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

2018-03-27 14:20廉红
科学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生数学

廉红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运用”正式列为课程学习内容,国家试图通过课程的形式,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相关素质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

关键词:低年;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运用”正式列为课程学习内容,国家试图通过课程的形式,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相关素质的目的。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提出实践活动课不少于总课时的10%,在今年教育部也提出实践活动课不少于总课时的10%。

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

由于近年来一直担任小学低年数学教师,因此我一直在摸索探寻适合低年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下面就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1、在数学课堂中,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識的主要阵地。

在数学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学具操,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例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的操作,将鞋盒、牙膏盒,小正方体,乒乓球等自备学具充分调动一切感官,感受这些形体的特征。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有6个长长方方的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正方体有6个正正方方的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光滑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和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校园生活中,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遇到课堂上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在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 “100米有多长”,先看一看50米的直跑道,有多长,想象一下100米的直线距离会有多长,再走一走50米有多少步,走两个50米的步数就是大约100米。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学校操场图,感受到虽然是同一个操场,但大家画出来的平面图却不同,进而体会到方向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在社会生活中,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孩子接触社会,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

孩子们虽然小,但他们一样生活在我们的大社会中,所以为孩子提供可以操作的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充分接触社会,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在活动中感受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后,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

(1)收集。以小组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

(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交流。在实际进行的分类中,有的学生为某种物品设计的分类方法非常出色。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以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既愉快又轻松地学到了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了解了社会生活,也体会到在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要用到数学,把本来抽象地数学变成具体形象的数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让数学实践活动永伴孩子们!

参考文献

[1]何红.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2]《数学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