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就业扶贫向纵深发展

2018-03-31 08:45本刊通讯员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8期
关键词:南部县贫困家庭商会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南充市南部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实现“凡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首要目标,坚持贯彻落实“九条措施”“五个办法”,建立并完善就业扶贫工作机制。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成功实现当年计划脱贫人群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97%以上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75%以上。

全覆盖数据支撑,形成扶贫大数据服务体系

从2016年起,南部县充分利用扶贫数据库中线上大数据帮扶平台,建立了四级就业扶贫保障机制,形成了“社有统计员、村有信息员、乡有录入员、县有管理员”的就业扶贫精准服务体系。一是强化舆论宣传。利用政府网站、手机短信、南部县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实时发布扶贫动态,宣传扶贫政策,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就业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圈层分析。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稳定脱贫的圈层分析,分年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和转移就业措施。三是搭建对接平台。每月开展入户调查,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现状,同时积极组织商会及园区企业每月提供一次用工需求信息,及时对外发布。

针对性分类培训,增强就业脱贫的内生动力

整合农牧业、就业等相关部门培训职能,打捆使用扶贫资金,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式技能培训,全力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今年已培训1652人,培训后上岗率达90%。一是针对性开展培训。对在家发展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的“四小工程”和依托脱贫奔康产业园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在县内园区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采取定向培训方式,实现贫困劳动力培训即上岗,结业即就业;对青壮年贫困劳动力、“两后生”贫困人口,组织培训机构举办“专班”培训。二是创新性开展培训。对分散在外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可在务工地就地参加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三是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扎实开展温州对口帮扶人才支援项目建设,针对性开展了培训班6期,300余名贫困劳动者培训结业后将推荐转移到浙江温州等地就业。

多渠道转移就业,搭建远近结合的服务平台

一是向“外”延伸就业。建立商会扶贫机制,采取“掌上招聘”系统开展商会远程视频招聘活动,邀请各乡镇定点联系的驻外商会企业回乡招聘。二是对“内”拓展就业。大力扶持园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引导“三区一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扶贫车间、一村一园、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309人,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830人。常态化组织本地企业开展贫困家庭劳动者专场就业援助招聘会和送岗位信息“进乡入村”活动。同时,通过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350人。围绕“四小工程”,组织技术人员“四进田间”“四到农家”,对有创业能力的216户贫困家庭及时上门开展创业指导,帮助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居家创业就业。

扎实开展专项治理,确保就业扶贫资金安全有效

按照就业扶贫“3+X”专项治理要求,积极开展就业扶贫领域自查自纠工作,通过大数据平台与相关部门交叉数据比对,核查出潜在问题。对通过数据比对核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资金应退尽退,对相关经办人员进行免职处理并警示谈话,对分管培训工作的领导进行警示谈话,并举一反三,建立多项跨部门的大数据合作。例如在技能脱贫培训中,加强与扶贫移民局的合作,核实申报花名册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大学生创业补贴申报过程中,主动与市场监督局联系,做到办理一个营业执照登记一个就业状态,确保营业执照和《就业创业证》在办理时间上的连贯性。以数据为基础,严监督为保障,出绩效为要求,坚决杜绝就业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项突出问题,保障就业扶贫资金用精、用准、用出成效。

为纵深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南部县将进一步围绕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脱贫行动,再鼓干劲,再添举措,推动贫困劳动者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把就业扶贫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南部县贫困家庭商会
南部县蚕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中国西班牙商会
南北部飞播造林成苗对比调查研究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