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扶风段生态区治理方案探析

2018-03-26 13:31朱雪莲
陕西水利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态区渭河采砂

朱雪莲

(陕西省扶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陕西 扶风 722299)

1 生态区概况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在陕境内流长512 km,流域面积6.71 万 km2。

渭河扶风段位于宝鸡辖区最下游,西与眉县交界,东与杨凌相接。堤防岸线全长27.3 km,其中左岸12.6 km、右岸14.7 km,流域面积146.6 km2。沿线17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4.5万人口,4.2万亩耕地。境内地势平坦,海拔高程470 m~443 m。河道由上游至下游,宽600 m~1200 m,比降1.8%~1.3%。境内西沙河、东沙河两条支流相继汇入。多年平均降雨量554.6 mm,主要集中在7、8、9月,易出现大风暴雨,局部洪涝灾害多。渭河含沙量较大,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95%。

2 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治理现状

2011年陕西省政府启动实施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以来,经过5年全面治理,渭河初步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1)河道防洪标准全面提高。渭河扶风段原堤防洪水标准达不到“54”型洪水的设防标准,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两岸堤防全线贯通,达到30年~50年一遇防洪标准,解决了长期以来通行不畅、洪水倒灌的问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在近年洪水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建成了渭河“百里画廊”十里花海景观。通过河堤道路绿化、河道滩地整治、护堤地打造微地形和景观图案,以假山榕树为主题建设拱门和渭水明珠景观,提升了花海景观效果;

3)河道水质净化达标。按照《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扶风县铁腕治污,投资3800余万元在绛帐镇牛仓村段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2万t,使沿河流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以“神亿通”为中心的民俗休闲观光园初步建成,引导发动当地群众在沿岸栽植猕猴桃、油桃等经济苗木,初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集中连片的景观效果。

2.2 存在问题

渭河生态区建设现状较治理前已经有了极大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生态区治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1)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上游来水和境内补给水缺乏统一调度管理,境内无拦蓄设施,生态基流量难以保障;2)河道疏浚及滩面治理受汛期行洪及采砂等影响,需开展长期整治。水污染源头治理不足,湿地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部分地段群众无序耕种现象依然存在,对防汛安全和生态区治理带来一定难度;3)法治观念淡薄,违规采砂时有发生。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运行维护经费不足,水利信息化管理建设还在初级阶段。生态区治理规划需进一步完善。

3 生态区治理方案

3.1 治理目标

按照巩固、提升、综合的思路继续推进,通过保障生态水量、开展生态区整治、规范采砂管理、产业开发利用、完善体制机制等,促进渭河沿岸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生态环境持续优美的特色生态区目标。依据《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渭河扶风段生态区治理长度12.6 km,横向沿渭河两岸堤防向外延伸1500 m控制,规划总面积约50 km2。

3.2 生态区治理方案

3.2.1 保障渭河生态水量,增强水生态保护意识

按照《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利用与管理保护规划》,渭河林家村控制站生态基流量8 m3/s,生态良好流量10 m3/s。通过拦蓄、调度等措施,管补结合,保障河道生态基流量。对上游的水库、支流、退水渠、拦河闸(坝)等实行统一调度管理,水库运行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改变汛期泄水其他时间不放水的做法,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下泄流量补充渭河生态流量。在下游适宜区段修建拦蓄工程,以汛期的洪水资源补充枯水期生态用水需求,调节地表径流,保证河道有常流水。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节水爱水意识,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

3.2.2 河道滩面整治与生态湿地修复工程

河道疏浚根据水流走向因势利导,拓宽过水断面,增加河槽行洪能力。重点对因采砂造成滩面高低不平和行洪不畅问题,坚持“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由砂场负责清淤疏通。对滩地实行统一管理,引导农民服从统一规划科学耕种,既保证收益又利于滩区整体景观效果,实现渭河“洪畅、滩平、景美”的目标。在保护天然湿地的同时利用采砂形成的地形条件,合理的开发河道人工湿地,达到削减洪水、调节径流、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渭河综合治理,建设渭河右岸西沙河支流入渭口区段的河道型湿地工程。工程占地面积1500余亩,通过修复滩地、整治河槽,拓宽河流过水断面,修建生态水池和溢流坝,种植芦苇、菖蒲、千屈菜和荷花等水生植物,达到沉淀净化、调控水流的目的。通过在水体内投放鱼苗、鸟类等生物,达到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流域自然生物链。

