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1+3”课程考核模式构建研究

2018-04-03 23:30王作铁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笔试经管类策划

王 丹 李 平 王作铁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内各应用型高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着改革与创新[1]。2016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晓明指出,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通过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着力突破实践能力这个薄弱环节[3],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当前应用型高校的首要任务[4]。如何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促进“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5]。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6]。灵活、新颖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有效检验教学效果[7]。应用型高校中的经管类各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应用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高[8]。在教学环节中,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检测效果较差,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9]。因此,对于经管类课程来说,不仅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理论教学,考核方式也不能局限于笔试等传统方式,需构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模式[10]。在进行课程考核内容设计时,应该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并重、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11]。针对经管类专业课程特征,构建“笔试+业务操作、方案策划、实战对抗”多种考核方式并行的“1+3”课程考核模式,有利于提升经管类课程教学效果。

“1+3”课程考核模式将传统考核方式与创新性考核方式相结合,推动教与学的互动,既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考核方式变革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又符合新形势下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2]。

二、“1+3”课程考核模式的内涵

“1+3”课程考核模式,既“笔试+业务操作、方案策划、实战对抗”多种考核方式并行的考核模式。其中“1——笔试”代表传统的考核方式,“3——业务操作、方案策划、实战对抗”代表既符合经管类课程要求的,又具有改革性、开放性、创新性的考核方式。业务操作考核方式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业务环节,通过学生各业务环节的操作,检测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考核方式,[13]如《会计实务培训》课程通过检测学生填制凭证、报表等业务环节的操作水平进行考核。方案策划考核方式是指,通过学生策划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或几个方案,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考核方式,如《创业学》课程通过学生策划“某产品的上市推广方案”及“某企业创建方案”进行考核。实战对抗考核方式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软件给定竞争环境,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模拟对抗,根据学生模拟对抗结果评定考核成绩的考核方式,如《ERP经营模拟实训》课程通过实战对抗进行考核。

“3”也不局限于以上三种课程考核方式,是以业务操作、方案策划、实战对抗为代表的多种新型考核方式。之所以选择上述三种考核方式为代表,是因为在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这三种考核方式应用比例较高[14]。

三、“1+3”课程考核模式应用分析

通过“1+3”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经管类专业课程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一)笔试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记忆并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对象为一、二年级大学生,一般适合笔试方式考核[7]。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均采取笔试方式考核。一方面,这些课程开设年级较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尚不深厚,专业能力及分析能力尚没有达到要求,不适合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笔试考核可以强化记忆并掌握基础知识。

(二)业务操作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业务操作考核方式适用于二、三年级大学生,以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会计实务培训、excel与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适合采取业务操作方式考核。这类课程操作性强,教学内容多为业务流程、业务操作等,一般采用实训方式进行教学。采用业务操作方式考核,能够准确检测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三)方案策划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教学将进入到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在这一阶段开设的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多以策划为主,适合采取方案策划方式考核。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企业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共关系、创业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都采取了方案策划方式考核。

(四)实战对抗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认识,开设了ERP经营模拟实训、供应链模拟实训、商务谈判等课程,这类课程在教学形式上一般采取模拟对抗形式,采用实战对抗方式考核。

四、“1+3”课程考核方式实施效果分析

(一)考核结果对比分析。在推行“1+3”课程考核模式后,我们针对不同考核方式各抽取2门专业课程,对其最终考核成绩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指标对比,检测“1+3”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施效果。

1.从课程考核平均分来看,笔试考核的平均分最低,方案策划的平均分处于中等水平,实战对抗与业务操作平均分较高。说明学生对笔试考核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差;而采取方案策划、业务操作、实战对抗这些实践性考核方式的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较好。

2.从考核成绩标准差来看,笔试考核的标准差高于10,说明其成绩分布较为分散;业务操作、方案策划的标准差较低,说明成绩分布较为平均;实战对抗的标准差最低,说明成绩分布较为集中。

3.从课程考核及格率来看:笔试考核及格率较低,说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较差;而方案策划、业务操作、实战对抗等实践性考核方式的及格率接近100%,说明实践性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同时,实践性考核方式及格率过高,也说明了存在考核不够严格的现象,是今后课程考核改革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实践性考核方式的平均分、及格率均较高,但标准差较低,说明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成绩分布比较集中;笔试考核方式的平均分、及格率最低,但标准差较高,说明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成绩分布较为分散。

(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对比分析。从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可以看出,在实施“1+3”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以后,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参加各级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大幅度提升。这说明“1+3”课程考核模式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实习单位满意度对比分析。根据近两年的实习单位满意度(其中满意度以百分计算,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水平、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职业素质包括合作及协调能力、敬业精神,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调查,在实行了“1+3”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以后,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实习评价较高,满意度提升。从实习单位的反馈来看,有过获奖经历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受实习单位青睐。

结论

(一)传统的笔试方式考核不符合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需要。经管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笔试考核对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检测效果较差,不符合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考核需要。

(二)“1+3”课程考核模式能有效检测教学效果。经管类专业应构建多种考核方式并行的“1+3”课程考核模式,针对不同类型课程,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能够更有效的检测教学效果。注重基础知识培养的课程采取笔试方式考核,注重业务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采取业务操作方式考核,注重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培养的课程选择方案策划方式考核,能够更好地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践发现,“1+3”课程考核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绩,在采用了“1+3”课程考核模式后,学生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均高于笔试考核方式。

(三)“1+3”课程考核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效果。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学院通过“1+3”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将传统考核方式与创新性、实践性考核方式相结合,通过考核模式变革,推动“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新形势下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芳.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75-78.

[2]焦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16-12-29(003).

[3]王晓萍,刘玉玲,梁宜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06):73-76.

[4]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

[5]张会杰.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考核:意义、困境及管理之改进[J].高教探索,2015(6):80-84.

[6]胡善风,汪茜,程静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88-91.

[7]马建青,王东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四模块”改革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17-120.

[8]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9]陆国栋.我国大学教育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42-44.

[10]沈丽,李洁,张骞,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核体系构建——基于《绩效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社会科学家,2012(S1):177-178.

[11]杜玉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1-13(1).

[12]徐立清.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的设计思路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7(5):81-85.

[13]邱容机,苏海燕.加拿大高校课程建设的特点及启示——以戴尔豪西大学为例[J].江苏高教,2017(5):104-107.

[14]成桂英,张凤俊.大学经济类课程多功能考核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181.

猜你喜欢
笔试经管类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疫情下的笔试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本期策划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