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思考

2018-03-27 14:20杨瑞红李杰
科学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习兴趣培养

杨瑞红 李杰

摘要: 幼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上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可以有效地消除幼儿一些心理问题,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幼儿更好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的欲望。并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习兴趣;培养

音乐学习的教化作用,即音乐所具有的陶冶品性作用,它所能创造的安宁,和谐环境,及更多不可胜说的益处,证明了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孩子们未来生活,事业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为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关的。”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现代音乐教育的一条重要理念。

一、充分了解学、满足好奇心

好奇心人人皆有。一般来说,根据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过程中,幼龄儿童好奇心最盛。幼儿教师应准确和适度地把握幼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这样才能提高幼兒学习质量。而对于此阶段的幼儿大致集中表现几个特点。

(一)好奇。对于幼儿,他们对什么是都有一种好奇心理,他们对于无知世界的探索促于他们对不认识、陌生的东西更充满好奇心。根据这个特点,再每次课前就不要把这堂课主要要讲的内容直叙端出来,注意设下一个伏笔,把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二)好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知识都是在游戏中掌握和巩固的。在音乐教学中,把游戏带入生活与课堂,使幼儿倍感兴趣,集中精力,使在玩中学习音乐知识,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好动。这是幼儿的本能。幼儿不论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任何陌生的事物总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自试一试。可一直有些教师为了维持“好的”课堂纪律,让幼儿做被动性的动作每个动作都为机械性的重复。孩子上的没劲。更谈不上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幼儿特点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幼儿在“动中学、学中动”,亲临其境。这样满足幼儿动的探索欲望,又增强学习效果。

(四)好问。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问,多启发幼儿思考、幼儿之间问为什么,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五)好唱。唱是音乐课很重要的环节。幼儿教师要根据歌曲巧妙设计符合特征被幼儿接受的歌曲来提高兴趣。如:用身体部位、生活中常用物品,玩具拍打节奏。分声部唱。还可以编唱歌词。

(六)好胜。幼儿的好胜心很强,希望得到大家的注意与认可。针对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注意正确引导,把竞赛式的教学方式引到课堂中,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幼儿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等;这些竞赛活动不仅让幼儿提高竞争意识还让孩子从心底喜爱音乐。

二、注重个人差异性,尊重感受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是一个小世界。古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同年龄的幼儿对音乐有不同感受,要给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达音乐的机会。同样的音乐,有的幼儿感觉他是(孩子会说温柔)抒情的、优美的,而有的幼儿感受他是(孩子会说有点伤心了,不开心了)委婉的、忧郁的,不论那一种感受,老师不应做标准答案式的结语,要尊重幼儿的体验结果。让他们每次到音乐想起时,就能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中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主要以听为主,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与感知能力。所以,在选材上要以生动有趣、易学易唱的乐谱为主,欣赏曲目以优秀、激发幼儿美感的音乐作品,尽量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每次听到音乐后引起形体动作对音乐做出反映。此时,对学生给予有效的鼓励与引导,让体态律动尽量自然一些,让幼儿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孩子们一定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稳定而持久的音乐兴趣就自然形成了。

三、降低难度、尝试成功

某动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猴子喜欢吃香蕉,动物学家将这猴子与香蕉用玻璃板阁开,放在箱子内,猴子起初一个劲的够香蕉,但每次都撞到玻璃板上,屡屡碰壁后,猴子就放弃了,当动物学家把玻璃板拆除后,他发现,猴子竟然失去对香蕉的兴趣,不再去尝试吃了。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追求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觉得难度太大,自己能力有限,又无外援帮助,积极性必然会降低。基于次情况,教师必须摸清幼儿的情况,扬长避短,选用适当教材,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问题,有侧重地、灵活地、采取不同方法来解决。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有潜入深、循序渐进,要不断有心意,每个新的内容都应有新的难度,提出新的要求引起新的“兴奋点”,有新鲜感。同时还要让幼儿要做到要求并不很难,只要努力,定能做好,待其达到后再提出下一个努力方向,这样,幼儿就会感觉到有希望,有奔头。

四、放大优点、及时表扬

幼儿在音乐学习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从不会到会,期间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教学中,多采用激励的语言去引导幼儿。

音乐教育不是“跟我念十遍”的知识灌输,而是“还能怎么玩”的智慧开启。

因此借由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符合幼儿天性来开启孩子音乐潜能。宝宝心智等各方面未成熟,需要外界足够的听、视、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才会渐渐发展。音乐为孩子提供一个绝妙的学习窗口。借着这个窗口,可以成为他进入各种学科的任意门。平时教学中,多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幼儿,用热情的语言去激励幼儿,帮助幼儿打开心门,正确定位。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的未来,相信孩子们的发展潜力;多鼓励相信每个孩子,帮助他们学会自身情趣调节。当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要像呵护荷叶上的水珠般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结束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国有句古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求知中的重要。只要在教学中,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使其由知之到好之进儿到乐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晋媛.《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徐发芬 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A].(2011)11-279-01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学习兴趣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