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引领 让化学课堂更高效

2018-04-03 13:09李玲玉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白磷氧气二氧化碳

李玲玉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 226002)

传统的课堂,多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思考,这样的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新课标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以探究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让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

一、探究引领,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实现有效探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被有效的激发,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求知的内驱力,感悟化学的魅力.

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将制取的二氧化碳充入气球中,然后放手让学生观察气球是下落的,教师提出:这个现象能否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要大于空气的密度?很多学生都点了点头,有学生提出:这也不能充分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关系.因为气球本身也有重力,根据物理分析一旦气球受到的浮力要小于整体的重力时就会下落,气球的重力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时其他学生也偏向这个学生的说法,教师趁势让学生进行探究:用怎样的方法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有学生提出可以采用更薄的气球,看充入二氧化碳后上升还是下落,其他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又有学生提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放入烧杯中,然后点燃一支蜡烛从高处逐渐地放低,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就能确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了.其他学生对这个想法进行了补充:可以放置一高一矮两支蜡烛,看哪个能燃烧就行了.在学生的探索、讨论中,逐渐形成了验证二氧化碳密度的思维过程.

教师利用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探究引领,培养实验技能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还能让学生手脑并用,参与探究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强化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化学课堂更高效.

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教师提出燃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到底需要怎样的条件才能实现燃烧呢?现在有几种方案:a.只有可以燃烧的物质;b.有可以燃烧的物质、高温;c.有可以燃烧的物质、氧气;d.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充足的氧气、高温.接着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白磷、试管和铁片,让学生按照这几种方案进行验证.学生在思考第一个方案时就直接把白磷放入到试管中,结果白磷没有燃烧起来,说明只有可以燃烧的物质是不能发生燃烧的;接着学生思考如何为可以燃烧的物质提供高温,学生想到了将燃烧的物质放入有一定温度的水中,结果学生发现白磷没有燃烧起来,发现:在有可以燃烧的物质、有温度时也不能燃烧;学生接着把白磷放入冷冷的水中,然后通入新制得的氧气,结果学生发现白磷也没有燃烧,说明即使有氧气,温度太低白磷也不能燃烧;最后学生把白磷重新放入到热水中,通入新制成的氧气,结果白磷竟然燃烧了起来,从而学生得到了要想燃烧除了有可以燃烧的物质、氧气之外,还要有温度作保障,才能发生燃烧现象.教师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最好的发挥,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思考、探究的价值,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探究引领,提升运用能力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的影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探究、学习化学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涉及到铁之所以能够生锈的问题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要如何才能避免家里的刀生锈呢?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接触刀,可是对于避免生锈却没有思考过.这时教师提出:回想我们购买的裁纸刀的刀片都是怎样包装的?有学生提出:在刀片的表面有很多的油.教师追问到:刀片怎样,生锈了吗?学生提出刀片很亮,教师接着问:放久了的刀片会怎样?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刀片仍旧很亮?如何才能保证铁器不生锈呢?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后,提出可以把油抹在铁器表面;有学生提出可以把油漆涂在铁器表面;……教师借助学生的回答提出:铁器为什么会生锈呢?都有那些例子能够说明?学生思考后,有了问题的答案:铁生锈多是因为暴露在空气中,并且周围环境很潮湿.比如在原本镀着瓷的面盆磕掉了一块瓷,结果从掉瓷的位置就很容易出现漏洞;还有切过水果的铁刀没有处理好的话,很容易在刀的表面生出锈来;……随着学生的回答,对铁生锈的原理以及如何防止,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产生了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引领,实现自主学习

要想产生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会被激发,学习效果会更好.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氧气”时,在进行到几种物质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问题,教师把红磷、木炭、硫、铁丝、氧气等物质摆在了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探究要如何观察物质并学会实验.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认识到要观察一种物质就要从它所处的状态、颜色入手,分别对这些物质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接着进行实验操作,让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进行燃烧,将燃烧反应的现象记录了下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记忆,教师引导学生从反应产生的物质性状进行归类,学生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些实验现象中有烟、有雾、有光、有火焰,使学生对各个反应的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自主探究中,学生获取了知识,形成了技能.

教师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思考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学到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杨新国.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的选取与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7(8):30-31.

[2]李泉坤.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6-47.

猜你喜欢
白磷氧气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聚焦空气与氧气
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抓捕”二氧化碳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