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

2018-03-29 17:43刘庆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个人主义

刘庆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们党一贯倡导集体主义思想。党中央也反复强调,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主要旋律。然而,随着近些年来西方思想文化以空前规模和程度进入我国,个人主义思潮在我国得以广泛传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主义还是张扬个性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频繁而深刻的价值导向之争,在新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中尤为突出。这一价值导向之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因此在国外内日趋复杂的新形势下,将集体主义作为大学生基本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体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马克思主义内涵

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一部分,集体主义思想自诞生以来便与社会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早提出相关思想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他在《乌托邦》一书中描述过集体主义相关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集体主义精神进行了阐述。1877年恩格斯第一次直接提到“集体主义”一词,其在指导意大利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中,有一封题为“英国农业工人联合会和农村的集体主义运动”中谈到土地归集体所有,是“集体主义所有制”。19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者保尔·拉法格写过《集体主义一共产主义》,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把与同公有制有关的集体主义,与同公有制有关的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把集体主义理解为就是共产主义。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也提出了集体主义的相关思想,并把它当作共产主义道德的一部分。他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教育青年一代要为公共事业做贡献,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全部精力。斯大林则明确提出了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还是人们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

集体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意识形态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们党和历届领导人也是一贯倡导集体主义的。毛泽东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中更是把“集体主义”提高到无产阶级党性的高度,可见其重视程度;邓小平讲过要使青少年“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劳动者;江泽民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升到“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高度,并在1994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6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均把集体主义作为核心价值观倡导;胡锦涛在2006年第九期的《求是》上发表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章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着学生,我们都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并且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潮在学生中蔓延,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可度”和“行为度”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具体表现在:

在价值取向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相互关系方面,认为集体高于个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普遍得到大学生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大学生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说明在观念上学生是认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

但是在行为上,更多的人奉献意识不强,集体责任感淡化。实际行为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明显,集体观念淡薄。更加追求个性的发展。与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存在一定距离。在学生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有,在近几年的评奖评优过程中,出现了申请个人奖的火爆和申请集体奖项的空缺这样极为鲜明的对比。

集体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旋律,在与个人主义的较量中出现了较大的弱势,在国内外新形势所带来的压力下,法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表现淡薄以及集体主义教育面临各种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外部环境导致价值观多元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转型,当今的国际形势又错综复杂。社会现实的变迁导致价值观念结构多元化,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学生不加分析,盲目接受甚至一味推崇,其中就包括了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张“人性自私”论,甚至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一俗语来为个人主义正名。

(二)独生子女促使学生自我化

当代大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自身优越感强,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养成了较强的自我性,不善于与同学相处,更不习惯于集体生活。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才真正第一次住校,学生考虑问题时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对集体荣誉、集体活动漠不关心,集体观念被边缘化。当然,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也较大,这也会导致学生在心态上出现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部分学生不惜余力实现个人目标,而对集体利益表现冷淡。

三、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途径

在西方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大局观念淡化,把集体主义社会称作“乌托邦社会”。所以,在高校加强集体主义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主要途径有以下两点:

(一)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并不是用“整体”否定“个体”,也不是用“共性”淹没“个性”,而是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它只是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另一方面,在高校弘扬集体主义,教育者要善于把学生个体的成长要求与合理利益追求化为集体奋斗的目标,发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点,并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当大学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在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也就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动。

(二)开展以集体为主导的实践教育活动

宿舍是最小集体单元,但却是集体主义意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环。网上报道有一个4人宿舍建了5个群,这是最典型的问题,如何引导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就需要全方位的以学生社区为阵地,开展宿舍活动;在班级层面,可以通过团支部组织生活入手,强教育,重实践,制定班级集体发展规划,以项目化运作实现班级建设;在学院和学校层面,强化社团、兴趣队伍、学生组织的管理,对于这些集体,结合学生特点,打造每个集体文化,实现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总之,坚守集体主义,就是坚守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在当前,坚守集体主义就是将集体主义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高校应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集体活动组织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各级集体在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中功能和作用。让大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与归属感,重构集体主义精神。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个人主义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漫画哲理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