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02 22:07石爱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案例化学实验

石爱红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 226400)

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可以积累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和实际的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化学教学活动,教学结构单一,知识传授形式简单,只重视知识的讲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了传统的化学课堂是低效的.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范例教学的特点

范例教学主要具备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大特点.基本性是范例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案例,因此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具有基本性的特点.其次,教师会根据所选择的部分案例对基本知识、概念和定理进行适当的扩展,将这种案例延伸至同类的问题当中,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这也就说明了范例教学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另外,范例性是范例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的例子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案例,基于教材内容上进行安排的,这样的案例是具有范例性的.

二、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范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教学阶段,依次是:挑选范例、应用范例、总结反思.下面将结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进行具体阐述.

1.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范例

范例的选择是整个范例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了解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知识,包括基础的知识、应用的案例以及解题的思路等等.其次,选择的范例要符合初中生知识学习的认知特点,创设符合初中生兴趣的实验范例和教学情境,从而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碳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木炭以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需要学生了解碳的几种单质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教学的重难点是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因此,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在本课题的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设计“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为范例,以此带领学生探究碳的还原性.

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实验型的范例,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从而主动的去对知识进行探究,自己寻找解决方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2.合理使用范例,发挥最大效果

范例选择完成以后,如何使用范例,最大化的发挥范例的效果,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问题.由于每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的不同,会导致选择的范例的形式和内容也千差万别,那么对于不同的范例,首先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范例,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于理论下较强的案例,要将独立思考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参与到范例中来.其次,注重课堂激励,教师在实施范例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碳还原氧化铜”的范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探究该实验的实验器材,教师提出如下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吧?氧化铜和碳粉是什么状态的,放置在什么仪器里面呢?反应条件是什么?想检验生成物需要什么试剂和器材呢?”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开始对实验方案进行思考,教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且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一下,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的氧被碳夺取,这种反应是还原反应,碳具有还原性.碳是重要的元素,利用它的还原性,可以应用于工业冶金.焦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将铁的氧化物还原,得到金属铁.碳还有其他的用途.

此案例偏重于探究性质,因此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找到实验方案,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3.重视总结反思,促进学生成长

在范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的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范例教学的进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范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引导学生对范例呈现出来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将其进行推广应用,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需要通过练习和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同时在课下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下一节课的范例的选择进行调整.

例如在上面的范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反应现象独立书写出这个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以此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刚刚的反应.学生书写结束之后,教师展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且引导学生对还原反应进行总结.随后,教师对范例进行推广,教师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出问题: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呢?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图表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且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课堂结束之后,教师找到课余时间,在轻松的氛围之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范例教学的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检查学生对实验范例的掌握情况,并且扩展到工业炼铁的化学反应上,借此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的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范例教学可以让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范例的学习和讨论的过程,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整个范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把握学生的主体位置,强化教学细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案例化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做个怪怪长实验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