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随足部麻木11例的护理探讨

2018-04-03 05:56张思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麻木成形术体位

张思琴

(长宁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四川宜宾 6443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临床多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治疗,通过手术可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难以避免,且可能因为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故而手术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也具有重要价值,该次研究以笔者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之间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随足部麻木的护理详情做出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展开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随足部麻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标准,对患者实施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可见其检测数值相比较同性别、同年龄段的正常人低,低于峰值骨量的2.5或2.5个以上的标准差,且患者伴随存在足部麻木现象。患者的年龄为65~79岁,平均年龄为(71.32±2.34)岁,患者中女性共计7例、其余4例为男性。该次研究前已经对患者或家属说明了研究概况,入选者均表示知情且同意参加该次研究观察。

1.2 方法

该组入选患者均在确诊后于该院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时指导患者保持在俯卧位,使用垫枕垫在患者的穿刺部位下方,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患者实施定位,此后实施铺巾消毒,并在消毒完成后使用利多卡因 (浓度为1%)进行局部麻醉干预,麻醉后对患者实施心率、呼吸等监护,并在麻醉见效后开始手术。正侧位透视以确定穿刺方向,正位像上针尖处于椎弓根内侧缘时,对患者的侧位像上情况进行观察,确定其穿刺针抵达患者的椎体后缘骨皮质部位,继续进针并使其达到椎体前的1/3位置。将预先准备好的骨水泥在透视下进行注入,同时控制注入速度,避免因为注入过快而出现渗漏等现象,注射完成后将穿刺针旋转拔出;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创面实施加压覆盖,并观察患者各项情况,10 min后患者各项情况平稳则将其送回病房。

手术同时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1)手术前体位护理:一般情况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均需要在俯卧位状态下完成,患者若在体位方面难以良好配合,则会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展,因此手术前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关体位护理,首先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锻炼,并循序渐进延长俯卧时间直至1 h甚至2 h,以期通过手术前体位护理加强患者对于手术的适应性;(2)手术前饮食护理:手术前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和其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期保证手术前排便通畅,同时训练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提高患者对于手术后状态的适应性,手术前1 d则指导患者避免食用豆制品、牛奶和其他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避免肠道内气体影响椎体显影,进而确保手术可顺利进行[1];(3)手术前疼痛护理: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会使得患者的疼痛感觉十分明显,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应注重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一方面翻身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臀部、胸部和腰部处于同一条直线,另一方面可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结合医嘱考虑是否对患者使用镇痛药物;(4)手术中护理:手术开始前要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实施调节,确保手术室环境适宜,手术开始时告知患者手术中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均可和护理人员或者医师进行沟通,以便对于异常现象及时进行有效处理,手术中则需按照医嘱合理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患者氧气的持续吸入,此外对其心率、呼吸状态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或其他不适感均应该立即停止骨水泥的注射[2];(5)手术后监测护理:骨折的发生会使得患者椎体高度下降,因此患者的肺容积可能因此受到压迫,在手术后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恢复,因此其可能存在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现象,故而应该尤其注重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患者呼吸道有分泌物时及时咳出,避免影响自身呼吸,或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6)手术后体位护理:手术后4~6 h内均应该指导患者凭我,使得椎体内注入的骨水泥充分进行聚合反应,而达到理想强度,同时避免因为体位改变不当而导致穿刺部位的出血或其他并发症,6 h之后则可协助患者适时变化体位,保证其机体的舒适度[3];同时避免对麻木一侧的足部产生压迫,进而减少肢体出现其他并发症;(7)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和护理:手术后对患者的双下肢感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询问患者是否伴随存在双下肢麻木、下肢活动障碍或严重疼痛感觉,当患者主诉存在异常或不适时应该及时评估其是否可能出现骨水泥外渗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由其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合理给予患者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使用,改善患者相关异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该次护理开展的效果,即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类型、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患者的出院时间情况,并总结护理实施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2 结果

该组入选的11例患者在6~8 d陆续出院,其平均出院时间为(6.57±0.32)d,患者中有2例伴随发热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2/11),经过对患者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快速恢复正常,未发现其他类型的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该次研究着重针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详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为(6.57±0.32)d,其中 2例出现发热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经过干预后患者恢复;结果中数据说明,有效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辅助,确保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巩固了手术结果,如手术室温度控制的护理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护理目的,即避免因为温度过低而导致患者发生寒战等情况,或避免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骨水泥过快聚合。此外按照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下床活动,促进患者麻木肢体情况得到改善,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了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最终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该次研究中除过发热之外,未出现其他类型的并发症现象,这和该次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密切关系,而相关研究在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详细情况时,发现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实施,还容易导致患者肺栓塞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骨水泥出现渗漏而通过椎体静脉后回流引起,患者多会存在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症状,该次研究中实施的体位护理和卧床休息护理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即指导患者以合适的体位进行手术后休息,避免了骨水泥的不规范流动,且持续的静卧利于骨水泥聚合强化;由此提示临床,有效的体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应该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实施后,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呼吸不畅或胸痛等异常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进而发挥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随足部麻木患者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时,同时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临床应该加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相关护理工作开展。

猜你喜欢
麻木成形术体位
麻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无题(2)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