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2018-04-03 13:09庄网凤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测力计浮力液体

庄网凤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麾村中学 22523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是物理学知识获取与运用的各类手段和方法,开展科学方法教育,就是要立足物理现象、物理知识,从中展现物理学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与认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型期,要结合物理课程,来渗透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方法.

一、明确科学方法的内涵,梳理科学方法培养思路

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中有多种表现,可以是直接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演绎推理定义法、实验归纳法等等.不同科学方法,所对应的初中物理知识也不同,同一知识也可能对应多种科学方法.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中对“质量”、“力”等概念的直接定义,对“惯性”、“压力”等基础实验的归纳总结,对“功”、“机械能”的演绎推理等等.对于物理概念本身,与其物理现象具有对应性.物理课程本身就是基于大量的物理现象观察、实验、分析后,归纳、综合出的基本规律.所以说,构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主要通过四方面来获得.一是物理实验,可以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可以是生产实践中的物理方法.二是对已有表象的科学归纳.三是对已有概念的推理派生.四是对已有物理规律的演绎推理.以初中物理中的“力”为代表,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结合人推车、汽车拉拖车、手提箱子、人压弹簧、磁铁吸引铁屑等现象,来观察和分析其共同特征,从而得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即为“力”的定义.再如,对于初中物理中的速度概念,其本身在定义上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由于初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有限,我们可以将之等同于“平均速度”概念.也就是说,对于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其基本框架是沿着“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抽象概念、形成物理概念”的顺序来实现.

二、洞悉物理主客体的内在关系,挖掘物理规律

学习物理学,需要结合物理主客体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观察其变化,归纳其规律.事实上,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就是基于人们对物理主客体关系的理性认知,是建立在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如我们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图像法、实验法、逻辑推理法、假说法等.以实验归纳法为例,实验是反映物理现象的基本手段,借助于实验,可以反映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从实验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当然,面对客观环境下的物理实验,往往涉及诸多外在因素,如果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势必将给实验带来诸多难题.为此,在实验归纳法中,我们常常选择控制变量法,假设对某些因素设定为不变,而改变某一因素,来观察实验现象,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来综合出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学习的液体内部压强规律,阿基米德定律,欧姆定律,以及光的折射、反射定律等.同样,在对物态概念的教学中,物态有熔化和凝固的规律,通过对海波、蜂蜡的熔化与凝固实验,发现其与温度之间有关系,从而得出温度、时间关系图.以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演绎推理为例,对于液体内部,假设理想液柱,根据平衡力的概念,即液柱底面所受压力与液柱所受重力大小相等,F=G;运用公式展开,得出PS=ρghS.我们通过转换发现,对于深度为h的液体,其所产生的压强,可以利用P=ρgh来获得.也就是说,对于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与通过压强计来测量的不同位置的压强定性实验具有一致性,从而得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三、融入物理实验,呈现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学中,实验课程是重要内容.物理实验本身是建立在物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物理实验、验证性物理实验、测量性物理实验等来获得.当然,科学方法也可以融入到物理实验中,从物理实验中来归纳和运用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也是最为难以理解的内容.以“浮力的影响因素”为例,如何通过物理探究实验,来渗透“控制变量法”,来归纳物理科学方法.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浮力现象,给学生提供感性的实验环境.然后,根据浮力的计算方法,可能涉及液体密度、排液体积、物体密度、物体体积、浸入深度等,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浮力变化.所以,我们为了突出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对该实验进行操作前,对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人为控制,使其保持不变,而只改变某一变量,来获得该变量与浮力的关系.如在研究浸入深度变化时,对其他条件设定为不变.第二阶段为实验操作,结合浮力原理,我们在实验器材、实验环境构设上,突出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性.如选取圆柱体,细线、水、烧杯、弹簧测力计等.在实验方法上,将细线与圆柱体连接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每次示数;然后将圆柱体进入到不同的深度,不接触烧杯的前提下,记录测力计示数;改变圆柱体浸入深度,记录测力计示数.最后,对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进行测算和整理,我们可以引入图表法,分别对不同浸入深度下的弹簧测力计示数进行对比,绘制变化曲线,得到不同浸入深度下所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值.通过测算得出实验结论,即在物体浸入前,浮力为零,测力计示数不变;当浸入液体深度越深,其排出的液体体积越大,测力计示数值越大;但完全浸入液体时,其弹簧测力计示数值不变,说明与浸入深度无关.

在物理学教学中,引入科学方法这条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展现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观察、记录、计算、归纳、总结中得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与认知,渐进提升学生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娜,张磊.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物理,2014,32(16):5-6.

[2]陈建昌.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物理,2014,32(04):61-62.

[3]李建强.谈科学方法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3(05):40.

猜你喜欢
测力计浮力液体
液体小“桥”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液体压强由谁定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层层叠叠的液体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