学优秀学科教师担任。通过一线优秀教师自愿申报,再由区县研训中心平台审批后补充到学科中心教研组。

2.夯实基础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专兼职研训员队伍成立后,队伍建设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生命力。要培养出优秀的研训员,一要把研训员送到知名高校接受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研训员的理论高度;二要常态化开展学科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熟练掌握本学科培训课程标准和本学科新课程标准,并增强研训员之间的交流频度;三是研训员要加强自我研修,并定期到教学一线顶岗上课,主动实践,夯实研训员的教学基本功和增加其知识宽度。

3.抓实职能

抓实职能最重要的是强调务实,一些研训机构对一线教师教学指导曾一度务虚。新建立的学科中心教研组研训员是新型的教研员,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历史使命,其职能集培训、研培、教学、研教、导教、议教于一体。要发挥好研训员的这些职能,进修院校研训中心平台要给研训员提供相应的舞台,让研训员在不同工种间不断切换与磨合,在不同角色中灵活转换。研训员既要研究培训,又要设计培训,既要上得大讲坛,又要上得小讲台,既要做教学研究,又要指导一线教师教学。只有发挥好研训员以上综合职能,才能实现研训员与教师大融合,也才能把研训工作做实。

(三)落实三个保障

充实研训员队伍、打造研训员团队、用好研训员职能这一美好愿景,务必落实三个保障。

1.时间保障

研训员要做好研训工作,建议专职研训员在原工作单位不得兼任其他职务,兼职研训员在原工作单位上课每周不得超过8个课时,确保研训员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指导工作。

2.经费保障

研训员的研训活动没有规律,如在送教活动中上山下乡,着实辛苦。要让研训员积极开展研训活动,务必用一定的津贴刺激,尤其是兼职研训员,编制不在研训机构,主人翁意识淡薄,建议进修院校应与兼职研训员签订聘用协议。为激发兼职研训员的工作热情,即使在没有开展培训和教学指导期间,建议给予兼职研训员一定的研究经费,甚至可以开展年度研训成果考核,给予专兼职研训员一定的绩效工资,要让研训员热爱上研训工作。

3.制度保障

研训工作的有序推进,建设好平台是硬环境,建设好制度是软环境。研训中心平台及学科中心教研组平台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建议区县进修院校研训中心教研组建立如下制度:一是优惠制度。为激发专兼职研训员工作积极性,当地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应配套系列优惠政策,如在研训员评职晋级、评优选好中给予政策倾斜。同时,把研训员的培训授课、教学指导业绩折合成工作量和继续教育学分;二是评比制度。如研训员的教学与指导教学情况由受训者和被指导教师进行实时线上评价,并把评价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此外,区县继续教育中心与进修院校研训中心平台应对研训员进行一年一度的工作实绩总体考评;三是奖惩制度。根据对研训员年度考核结果,应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

(四)做实三个持续

为了让研训中心平台下的学科中心教研组研训员思想有活力、研究有耐力,且业务常态化、工作精细化,务必做到以下三个持续。

1.研训经费持续投入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指出:“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近年来,国家层面、省市级层面及县级层面均对教师教育进行了大力投入。研训员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要激发研训员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以及做高质量的培训均应持续投入常规经费、研究经费、奖励经费,避免油尽灯灭。

2.业务能力持续发展

学科中心教研组研训员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均应走在当地一线教师前列,要求研训员自身业务素质要不断提升,持续发展,引擎不能熄火,避免思想僵化。

3.课程资源持续更新

在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集中培训还是分散研修,乃至于课堂教学指导,均要有课程作支撑。因此,研训员要不断开发适应教学改革的培训课程和特色课程,确保课程资源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墨守成规。

总之,区县研训机构要能更好地为引导教师自查“照镜子”、能更好地为提升教师技能“开方子”、能更好地为解决教师问题“出点子”,务必格式化教研员队伍管理老套路,格式化教研员研训旧思想,尽快适应新时代教师教育新要求。把区县研训员队伍建设作为区域教师教育智库建设的实体,走结构化组建、模块化管理、体系化服务的道路,让研训员增强研训机构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驱动教师教育更快更好发展,以提升区域教师教育智库的内涵。

猜你喜欢
研训教研组队伍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