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药理成分及作用分析

2018-04-03 02:51郑云霞孟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药理丹参酮丹参

郑云霞,孟萌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南 250200

作为一种常用中药,丹参的功效包括清心除烦、凉血消痛、调经、活血化瘀等。该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开始有记载,且微寒、无毒、味苦。之后各类本草学中均对其有所收录。中药丹参是从其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其属于唇形科植物,且表面呈砖红色或者棕红色,又称为紫丹参、赤身、红根等,性微寒、味苦,可归为脾、肾、肝、心等经[1]。丹参具有十分广泛的使用范围,例如筋脉肌肉病,包括风湿痹痛、脚弱、脚痹、腰脊强等;妇科疾病,包括下死胎、带下、血崩、筋脉不匀、痛经、月经不调等;痈肿类疾病,包括恶疮疥癣、瘿赘肿毒、疗丹毒等;心腹疾病,包括腹痛、心腹痼疾、心腹痛、心腹邪气等。对于丹参的研究,近些年主要集中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如丹红注射液、丹参酮ⅡA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多种中成药制剂中,且疗效十分显著[2]。因此该文即对丹参治疗冠心病的药理成分及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萃取丹参有效成分的方法

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于杯中放置中药丹参粉末后加入,注意丹参粉末需被溶液面超过,然后在样品罐中放入盛有丹参粉末的杯子,使其密闭。在压力、时间、功率等参数都提前设置好的微波制备系统中放置样品罐,以对药物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最后待冷却后将萃取液移出即可。

1.2 培养实验小鼠以及制备模型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20只实验性小白鼠的心脏取出,并将心室捣碎,然后放置在培养皿中,将胶原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等液体倒入培养皿,然后对心肌细胞加以收集,对心肌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后,将其放置在培养皿中,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待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出来后,则可将其吸出备用。当心肌细胞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后,则可实施接种,并将上述操作中获得的萃取液加入其中,然后持续培养2 d后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丹参的药理成分

该文研究显示,丹参主要含有两大类药理成分,即水溶性酚酸类和脂溶性丹参酮类等成分。前者主要包括异阿魏酸、熊果酸、丹参酸C、丹参酸B、丹参素等;后者主要包括丹参酸甲酸、异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羟基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V、丹参酮Ⅱ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等十余种。

2.2 丹参治疗冠心病的药理作用

该文研究显示,针对冠心病,丹参的治疗机理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离子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等。

3 讨论

3.2.1 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 有关研究显示,冠心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提下,引起管腔阻塞或者狭窄,从而形成血栓,最终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而中药丹参的药理成分中,丹参酮类可对冠脉血管加以扩张,可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管阻力,可对心绞痛加以缓解,进而避免发生心肌梗死。同时丹参酮ⅡA、丹参素等多种药理成分均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稠性、加速纤维蛋白水解、提高纤溶酶活性等[3]。

3.2.2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 经大量药理实验证明,中药丹参可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可促进排除胆固醇,可减少脂肪含量,降低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一个重要前提即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大量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的压力作用主要为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缩减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内膜增生、减少巨噬细胞 浸润、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等[4]。

3.2.3对机体钙离子代谢加以调节 在临床上,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细胞缺血发生的一个关键机制,即为钙离子符合,而细胞中钙离子的进出可经丹参酮等有效成分予以调节,这样即可促使钙离子负荷减轻,进而对心肌以及细胞等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3.2.4 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 针对冠心病,有研究表明病理机制主要为心肌缺氧、缺血,而在此期间还会出现大量的自由基,从而导致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加重,致使心肌细胞进一步受到损伤,最终导致病情加重。而中药丹参等成分可对氧自由基的形成加以抑制,且可将自由基清除,这样即可降低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并促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升,从而稳定细胞膜,抑制脂质过氧化,因此其既能避免炎症损伤内皮细胞,又能促使白细胞介素减少,进而实现对炎症反应的有效抑制[5]。

3.2.5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细胞中,二磷酸腺苷的含量会逐渐升高,而三磷酸腺苷的含量以及活性均有所降低,此时心肌能量产生异常代谢。当缺氧情况严重时,则会损伤线粒体,心肌高能化合物无法因缺血再灌注而获得促进。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线粒体损伤,丹参酮ⅡA等成分可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可保护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可增加心肌供氧能力,进而发挥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6]。

作为一种活血化瘀类重要,丹参的研究和应用历史十分悠久,且在临床上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而近几年针对该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方面,且取得的成果也十分可喜。作为临床心血管科的常见疾病,冠心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存在严重威胁,且其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研究开发有效的中成药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7]。

该文研究中,丹参主要含有两大类药理成分,即水溶性酚酸类和脂溶性丹参酮类等成分,前者主要包括异阿魏酸、熊果酸、丹参酸C、丹参酸B、丹参素等;后者主要包括丹参酸甲酸、异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羟基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V、丹参酮Ⅱ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等。针对冠心病,丹参的治疗机理主要包括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离子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等。该结果表明,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中药丹参中多种成分均能发挥良好作用,且具有较多的作用途径,其属于本经上品,具有无毒、安全、效果理想等优势。因此可以看出,针对冠心病采用中药丹参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采用丹参治疗十分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猜你喜欢
药理丹参酮丹参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