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炭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立体混合路径探析

2018-03-27 03:35/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所有制混合改革

文 / 杜 平

(作者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组民营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的“ 中大石油” 项目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是一个因改革重组而生、依改革重组而强的陕西省属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企业在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围绕发展战略,在做强主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循环经济、企地共赢等方面,整合非公有资本及各种资源,取长补短,实现互补多赢,共同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全方位立体式改革之路,创造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深度融合之效。

一、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动因

陕煤集团从组建初期至今持续推进混合改制,以做强做优主业、发展循环经济、培养核心竞争力作为发展动因,以加快项目建设、关小上大、产业升级为纽带,积极与不同所有制经济有机融合,既拓展延伸集团煤炭和化工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又做强当地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导民营资本科学高效投资,将企业发展、产业升级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各方资本资源和体制机制优势,激发企业发展动能,实现企业自身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路径

1. 聚资源促循环,延伸产业链做强主业

陕煤集团通过多种方式重组民营资本、整合各项社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强做大煤炭、化工主业。

为了发挥榆林煤、电石、盐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电—电石—PVC—烧碱—水泥循环经济。自2007年起即联合当地8家民营企业和自然法人,重组了原民营企业北元化工,围绕煤炭转化增加了盐化工产业,将单一产业链条延伸到产业集群,使北元化工从一个10万吨的小企业发展成全国特大型110万吨聚氯乙烯产业基地,开创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模式,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树立起一面旗帜,被陕西省称为“北元模式”。

2. 引技术强创新,共创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

陕煤集团从着眼于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按照自主原创、示范改进、吸收再创新的思路,形成一批、转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2008年,并购重组了天元化工、富油科技两户民营企业,拥有了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裂化工艺和延迟焦化技术,形成了“煤焦油轻质化、煤焦油深加工、污水处理、粉煤热解”组合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体系,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被业界誉为“陕煤——榆林版煤制油”,成为“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目前利用此项核心技术,投资建设660万吨/年粉煤分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可增加产值56亿元、利税20亿元,开辟了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新途径。

与大连物化所、外资企业、技术发明人联合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开发了世界先进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业化成套技术,首套技术被神华百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使用。后期研发的二代DMTO技术及新技术,在陕煤蒲城清洁能源公司7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应用,大幅提高了烯烃产出率,降低了水耗、煤耗等多项资源消耗。

3. 以项目为纽带,统筹配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帮助民营企业建设、运营国外有竞争力的项目,以自有优势项目引进外资、技术并发挥其国外市场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发展目标,统筹配置国内国外两个资源要素和两个市场要素。

2010年,重组民营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大中国石油公司,共同开发建成80万吨炼油项目。目前中大石油炼油项目已成为吉国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累计加工原料油140多万吨,产品辐射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广大区域。

在“走出去”的同时坚持“引进来”,依托榆林建设转化2000万吨煤炭的化工新材料项目,把陕煤自主研发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和国内外高端化工技术耦合,同时生产三烯、三苯和乙二醇,通过园区优质的发展环境以及低成本、低价格、大批量的基础材料,吸引工程塑料、聚酯、聚炭、合成材料等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先期引入技术领先、资金雄厚的两个日本外资化学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聚烯烃、聚酯、聚碳酸酯等化工新材料,最终实现煤炭资源与纺织服装、建筑装饰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高端制造产业的融合,弥补我国新材料短板,做强装备制造业。

4. 混资本改产权,融入资本市场推进资产证券化

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陕煤资产证券化步伐。2008年12月,以煤炭主业的净资产作为出资,联合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组建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实现了陕西煤炭产业大省煤炭类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2015年,上市公司陕建机并购重组民营企业上海庞源工程租赁公司,打通了工程设备制造和工程设备租赁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工程服务业的转变。定期发布的“庞源指数”已被公认为租赁行业的晴雨表。 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净利润9914万元。

基于营口港所需的英语人才现状展开调研,探讨如何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如何将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现有3户主板上市企业、2户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北元化工、开源证券上市工作,2019年将在主板申报上市,从而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

5. 勇试点重规范,落地员工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

为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发挥引领带动效应,所属企业新型能源公司、北元化工主动承担了陕西省混改及员工持股两项改革试点任务,2017年全部完成员工持股试点工作。

2017年4月,新型能源公司通过西部产权交易所公开引进民营资本,使公司股权结构由100%国有变为国有控股、民营资本参股、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新型能源公司引入民企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双向融合,使新型能源公司由原来单一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转变到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权责明确、强化激励约束、发挥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股份制管理机制。

三、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合”得来是基础,“混”得好是关键。由于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存在体制、机制、文化等方面的交织碰撞,各方自身利益和行为惯性存在差异,只有“融得好”才能“合得来”,达到1+1>2的混改目标效应。

1. 战略目标实现是混改合作的发展前提

在推进混改合作中始终围绕“发展”主线,通过企业股份多元化改造,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社会资本,进行多方位的联合重组,审慎选择优质非公企业合作,不以单纯获取存量规模和短期财务指标为目的,而以着眼于国际、国内资源,技术、人才、项目等战略性要素匹配与互补,通过改革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快速发展及战略目标。

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混改推进的关键支撑

在推进混改合作中以做强做优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导思路,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优化存量、减量发展、落后产能退出等,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循环;同时,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新项目替代,围绕核心技术创新进行联合重组,突破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提升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协同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引领民营企业投资方向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3. 促进企业文化融合是混改合作的根本理念

混改的成败和企业的发展,很大因素取决于两种文化的融合。在实践中要坚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在混改合作中互相尊重、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形成“注重企业利益远大于局部利益” 的高度认同感。在董事会层面形成为各方所接受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全面梳理和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国企和非公企业各自优势,融合发展。

4. 持续加强党建是混改合作推进的保障基础

在推进混改中把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必要的前提基础,通过党建进《章程》,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实现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创新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组织落实、职责明确、监督到位,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建议

1. 有效探索合作过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特别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改革的底线。陕煤集团采取合资公司、股份公司等形式,对涉及国有资产或国有股权定价问题,必须依法审计评估,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平台、资本市场,由市场决定交易对象,让市场发现交易价格,体现国有资产价值。在推进混改中坚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使各方意见达成共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 有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防止“混”与不“混”一个样

在推进混改中同步建立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与股东发展战略同步;切实整合内部资源,形成“相互配合、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尊重各股东方地位、派出人员、正当利益诉求,使各法人治理主体依法履责,完善各法人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议事规则和规章制度,员工持股企业骨干员工参与公司治理。

以转换经营机制为核心,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符合企业发展的“国企市营”改革思路,实现用人制度、内部机制、企业经营全部市场化,增强企业活力,有效避免“混”与“没混”一个样,“混前”与“混后”一个样的状况。

3. 有效探索多类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方式,防止“混”而不“合”

通过混资本、混资源、混人员、混文化,将国有资本、非公资本,按照参股、控股、并购等形式混合起来;将生产、技术、管理、市场、信息、品牌等资源整合,将决策层面、经理层面、员工层面的不同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国企和非国企的各自文化属性进行有机结合,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既继承国企重视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非国企高效的市场文化和创新意识。充分激发非公有股东方各种动能优势,借鉴吸收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强强联合,不同类型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机制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管理效能,全面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运营能力,防止“混”而不“合”。

猜你喜欢
所有制混合改革
混合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改革之路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