3.2.3 水污染防治工程

坚持减污与治污并重,加强源头治理,使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恢复。对境内及上游沿河流域开展污染源排查摸底,关停非法排污企业,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全面清理工农业废水、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从源头上减少污水排放。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建立水利、环保、交通、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惩砂场和各类中小微企业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提标改造,扩大污水管网设施覆盖面,增加污水回收处理能力。加大渭河水质监测,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监督机制。加强污泥安全处置和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

3.2.4 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抓紧组建扶风县渭河生态管理分公司,对渭河采砂进行统一管理,将渭河采砂与河道疏浚有机结合,推行封闭式、标准化、生态型采砂新模式,全面规范河道砂石资源管理,根除采砂、堆砂毁坏河道、耕地的现象。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安排意见,建立县、镇、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段的管理保护工作。在采砂现象严重时段,沿河镇村可抽调当地人员参与采砂管理工作,避免县管不到,镇管不好,村民管不了的现象。加强日常巡查,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使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更加规范化的道路。

3.2.5 水文化景观与产业开发利用

将河道治理与沿线水文化、水景观建设有机结合,从单一提高行洪能力到实现河道综合功能发挥的转变。渭河右岸前进村段陕西省苗木中心(兰花基地)紧邻法汤旅游专线,与湿地景观形成互补,围绕法门寺佛文化、周秦文化、关中民俗文化等,挖掘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生态发展廊道和水景观工程。渭河法汤桥、罗家桥和西沙河交通桥等标志性建筑融合历史文化内涵,在护栏添加有地域特色的标志图案,刻绘与水文化有关的诗句或道德警句等。在护栏两侧摆放不同样式的花栏花架、安装富有佛文化气息的路灯亮化设施,打造空中景观,突出桥梁风景线。两桥之间河道相对较窄的区域,水流靠近北岸,适宜修建拦蓄坝和亲水平台等。结合绛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卢家“神亿通”民俗休闲观光园为中心,沿堤防向东西两端逐步延伸发展设施蔬菜、高科农业、观光休闲、垂钓采摘、苗木景观等休闲观光农业,为广大群众开辟新的致富之路。

4 治理措施及建议

4.1 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结合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绛帐镇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等,加强渭河流域调查研究,编制渭河扶风段生态区建设利用和管理保护综合治理规划。对纳入红线保护范围内的区域,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再规划再提升,达到渭河流域水生态治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统一发展。

4.2 成立专管机构,创新管理体制

成立县级渭河生态区专管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管理人员和巡查协管人员,满足堤防维修养护、应急抢险、治安管理等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吸纳高科技人才,健全信息监测网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现代技术创新、数据信息平台等,实现对渭河工程和水情图像数据信息的动态监控,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4.3 建立融资平台,保障资金筹措

渭河生态区治理涉及面广,投资规模大,要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多渠道筹措资金。除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外,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把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结合起来,对公益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投资或补助,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产业开发类项目;组建国有独资法人实体,作为向社会和银行融资的平台,逐步整合各类资源,以经营性收入补偿公益性支出,解决目前面临的基础设施不足与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4.4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区域价值

通过举办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渭河摄影展、渭河论坛等活动,有针对性的举行线下和互联网线上的招商会、推介会等,吸引国际、国内游客与城乡居民注意力,促进生态区内产业项目的建设、投产与运营,通过提升区域价值达到助推社会、经济与文化价值目标。

5 结语

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河道防洪标准全面提高,达到30年~50年一遇防洪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减灾效益显著。渭河扶风段生态区治理按照巩固、提升、综合的思路继续推进,通过拦蓄、调度河道水量,保障生态基流。开展滩面疏浚整治、修复湿地工程,达到净化水质、调控水流的目的。坚持减污与治污并重,使渭河污染物排放得到严格控制和全程监控,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更加优化。结合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水景观工程和旅游亮点,促进渭河沿岸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生态环境持续优美,助推扶风县域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生态区渭河采砂
故乡
故 乡
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
大都市生态区综合规划思路研究
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论江河流域非法采砂行为违法判断根据
对直管河道采砂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