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研究

2018-03-27 14:20欧妮妮
科学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易发泥石流滑坡

欧妮妮

摘要:依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害程度以及结合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或中易发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且危害严重地段、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及重要矿产开发区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前言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地质灾害发育,已查明的各类地质灾害点2000余处,累计造成6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8.7亿元以上。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种,其中崩塌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8.1%;滑坡占地质灾害总数的3.1%;泥石流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4.7%;地面塌陷占地质灾害总数的3.3%;地裂缝占地质灾害总数的0.8%。崩塌、泥石流为工作区的优势灾种,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2.8%。

1.研究区慨况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管辖。是我国交通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海陆空兼备,纵横交错成网。铁路有沈丹、沈大、京沈等干线,高速公路有沈大、京沈、沈丹、大连至丹东等干线;空港有大连、丹东、锦州等机场;海运以丹东、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等大中型港口为中心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中纬度西风带气候特点,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寒冷期长,春秋季短。东部湿润西部干燥,平原风大。由于地势及海洋影响,各地气候略有差异。全年降水量480-1200mm左右,由东向西减少;气温年平均在5-11℃,由南向北减低,中部平原略高于东西两侧丘陵山地;无霜期约125-215天。

2、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全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这些灾害是比较公认的因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通常被称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实行辖区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

3、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以县(区)为单位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覆盖到全县(区)范围,并初步形成全县(区)专业监测骨干网络;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认真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使危害严重的重大地质灾害体能够基本得到整治;努力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防灾向有计划、群专结合的防灾转变,形成系统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局面。

4、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评述

4.1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

依据区内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害程度以及结合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或中易发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且危害严重地段、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及重要矿产开发区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4.2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评价

根据分区原则,确定四个重点防治区。

(1)大连市区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以建筑削坡和修路扩路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为主。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塌陷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有岩质危险斜坡崩滑和采空区地面塌陷等。该区的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已造成的损失较大。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城市重要旅游景点和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区,每年汛期都有一定规模的滑、崩、坠落发生,极易堵塞交通,威胁人身安全,影响当地的正常经济生活。加强监测与预报工作,对地质灾害重点、次重点防治点设立警示标志,分步实施治理工程,削方减载、地表排水、进行坡面生物防护。

(2)盖州、瓦房店、普兰店、庄河交界的老帽山地区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该区位于东北部低山区,周边岩性主要为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风化程度中等。区内泥石流沟谷众多,各沟谷主沟纵坡降大,坡面崩塌、滑坡发育,松散物主要堆积在沟谷及坡面上,沟内堵塞严重,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人类经济活动强烈。目前,许多居民居住泥石流沟口附近,如遇久雨、暴雨激发可能形成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将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及耕地、公路、长大铁路安全。加强监测和泥石流短期预报与警报,做好应对紧急避灾工作。近期防治工作局部采用拦土墙、稳拦坝、谷坊等工程措施,局部采取避让措施。中远期防治工作以生物工程为主,工程治理为辅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

(3)大石桥市黄土岭、建一镇、汤池镇的中低山区和南楼、官屯的大岭-大岭南山的矿山分布区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黄土岭-建一镇-汤池镇一带地处中低山区,出露地层岩性以片岩、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等。沟谷多呈树枝状,谷底多由砂砾石、亚砂土等大量松散堆积物组成,为泥石流发生提供物质准备。该区由于切坡、盖房、修路等人类活动,诱发滑坡、崩塌灾害,稳定性差—较差,坡高多在于100m,坡度>30°。

南楼-官屯的大岭-大岭西山区采矿活动频繁,形成的斜坡,坡高且陡,探头石较多,坡高>30m,坡度>60°,稳定性较差。该区分布有多处采空区,塌陷坑30-300m不等,深度10-60m,稳定性差-较差。该区应加强监测和泥石流短期预报与预警,做好应对紧急避灾工作。近期防治工作局部可采用攔土墙、稳拦坝、谷坊等工程措施,局部采取避让措施。中远期防治工作以生物工程为主(主要为泥石流灾害),工程治理为辅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

针对矿区易发生崩塌、地面塌陷灾害应规范开采,加强监测,禁止在居民区进行矿山开采活动。

(4)凌海市班吉塔镇-葫芦岛钢屯、杨家杖子地区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地裂缝。该区是人类采矿强烈,引起大面积地表变形,破坏农田,民宅及公共建筑受损,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遭到破坏,威胁到采矿工人、生产设备以及生活在沉陷区的居民的生命安全。加强监测及预警工作,经勘查确定危险区,重点地段设立警示牌,塌陷坑及地裂缝应及时填埋,受灾害威胁的房屋视险情选择搬迁或加固。规范地下采矿活动,禁止性破坏开采。

5.结论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全面部署,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从时间分布上,应当把每年的汛期作为重点;从空间布局上,应当把重点建设工程所在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作为重点;从工作安排上,应当把巩固业务基础、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监测预报、扩大科普宣传作为重点。现根据各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提出其重点防治灾种及防治区域。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地质灾害规划课题组.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R].1990.

[2] 张瑛,贾淑媛.辽宁省采矿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J].辽宁地质,2000,17(1).

[3] 周爱国,蔡鹤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应用[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易发泥石流滑坡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ArcGIS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连云港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研究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皮肤上出现肿物是皮肤癌?
泥石流
机械班长
夺命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